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信息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导作用;主体地位;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99-0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贵州省普通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的获取与应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 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主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信息技术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 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是指对教学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空间和因素的环境系统。构成教学环境的因素很多,既有硬件方面的环境,也有软件方面的环境。
1.硬教学环境。物质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内部各种物质的、物理的要素所构成的一种有形的“硬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
2.软教学环境。软件教学环境是由学校教师、学生的素质所构成的一种无形的“软环境”,它由相互间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教与学的形式等因素构成。教师要创造好的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增强学生创造的欲望。
三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证教学过程的正确实施。
(1)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涵。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课程。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一内涵,才能有目的、有意识的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
(2)教师在教学中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这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使其有效的融合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的正确实施。
(3)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反映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其次,在教学中要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成果。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选择有趣的案例。枯燥的案例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有趣的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去主动思考。并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案例的整体过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亲身的经历体验,学生才能在这过程中得到丰收的喜悦。如:在“网络结构”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设计一个网络,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网络设计整个过程中获得了快乐。
(3)建立学生合作组,加强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学生合作小组,让学相互间鼓励,交流,会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智慧,从而完成一个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通过这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信息技术教学中显著特征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强化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环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表现出来。
2.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主体的体现提供机会。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在个人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3.进行分层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体信心。以人为本,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从人的发展看,没有个性就没创造性,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实行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同时给每一个学生必要的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促进有差异的学生的普遍发展。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的获得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五 在教学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在建立评价机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智能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评价要能及时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正面鼓励为主。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反思,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所以学习实践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3.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力避简单化的倾向。那种一学期结束或一个模块学完后,由教师笼统、含混地给每个学生打分数的做法,缺乏具体的数据信息的支持,科学性规范性不够,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起不到激励鼓舞的作用,更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4.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就是要改变以往多以书面测试为主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访谈评价、问卷评价、信息技术活动报告集等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評价。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并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考试周刊 2012年3月
[2]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2010年5月
[3]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8月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导作用;主体地位;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99-0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贵州省普通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的获取与应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 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主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信息技术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 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是指对教学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空间和因素的环境系统。构成教学环境的因素很多,既有硬件方面的环境,也有软件方面的环境。
1.硬教学环境。物质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内部各种物质的、物理的要素所构成的一种有形的“硬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
2.软教学环境。软件教学环境是由学校教师、学生的素质所构成的一种无形的“软环境”,它由相互间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教与学的形式等因素构成。教师要创造好的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增强学生创造的欲望。
三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证教学过程的正确实施。
(1)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涵。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课程。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一内涵,才能有目的、有意识的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
(2)教师在教学中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这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使其有效的融合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的正确实施。
(3)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反映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其次,在教学中要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成果。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选择有趣的案例。枯燥的案例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有趣的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去主动思考。并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案例的整体过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亲身的经历体验,学生才能在这过程中得到丰收的喜悦。如:在“网络结构”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设计一个网络,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网络设计整个过程中获得了快乐。
(3)建立学生合作组,加强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学生合作小组,让学相互间鼓励,交流,会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智慧,从而完成一个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通过这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信息技术教学中显著特征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强化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环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表现出来。
2.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主体的体现提供机会。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在个人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3.进行分层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体信心。以人为本,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从人的发展看,没有个性就没创造性,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实行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同时给每一个学生必要的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促进有差异的学生的普遍发展。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的获得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五 在教学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在建立评价机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智能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评价要能及时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正面鼓励为主。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反思,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所以学习实践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3.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力避简单化的倾向。那种一学期结束或一个模块学完后,由教师笼统、含混地给每个学生打分数的做法,缺乏具体的数据信息的支持,科学性规范性不够,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起不到激励鼓舞的作用,更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4.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就是要改变以往多以书面测试为主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访谈评价、问卷评价、信息技术活动报告集等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評价。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并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考试周刊 2012年3月
[2]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2010年5月
[3]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