分析呼气末正压通气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ov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60例尘肺患者,同时随机分为在术中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观察组和未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对照组两组各30例,术后观察两组尘肺患者顺应性恢复的时间、呼吸音恢复的时间和影像学表现、动脉血压分压以及肺呼吸音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后,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各个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显著较对照组的好,两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进行一侧的肺组织灌洗结束后,采用6-10 cmH2O进行呼吸末正压通气15至20分钟,而且在第一侧进行肺灌洗时肺组织功能恢复得较好,而在进行第二侧肺灌洗时,其灌洗的量约为第一侧的1/2,而且时间约为第一侧的2倍。
  关键词:临床应用价值;大容量肺灌洗术;呼吸音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277-01
  尘肺、误吸以及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由于其治疗效果较佳,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1]。我院近年来也多次采用大容量肺灌洗术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尘肺病变其结果都很成功,也因此积累了较多的手术治疗经验。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方法进行辅助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60例尘肺患者,同时随机分为在术中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观察组和未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各有15例、15例,年龄为18-50岁,平均年龄为(34.5±4.1)岁,身高为(165.5±10.4)cm,体重为(56±15.2)Kg;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各有10、20例,年龄为17-49岁,平均年龄为(33.5±4.1)岁,身高为(165.5±9.4)cm,体重为(56±11.2)Kg。
  1.2 治疗方法:
  两组组尘肺患者性大容量肺灌洗术时使用医院现有的而且符合要求的呼吸机和呼吸力模块监护仪的型号,进行常规监测生命指证、脉搏氧饱和度、呼吸力学指标、心电图、呼气末CO2浓度。根据监测到的血气分析的结果,应该合理去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以及吸呼比。在对患者肺组织进行第3次、第6次和第9次以及第12次灌洗末时采用常规加压通气以及交替负压吸引,大容量肺灌洗术完成后,对照组的手术结束,而观察组患者在双肺灌洗间隔或者第二侧肺灌洗完成后给予侧肺的呼气末正压通气,其大小和时间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一般来说,进行一侧的肺组织灌洗结束后,采用6-10 cmH2O进行呼吸末正压通气15至20分钟,而且在第一侧进行肺灌洗时肺组织功能恢复得较好,而在进行第二侧肺灌洗时,其灌洗的量约为第一侧的1/2,而且时间约为第一侧的2倍。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 SPSS19.0 统计软件,运用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尘肺患者的治疗效果实行检测。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81.2±6.1)min,而观察组患者进过两次呼气末正压通气后,其呼吸音以及顺应性恢复时间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快,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尘肺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其各个指标变化的情况
  3 讨论
  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方法不仅可以防止肺泡萎缩凹陷,使肺泡始终保持膨胀的状态,有利于肺泡内进行氧交换和物质交换等;甚至可以让萎缩的肺组织重新膨胀,避免由于通气不畅而导致通气和血流的比例失调;还可以使肺泡保持正常的膨胀状态,增加肺泡的功能残气量,有利于气体交换,一定程度上使肺水肿由肺泡转移到肺间质,使肺泡表面张力有所降低,从而促进气体的交换[2]。根据上述在大容量肺灌洗术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优点,所以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中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后,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各个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显著较对照组的好,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这说明了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尘肺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佳,是一种安全可靠、可广泛性应用在临床治疗中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河义.呼气末正压通气在大容量肺灌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7):812-813.
  [2] 樊启源 陈红霞.呼气末正压通气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的应用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1):33-34.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自适应巡航系统的鲁棒性和对复杂跟车环境的适用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分层控制策略。上层控制策略主要考虑
背景:目前,来源于人脐带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主要为局部移植,存在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目的:探讨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POLYFLOW分析橡胶密封条挤出机机头中储料模腔的结构。通过比较验证口型出口处挤出速度分布及挤出机机头出口处的压力分布来判断储料模腔结构的合理性
目的介绍不同手术入路及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方法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6例,其中髋臼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6例,横行骨折4例,后柱后壁骨折3例,“T”型骨折3例。右侧髋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