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虚拟艺术形态是指在一定的虚拟环境中,在受众的参与行为中,通过“运动的图像”和数字信息的呈现与互动,以及多维度的感官刺激来表达艺术家的观念,并诱发受众独特的“在现场”的心理体验和审美思考。当代语境中的“虚拟”,特指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方式和超越方式。在广义上,虚拟则指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本片论文主要是从重复、特异、渐变、密集和速度等5个主要的表现形式来研究虚拟形态。从而突出虚拟形态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总体来说,虚拟形态也是一种美学形态。
关 键 词:虚拟形态 感性 理性 感受 宣泄
第一章 虚拟形态的定义
本篇论文所要讨论的是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在研究这个之前,得先从几个关键概念入手;这些概念的厘清,是本文论述得以进行的前提。
第一节 虚拟形态的定义
虚拟是标志人类超越性和自由度的哲学范畴。
在新华字典中的基本意思是:1.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2.凭想像编造的;3.由高科技术实现的仿实物或伪实物的技术。操作系统中所谓的“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的,即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是用户感觉上的东西。相应的,用于实现虚拟的技术,成为虚拟技术。在OS中利用了多种虚拟技术,分别用来实现虚拟处理机、虚拟内存、虚拟外部设备和虚拟信道等。
现在的网络世界正在向虚拟化发展,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估计有60%的电脑桌面会实现虚拟化,也就是会越来越多的人用到虚拟操作系统。
其实虚拟就是设想;虚构的意思。《红楼梦》第九四回:“独有那些无赖之徒,听得贾府发出二十四个女孩子来,那个不想?究竟那些人能够回家不能,未知着落,亦难虚拟。”叶圣陶《病夫》:“随后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不应心的话原是很难虚拟的。”
形态在中国在线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1.形状神态;形状姿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上》:“冯绍正,开元中任少府监,八年为户部侍郎。尤善鹰鹘鸡雉,尽其形态,觜眼脚爪毛彩俱妙。” 巴金《家》二十:“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态。”
2.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中:“过去的宗派现在已经没有了。目前剩下的,只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形态的残余。
3.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形态(format)有时候被称为程式(convention),指一种结构性要素,体现着对形态所流行的那个时代的重要观念的关注。不同的元素的排列组合或者编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形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虚拟大致形成了如下观点:(1)虚拟是同“真实”相对的“假设”、“虚构”甚至“虚假”、“虚幻”;(2)虚拟特指用0-1数字方式去表达和构成事物及其关系,是数字化表达方式和构成方式的总称,它构成了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3)虚拟即是符号化,而符号化则是人创造意义生存的活动;(4)广义的虚拟是指规则文明或符号文明,是人类对各种规则的合成、选择及其演化;(5)虚拟主要是指一种超越现实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6)虚拟是对现实实在性的超越,是通过理性具体建构成的不具有如现实的生活世界中那样的外在可感知的客观实在性;(7)虚拟作为哲学术语,意为“似是而非”。
应该说,上述观点都各有其理由,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虚拟作了描述和分析,这对于更进一步的虚拟问题研究无疑是有益的。综合考察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虚拟”的各种理解,我认为,从构成的表现形式上来分析虚拟形态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虚拟形态的多种表现形式
从根本上说,“虚拟”是标志人的超越性和自由度的折学范畴。就当代虚拟活动和虚拟问题与计算机、虚拟技术密不可分来说,只是在计算机性能较为完善、计算机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比较成熟的20世纪后期,当代意义的虚拟活动和虚拟现实才有可能实现。就此而言,说虚拟现象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现象,虚拟问题是个崭新的问题,是有逍理的。不过,在计算机出现以前,人类并非没有进行任何虚拟活动。实际上,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超越现实限制的冲动,这种冲动使人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进行超越现实的活动。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虚拟进而创造理想世界,是人区别于和优越于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囚此,对于虚拟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这两种意义上加以界定。在狭义上,当代语境中的“虚拟”,特指当代的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方式和超越方式,是我们时代的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和创造方式。而在广义上,虚拟指的是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
从广义来看,虚拟是人的活动的普遍特性,它渗透在人超越现实性的限制、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各种活动之中。无论是人认识世界的观念活动,还是人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无不含有某种虚拟性。虚拟,是人超越限制、观念地或实践地掌握世界的重要机制,它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而从人超越现实的途径、方式来看,虚拟包括两种基本形态,即思维形态的虚拟(本文简称之为“虚拟思维”)和实践形态的虚拟(本文简称之为“虚拟实践”)。
而从形态本身表现方式和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上看,我觉得可以分成静态表现形式和动态表现形式。
第二章 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
第一节 虚拟形态的静态表现形式(=构成的表现形式)
个人觉得,虚拟形态的静态表现形式其实就是一般形态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前人已经总结好的,我想结合前人对构成的表现形式的这些研究对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做一下探讨。
