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呈逐年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这也越来越引起国家、教育工作者和家庭的高度重视,心理健康上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关系着每到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如何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疏导教育工作,这有赖于整个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参与,需要我们的不断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寻找有效而又科学的疏导途径,这样才更有可能真正培养、培育出高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的的又一代新人。
关键词: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的形成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在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工作生涯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向广大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培养良好品德的教育过程中,也许更应该特别关注的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品德教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关系到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那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分阶段有序地进行
青少年时期也正是孩子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往往孩子的生理发育比心理发展快。这时,家长、老师应该注意到:孩子长大了!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必须重视他们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家庭的性教育总是遮遮掩掩,充其量只是僵硬、朦胧的性教育。部分学校只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实施一年一次的性心理健康讲座,这是远远不够的。一般十一、二岁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科学、规范的性健康指导,会受到性心理的冲击,会积极通过网络、影视、杂志等媒体寻找、满足内心所需。现在,媒体的“性信息”日益开放,电视性场景、书籍、杂志性行为描写、特别是难以控制的网络、CD性行为的介绍,成为了解青少年性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但是,主导市场效应的媒体很难对青少年负责系统科学的性教育。青少年学生不仅不能从那里学习科学的性知识,而且可能导致性心理畸形的发展,行为上的偏差,心理问题不断出现,这也是导致青少年的性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我校高年级的孩子小飞,由于性好奇,偷偷用爸妈淘汰的手机下载黄色视频观看,夸张的视觉感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低年级的孩子小杰智商偏低,学习无兴趣,逐渐对身体发育产生好奇,经常在课堂上玩弄生殖器以获得快感,打发时间,对周围的孩子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究其原因,这些都是在孩子成长阶段,缺失了必要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家庭要关心青少年的性教育,尤其是学校要成为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对青少年的性心理教育要与他们的成长发育阶段相一致,使他们真正接受科学、良好的性教育。學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开设性知识讲座,可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开展:即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同时,父母也应参与到孩子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关心孩子各阶段的成长,做孩子知心人,对于孩子内心的困惑,给予适当的科学的指导,使青少年的性心理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社会也应承担起孩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如社会媒体树立正确的引领导向,国家相关部门也要严厉惩治那些引诱青少年性犯罪的场所和相关媒体,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网络环境。
二、关注青少年情绪智商与智力水平的匹配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误区是重IQ轻EQ,造成一部分学生只顾学习,不懂得自我情绪管理以及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自己的家庭、性格、体貌、学习和其他因素不如他人,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我挫败感,对周围环境反映敏感,稍不如意,容易冲动、做出过激行为。哈佛大学的丹尼尔心理学博士教授通过心理科学论得出结论,EQ能力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自我生存能力,人生的成绩只有20%是属于智力因素,80%取决于EQ的影响。所以,本人觉得EQ比IQ重要得多。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家庭教育和高等学校人际教育更多地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才能将其培养成为人格健全,积极乐观,有较好的人际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善于与其他人交往与团队合作的佼佼者。
我班的小卓同学幼年丧父,长得高大威猛,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经常跟孩子说的话就是:孩子你要努力学习,出人头地,这样妈妈才不会受到欺负。长期生活在低气压环境中,造成小卓敏感的个性,情绪管控能力差,经常寻衅闹事,不能很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与同学友好相处。笔者认为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应该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情绪管理理念:人与人之间有意见产生分歧,发生冲突很正常,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端正的态度去对待冲突和不同,冷静理智思考冲突产生的始因,学会尝试站在别人的角度,了解他人,解决冲突。
在针对学校、家庭的健康教育中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对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智商的五个基本能力的培养。(1)正确认知自身情绪的能力;(2)自我情绪管控的能力;(3)自我情绪激励引导的能力;(4)正确理解他人和自我情感的表达能力。(5)具备人际关系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也就是说,重视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乐观、开朗的心态,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如何控制自己的各种消极情绪,及时有效释放心理压力,在有效保持学生心态平衡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教育培养积极的团队合作友爱精神,使他们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互相沟通,学会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建立自信,忍受挫折。现实生活、学习中发生冲突、遇到挫折时,他们才会不自卑害怕,不怨天尤人,更不会采取过激的行为。
