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塑造一个春天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rain9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花两半,一半阑珊,一半纷扰。不诉心忧,唯有时光静好,且任春花依次开满初春。
  整座城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温馨恬淡。坐在樱树下,看着阳光细细地从缝隙中洒落,一丝一缕编织成一张细细的网,柔柔的将人包裹。小小的花瓣重叠交映,映出一片朦胧的粉,浓而不烈,淡而不俗。地上的小草颤巍巍的,似美人的睫毛。
  一切都是美的,无论路旁的小野花,还是被蛛网染成银灰的青草,抑或微冷的空气,都是纯净的,仿佛易碎的玻璃。
  最美的莫过于湖水了,这一池凝固了整个冬天的水,显得分外澄澈。这是夏天没有的那种极蓝的湖水,那样漂亮、华丽、令人快活。风袭来,杨柳拂过水面,掀起阵阵涟漪,水波一圈圈扩大,直至消散。
  春花繁星般落了满地,地面上斑驳着层层花影。
  伫立良久,痴痴望着繁花。花开花谢,是宿命吗?花开之际是否踌躇,还是享受繁华的孤独?我爱落英飘舞,却深知我只是它花季中的匆匆过客,唯有守护千瓣芬芳,无意惊扰春花。
  那一刻,我几乎分辨不出是爱更多,还是愁更多。
  不过,愁又何妨?有人花开未央,有人静待残春凋零。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花开花谢,宿命如斯,不可抗拒,唯余静好。春花两半,一半阑珊,一半纷扰。殊不知,人世亦两半,一半相逢,一半离别;一半明媚,一半忧伤。须知春花开了终要谢,春终将翻涌成夏。
  纵然时光荏苒,青春不在,今日午后的时光依旧灿烂,我心底依旧有一群可喜的知己。纵天地苍茫,春依旧要来。即使春从我身边消失,我也要用灵魂重新塑造一个春天,让生命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悲欢离合、有花开花谢。
  整篇文章如行云流水,文笔优美,围绕着花开花落、阑珊与纷扰展开。作者笔下的樱花朦朦胧胧,却又清晰地印在心中;作者笔下的野草,朴实无华,却又纯净得一尘不染;而那一池湖水,如琉璃般别透。春天的一切都是那么醉人,仿佛跌入了梦里,只是花谢花飞花满天,开得再绚烂,也终有一别。但作者心中的春是不逝的,总能忆起那落英缤纷,一群伙伴,笑靥如花……
其他文献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落英纷纷,吹进一群少年柔和温暖的心。我们两两相携,步入附近的玉渊潭公园,寻觅春的痕迹。  午后春光正好。  园中樱林如海,一树树洁白花团锦簇,凝成一抹粉白。我们一路轻快,一旁是一池碧水、一堤绿柳,另一旁是烂漫春花。望向湖面,杨柳的倒影与粼粼湖光交织成光影的幻象。水波粼粼,杨柳细长的枝干和万条绿丝映在一汪碧水中。水天一色,柳枝点缀其间。那份绿在湛蓝的天穹中越发柔嫩,幻化成
文学美学的特点是由文学的审美属性所决定的,其中有的特点和其他门类美学相同或相近,有的则是文学所独具。现分述于下。  形象性。文学的特质决定其作品是形象化,不是理性的概念化产物。作家将具体实在的形象作为审美心理感受和体验的对象,并对它们予以具象化的呈现。虽有理性因素的参与,却是不露痕迹的渗透。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国朝诗别裁集·凡例》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如果纯理性化,文学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