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通过语,就必须运用多种课程资源,通过开放式教学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教学 开放 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12-0027-02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中提高语文素养是核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至少应该包括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这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实行开放式教学,积极利用并开发课程让孩子放飞理想,还给他们更多自由想象、畅所欲言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每堂课都有其一定的教学目的。否则是无的放矢。传统课堂教学,以把课文读懂,识字等为目标,而新课标下的目标是多元的,一个目标可以多堂课,同样,一堂课也可以实现多个开放的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知识外,还包括学生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体验过程,还包括情感态度等,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八年级《大雁归来》一文,教学目标如果只是从呼吁“环保”的角度显然粗浅了些,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从“观察”到“思考”(大雁世界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作者的思想观念),体现了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性,最终从“我们”一词突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获得一种全新的环保观念——“土地伦理”。
通过预设,确定多个教学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给学生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改变人们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要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言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任何一种能力都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多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主体去参与言语实践,要让学生多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要多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课堂中注重内容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主动参与,展开训练。
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雨说》的教学中,我不是简单地要学生掌握几个词语,或者说出诗歌的中心思想等,而是这样设计内容:关于雨,在中学中是很有诗情画意的,关于春雨更是如此。请你找出一些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回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样通过春雨为线索,让学生把课内外学到的有关春雨的列了出来,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有成就感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不同心境的春雨有了更深的感受。
通过模仿,让学生发挥想象,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的语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式的开放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的这些要求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方式也应该开放。
教学方式的开放首先应该体现在课堂上,因为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战场。通过堂课让学生参与探究、感受,来提高语文素养。如《济南的冬天》内容教学时,第一环节,我先展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后,让学生默看课文,让学生思考后讨论: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什么?作者是怎样分层次展开写的?回答后第二环节是,对比阅读夏丐尊的《白马湖之冬》,让学生讨论:夏丐尊的冬是怎样写的?同样是描写冬天山水的抒情散文,“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第三环节,展示学生本地(嵊州)的冬片和本地关于冬天的视频,让学生讨论,本地冬天有什么特色,美在何处?最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本地冬天的短文。通过这节,学生的参与,再结合本地实际,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的开放,还应该延伸到课堂外。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和运用反映地方浓郁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目前少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有大量留守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烦恼的情况,我就结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专题活动,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增进亲情的机会。首先了解学生各种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叙谈远离双亲的烦恼,并商讨解决的办法:最后要求学生做两件事:一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问候;二是向远在他乡的亲人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这样的语文实践,让学生的情感流露,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知不觉中在让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感情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高写作和学生思维能力。又如,在进行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的综合性活动教学时,我根据本地“越剧之乡”的地方特点,让学生分组课外去越剧发源地施家岙采风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越剧发展的资料、越剧艺术的有关知识,然后进行越剧知识竞赛,再让学生演唱自己喜爱的越剧代表性唱段。这样,让全体学生参与,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提高了语文素养中的核心要素——综合运进行言语交往活动的能力。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引,勇于实践和大胆探索,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开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式,把学生的课堂与其日常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可能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感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李翔)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教学 开放 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12-0027-02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中提高语文素养是核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至少应该包括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这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实行开放式教学,积极利用并开发课程让孩子放飞理想,还给他们更多自由想象、畅所欲言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每堂课都有其一定的教学目的。否则是无的放矢。传统课堂教学,以把课文读懂,识字等为目标,而新课标下的目标是多元的,一个目标可以多堂课,同样,一堂课也可以实现多个开放的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知识外,还包括学生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体验过程,还包括情感态度等,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八年级《大雁归来》一文,教学目标如果只是从呼吁“环保”的角度显然粗浅了些,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从“观察”到“思考”(大雁世界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作者的思想观念),体现了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性,最终从“我们”一词突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获得一种全新的环保观念——“土地伦理”。
通过预设,确定多个教学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给学生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改变人们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要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言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任何一种能力都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多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主体去参与言语实践,要让学生多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要多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课堂中注重内容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主动参与,展开训练。
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雨说》的教学中,我不是简单地要学生掌握几个词语,或者说出诗歌的中心思想等,而是这样设计内容:关于雨,在中学中是很有诗情画意的,关于春雨更是如此。请你找出一些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回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样通过春雨为线索,让学生把课内外学到的有关春雨的列了出来,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有成就感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不同心境的春雨有了更深的感受。
通过模仿,让学生发挥想象,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的语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式的开放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的这些要求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方式也应该开放。
教学方式的开放首先应该体现在课堂上,因为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战场。通过堂课让学生参与探究、感受,来提高语文素养。如《济南的冬天》内容教学时,第一环节,我先展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后,让学生默看课文,让学生思考后讨论: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什么?作者是怎样分层次展开写的?回答后第二环节是,对比阅读夏丐尊的《白马湖之冬》,让学生讨论:夏丐尊的冬是怎样写的?同样是描写冬天山水的抒情散文,“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发?第三环节,展示学生本地(嵊州)的冬片和本地关于冬天的视频,让学生讨论,本地冬天有什么特色,美在何处?最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本地冬天的短文。通过这节,学生的参与,再结合本地实际,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的开放,还应该延伸到课堂外。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和运用反映地方浓郁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目前少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有大量留守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烦恼的情况,我就结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专题活动,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增进亲情的机会。首先了解学生各种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叙谈远离双亲的烦恼,并商讨解决的办法:最后要求学生做两件事:一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问候;二是向远在他乡的亲人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这样的语文实践,让学生的情感流露,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知不觉中在让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感情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高写作和学生思维能力。又如,在进行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的综合性活动教学时,我根据本地“越剧之乡”的地方特点,让学生分组课外去越剧发源地施家岙采风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越剧发展的资料、越剧艺术的有关知识,然后进行越剧知识竞赛,再让学生演唱自己喜爱的越剧代表性唱段。这样,让全体学生参与,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提高了语文素养中的核心要素——综合运进行言语交往活动的能力。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引,勇于实践和大胆探索,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开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式,把学生的课堂与其日常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可能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感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