三、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心理特征,尊重每个孩子,把原本属于孩子的空间充分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具体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现在很多家庭望子成龙,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一旦走进教室,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做题。如此榨取学生时间,借引导名义,行粗暴干涉学生“内政”之实,并且同时配合各种惩戒教育手段,在短期内确实收到了学生听话,考试成绩大幅提高的良好效果。但在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积极思考、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却使其付出了巨大的精神代价。
在家里,所有的父母都自觉地以学习为中心语,把千万个词浓缩在一起,那就是“请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将来找到好的工作”。现在我尽最大的能力提供最好的条件给你,满足你所有的需要,你要争口气,否则对不起父母,形成了一种家庭和孩子的契约关系。父母的以爱的名义造成孩子高心理负荷,致使某些孩子找不到自我价值,人生的意义。
这几年,青少年学生自杀现象持续增加:有学生因玩游戏,完不成暑假作业怕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指责,义无反顾地跳楼了。曾有个毕业班的女孩子因为课业负担重,学业不理想,父母的埋怨,长期睡眠不足,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选择了结束生命。作为一个孩子,除了每天学习之外,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过早地被套上功利的学习枷锁,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想象力减退,造成畸形心理人格的发展,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日本家庭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温暖阳光和新鲜空气之外,大自然能够给予的任何东西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可现实确是,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只限于学习,学生的其他社会能力得不到发展。
作为教育者、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孩子走出单一的环境,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让他们主动去学会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看到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各种负面效应,才能深刻学会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的善恶是非美丑,确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把属于每个孩子的发展空间还给他们,他们的学习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让每个青少年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他们的身心才能真正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情商》(美)丹尼尔.戈尔曼著 杨晓春译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莫雷 著
[3]《一次管一生的教育 》 齐大辉著
关键词: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的形成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在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工作生涯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向广大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培养良好品德的教育过程中,也许更应该特别关注的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品德教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关系到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那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分阶段有序地进行
青少年时期也正是孩子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往往孩子的生理发育比心理发展快。这时,家长、老师应该注意到:孩子长大了!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必须重视他们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家庭的性教育总是遮遮掩掩,充其量只是僵硬、朦胧的性教育。部分学校只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实施一年一次的性心理健康讲座,这是远远不够的。一般十一、二岁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科学、规范的性健康指导,会受到性心理的冲击,会积极通过网络、影视、杂志等媒体寻找、满足内心所需。现在,媒体的“性信息”日益开放,电视性场景、书籍、杂志性行为描写、特别是难以控制的网络、CD性行为的介绍,成为了解青少年性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但是,主导市场效应的媒体很难对青少年负责系统科学的性教育。青少年学生不仅不能从那里学习科学的性知识,而且可能导致性心理畸形的发展,行为上的偏差,心理问题不断出现,这也是导致青少年的性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我校高年级的孩子小飞,由于性好奇,偷偷用爸妈淘汰的手机下载黄色视频观看,夸张的视觉感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低年级的孩子小杰智商偏低,学习无兴趣,逐渐对身体发育产生好奇,经常在课堂上玩弄生殖器以获得快感,打发时间,对周围的孩子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究其原因,这些都是在孩子成长阶段,缺失了必要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家庭要关心青少年的性教育,尤其是学校要成为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对青少年的性心理教育要与他们的成长发育阶段相一致,使他们真正接受科学、良好的性教育。學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开设性知识讲座,可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开展:即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同时,父母也应参与到孩子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关心孩子各阶段的成长,做孩子知心人,对于孩子内心的困惑,给予适当的科学的指导,使青少年的性心理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社会也应承担起孩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如社会媒体树立正确的引领导向,国家相关部门也要严厉惩治那些引诱青少年性犯罪的场所和相关媒体,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网络环境。
