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一词已经不陌生,但我们的课堂没有多少是真正的自主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校本教研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选课中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预习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思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校本教研;总结提升
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几年,各种课程改革浪潮让人“应接不暇”。面对各种思潮,除了拍手叫好之外,我们得到的太少了。由此我想到:当课堂教学蒙上“功利”的色彩时,我们的教育便“太精彩了”,也“太虚了”。当然,有些不是我们能够左右得了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课上得简简单单,应该去掉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浮华,回到教育的本质。本着这种思想,我带领本组成员走进了本学期的校本教研。
一、主题的确定
教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仔细看一下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利用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授课“前有孕伏,中有发展,后有开拓”。但是,有些教师似乎根本不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每时每刻搀扶着学生学习数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势在必行。因此,本学期我们组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校本教研主题:布置有效课前任务,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二、实践中选课
根据学校的时间安排,我们的首轮课例定在第三单元。但究竟定在哪一节,组内成员产生了分歧:有的教师认为,应该定在第一节——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因为是起始课,不受时间限制;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选定“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节,原因是比较有趣味性;还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选定“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众所周知,数学计算意义不好讲,而且也很难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更方便,同时也为了挑战自己,我们决定将《买文具》——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作为我们首轮课例。
三、预习中了解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我根据内容设计出课前预习指导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然后进行检查。发现学生不会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也看不懂用面积模型表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出内容简单的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其中基础练习,同桌互相检查;提高练习,教师个别指导。但练习时间不足,学生没有练习完,这无疑不是一个遗憾。
四、研讨中收获
叶老师:从课堂点滴处可以看到小组活动已经坚持很长时间,已经初具规模,学生能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可惜的是没有展示学生作品。
崔老师:教者思想比较前卫,小组内交流可以看出学生训练有素;教者应用微课有一定作用,效果很好。
史老师:教师注重开发微课,进行多方面的准备,课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更好地组织语言,做到语言准确、简洁。
李主任:质朴平实的一节课。从中流露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高效的探究中完成课堂目标。但应关注细节:如0.2×4与第三种方法相同,应给孩子更充分时间追问,让学生说清楚;增加质疑环节,让其他小组提出质疑补充。
裴主任:是一节平实的课。值得商榷:小数乘整数意义淡化概念教学;小组汇报,要做到小组成员都参加,微课运用比较到位,但为了增加学生探究能力,0.4×3可以不在预习卡中体现,实现提升。
五、反思中提高
1.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一是受教学内容影响,學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二是受教学时间影响,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讨论、交流;三是预习卡的设计不够开放,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四是教师牵引过多,教者完全依据预习卡,看似很顺畅,但学生一直是跟着教师在学习。
2.课堂没有精彩的生成。余文森教授说过,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在本节课中,一直是教师牵引学生,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精彩的提问和思考很少,这也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3.教学准备不够充分。预习卡应该更开放一些;板书设计不能完全体现课的主题,没有考虑到电子白板的应用困难;课件制作比较粗糙,尤其是练习题的设计,内容单一。
4.微课的运用效果值得思考。根据本节课内容,我制作了简单的微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视频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很纠结:那就是看视频会浪费一些时间,而且又属于教师讲授,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反复权衡了利弊,我决定在课堂上播放微课。我认为,不管效果怎样,但我做了,就应该让学生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得到一点收获都是值得的。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看到学生观看微课时的那种认真劲儿和兴奋劲儿,我觉得我的微课发挥作用了。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探索并未终止。在教学中会发现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我们只有边思索,边探究,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周之容.校本教研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0).
编辑 王亚青
关键词:自主学习;校本教研;总结提升
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几年,各种课程改革浪潮让人“应接不暇”。面对各种思潮,除了拍手叫好之外,我们得到的太少了。由此我想到:当课堂教学蒙上“功利”的色彩时,我们的教育便“太精彩了”,也“太虚了”。当然,有些不是我们能够左右得了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课上得简简单单,应该去掉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浮华,回到教育的本质。本着这种思想,我带领本组成员走进了本学期的校本教研。
一、主题的确定
教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仔细看一下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利用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授课“前有孕伏,中有发展,后有开拓”。但是,有些教师似乎根本不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每时每刻搀扶着学生学习数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势在必行。因此,本学期我们组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校本教研主题:布置有效课前任务,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二、实践中选课
根据学校的时间安排,我们的首轮课例定在第三单元。但究竟定在哪一节,组内成员产生了分歧:有的教师认为,应该定在第一节——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因为是起始课,不受时间限制;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选定“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节,原因是比较有趣味性;还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选定“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众所周知,数学计算意义不好讲,而且也很难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更方便,同时也为了挑战自己,我们决定将《买文具》——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作为我们首轮课例。
三、预习中了解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我根据内容设计出课前预习指导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然后进行检查。发现学生不会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也看不懂用面积模型表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出内容简单的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其中基础练习,同桌互相检查;提高练习,教师个别指导。但练习时间不足,学生没有练习完,这无疑不是一个遗憾。
四、研讨中收获
叶老师:从课堂点滴处可以看到小组活动已经坚持很长时间,已经初具规模,学生能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可惜的是没有展示学生作品。
崔老师:教者思想比较前卫,小组内交流可以看出学生训练有素;教者应用微课有一定作用,效果很好。
史老师:教师注重开发微课,进行多方面的准备,课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更好地组织语言,做到语言准确、简洁。
李主任:质朴平实的一节课。从中流露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高效的探究中完成课堂目标。但应关注细节:如0.2×4与第三种方法相同,应给孩子更充分时间追问,让学生说清楚;增加质疑环节,让其他小组提出质疑补充。
裴主任:是一节平实的课。值得商榷:小数乘整数意义淡化概念教学;小组汇报,要做到小组成员都参加,微课运用比较到位,但为了增加学生探究能力,0.4×3可以不在预习卡中体现,实现提升。
五、反思中提高
1.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一是受教学内容影响,學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二是受教学时间影响,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讨论、交流;三是预习卡的设计不够开放,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四是教师牵引过多,教者完全依据预习卡,看似很顺畅,但学生一直是跟着教师在学习。
2.课堂没有精彩的生成。余文森教授说过,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在本节课中,一直是教师牵引学生,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精彩的提问和思考很少,这也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3.教学准备不够充分。预习卡应该更开放一些;板书设计不能完全体现课的主题,没有考虑到电子白板的应用困难;课件制作比较粗糙,尤其是练习题的设计,内容单一。
4.微课的运用效果值得思考。根据本节课内容,我制作了简单的微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视频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很纠结:那就是看视频会浪费一些时间,而且又属于教师讲授,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反复权衡了利弊,我决定在课堂上播放微课。我认为,不管效果怎样,但我做了,就应该让学生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得到一点收获都是值得的。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看到学生观看微课时的那种认真劲儿和兴奋劲儿,我觉得我的微课发挥作用了。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探索并未终止。在教学中会发现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我们只有边思索,边探究,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周之容.校本教研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0).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