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wangha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眼部有多种遗传疾病。以往研究者采用连锁分析、关联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这些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DNA测序效率明显提高、成本显著降低;而外显子捕获技术的出现并与第二代测序相结合更成为DNA测序和致病基因筛查新的高效准确的手段。本文简介了眼部遗传病的研究概况以及第二代测序和外显子组捕获技术的方法特点,重点介绍这种技术在眼科遗传病中的应用,并对其特点和前景进行简要评
视网膜是经典的"神经-血管耦合"组织,将神经生物活性与血流调节融为一体。Müller细胞作为贯穿整个视网膜中的重要神经胶质细胞,连接着视网膜神经元和血视网膜屏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近年来关于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损伤与微循环调节障碍中的关键作用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较少。故本文将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再次重申以期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中华眼科杂志,2015,51:3
期刊
目的探讨兔眼结膜下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是否可以渗透进入视网膜。方法实验研究。5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个组:空白对照组(3只)、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组(3只)、结膜下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组(25只)及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组(25只),均取右眼进行注射。在注射后1、2、4、8、12周时分别用ELISA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兔眼房水中的药物浓度和视网膜中的药物定位情况。药物浓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眼部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观察40例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眼部病变特点,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4∶1,年龄11~67岁,平均年龄(38±12)岁,对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球运动、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及眼底彩色照相。所有患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18例患者随访2周至4年
期刊
期刊
期刊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基因)是其致病基因。ATM基因编码产物ATM激酶主要分布于增殖细胞核中,并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调控DNA损伤应答和细胞凋亡等生命活动,在组织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近期研究发现,ATM激酶参与了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调节,因此其在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作用靶点。(中华眼科杂志,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