二、关注青少年情绪智商与智力水平的匹配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误区是重IQ轻EQ,造成一部分学生只顾学习,不懂得自我情绪管理以及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自己的家庭、性格、体貌、学习和其他因素不如他人,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我挫败感,对周围环境反映敏感,稍不如意,容易冲动、做出过激行为。哈佛大学的丹尼尔心理学博士教授通过心理科学论得出结论,EQ能力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自我生存能力,人生的成绩只有20%是属于智力因素,80%取决于EQ的影响。所以,本人觉得EQ比IQ重要得多。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家庭教育和高等学校人际教育更多地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才能将其培养成为人格健全,积极乐观,有较好的人际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善于与其他人交往与团队合作的佼佼者。
我班的小卓同学幼年丧父,长得高大威猛,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经常跟孩子说的话就是:孩子你要努力学习,出人头地,这样妈妈才不会受到欺负。长期生活在低气压环境中,造成小卓敏感的个性,情绪管控能力差,经常寻衅闹事,不能很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与同学友好相处。笔者认为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应该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情绪管理理念:人与人之间有意见产生分歧,发生冲突很正常,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端正的态度去对待冲突和不同,冷静理智思考冲突产生的始因,学会尝试站在别人的角度,了解他人,解决冲突。
在针对学校、家庭的健康教育中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对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智商的五个基本能力的培养。(1)正确认知自身情绪的能力;(2)自我情绪管控的能力;(3)自我情绪激励引导的能力;(4)正确理解他人和自我情感的表达能力。(5)具备人际关系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也就是说,重视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乐观、开朗的心态,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如何控制自己的各种消极情绪,及时有效释放心理压力,在有效保持学生心态平衡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教育培养积极的团队合作友爱精神,使他们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互相沟通,学会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建立自信,忍受挫折。现实生活、学习中发生冲突、遇到挫折时,他们才会不自卑害怕,不怨天尤人,更不会采取过激的行为。
三、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心理特征,尊重每个孩子,把原本属于孩子的空间充分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具体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现在很多家庭望子成龙,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一旦走进教室,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做题。如此榨取学生时间,借引导名义,行粗暴干涉学生“内政”之实,并且同时配合各种惩戒教育手段,在短期内确实收到了学生听话,考试成绩大幅提高的良好效果。但在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积极思考、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却使其付出了巨大的精神代价。
在家里,所有的父母都自觉地以学习为中心语,把千万个词浓缩在一起,那就是“请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将来找到好的工作”。现在我尽最大的能力提供最好的条件给你,满足你所有的需要,你要争口气,否则对不起父母,形成了一种家庭和孩子的契约关系。父母的以爱的名义造成孩子高心理负荷,致使某些孩子找不到自我价值,人生的意义。
这几年,青少年学生自杀现象持续增加:有学生因玩游戏,完不成暑假作业怕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指责,义无反顾地跳楼了。曾有个毕业班的女孩子因为课业负担重,学业不理想,父母的埋怨,长期睡眠不足,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选择了结束生命。作为一个孩子,除了每天学习之外,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过早地被套上功利的学习枷锁,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想象力减退,造成畸形心理人格的发展,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日本家庭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温暖阳光和新鲜空气之外,大自然能够给予的任何东西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可现实确是,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只限于学习,学生的其他社会能力得不到发展。
作为教育者、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孩子走出单一的环境,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让他们主动去学会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看到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各种负面效应,才能深刻学会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的善恶是非美丑,确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把属于每个孩子的发展空间还给他们,他们的学习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让每个青少年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他们的身心才能真正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情商》(美)丹尼尔.戈尔曼著 杨晓春译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莫雷 著
[3]《一次管一生的教育 》 齐大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