第二节 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 就其动态表现形态最根本的就是运动,他的每一个元素都是运动的,针对其运动规律我总结了五点,他们分别是:
(1)重复(简要,有规则) 1.特征:a.同一基本形连续的,有规律的反复运动
b.相同或相近的形态,有变化的反复运动
c.画面视觉形象的整齐化,秩序化和统一感2.形式:a.单体基本形的重复运动
b.单元基本形的重复运动
c.近似基本型的重复运动
第三章 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作用于人的感受
(1)感受性形态(感官器官:人的五感);所谓的感受性也就是通过人的五感来表现其审美价值,直接通过知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来感受虚拟形态的节奏的快慢,以及形态的渐变、特异、重复和密集,从基本的形态美讲诉整体美感。审美活动是有主体观照性的,人即使主体又是客体。而视觉的直接图像和声音的传达都能直观的影响人的感受。我们平时所看的电影就是一种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以及现在的3D电影,甚至是4D电影都是这样,都是让我们在感官上享受的体验。
(2)宣泄性形态(心理情感:暴力,战争··);宣泄性的形态是一种否定性的艺术,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主体。而否定性的艺术中最重要的是暴力的因素。就在这时,电子暴力美学诞生了。而这种暴力形式也只是满足人的需求罢了。目前,针对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变大,另一种功效无可厚非的产生了,像CS这样的游戏将暴力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暴力不仅被当作一种刺激感官的方式,更是当作一种精神来大肆渲染,尽管“真实”,其目的归根结底是要满足玩家的“成就感”。玩家可以通过 RPG 的练级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用赛车游戏的速度来体验美妙的瞬间。
(3)沉浸性形态(可控,可操作,体验,无限想象);在交互的状态下,虚拟的环境中,参与者的感官“移情”,产生一种全新的认知。而这种形态更是表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的系统思想。我们现在用的触屏手机以及ipad,还有现在当下流行的全息影像和增强现实,不仅可以进行感官上的交流和体验,还可以跨越空间,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说法“穿越”,达成思想的互动。最近周杰伦在演唱会上不是还和已故的邓丽君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经典对唱,让人意犹未尽。
第四章 总结
虚拟形态是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完美结合。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的前途: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自我,情感与理智,是自然与人类,艺术与科学技术完美和谐的结合和表现。
在当今时代,虚拟形态正在对现在人类的认识社会和周围的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口常生活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虚拟形态促发了人类社会的二重化,在它的推动下,虚拟社会正在崛起为社会存在的新形态,“虚一实相生”正成为人类新型的进化发展方式。走向虚拟形态的实践,无疑是人类存在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人类超越现实性的活动的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迈克尔·海姆,金吾伦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视觉游戏》,艾尔·塞科尔,洪芳泽译,海南出版社,2004.
[3]《数码图形艺术》,斯蒂夫·开普林,亚当·班克斯,曹田泉译,上海美术人民出版社,2004.
[4]《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2010.
[5]《虚拟现实技术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来自科学杂志,2004.6.11.
[6]《动画与交互的形式表达研究》,来自北京传媒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7]《立体构成及应用》,张佳宁,易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视觉设计构成》,袁少华,郭玉良,何萍,江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9]《虚拟: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陈志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57.
[10]《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刘友红,来自《哲学动态》,2000.1.14.
[11]《“虚拟”与“虚拟”生存的实践特性:兼与刘友红商榷》,殷正坤,来自《哲学动态》,2000.8.25.
[12]《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迈克尔·海姆,金台伦、刘钢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关 键 词:虚拟形态 感性 理性 感受 宣泄
第一章 虚拟形态的定义
本篇论文所要讨论的是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在研究这个之前,得先从几个关键概念入手;这些概念的厘清,是本文论述得以进行的前提。
第一节 虚拟形态的定义
虚拟是标志人类超越性和自由度的哲学范畴。
在新华字典中的基本意思是:1.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2.凭想像编造的;3.由高科技术实现的仿实物或伪实物的技术。操作系统中所谓的“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的,即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是用户感觉上的东西。相应的,用于实现虚拟的技术,成为虚拟技术。在OS中利用了多种虚拟技术,分别用来实现虚拟处理机、虚拟内存、虚拟外部设备和虚拟信道等。
现在的网络世界正在向虚拟化发展,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估计有60%的电脑桌面会实现虚拟化,也就是会越来越多的人用到虚拟操作系统。
其实虚拟就是设想;虚构的意思。《红楼梦》第九四回:“独有那些无赖之徒,听得贾府发出二十四个女孩子来,那个不想?究竟那些人能够回家不能,未知着落,亦难虚拟。”叶圣陶《病夫》:“随后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不应心的话原是很难虚拟的。”
形态在中国在线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1.形状神态;形状姿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上》:“冯绍正,开元中任少府监,八年为户部侍郎。尤善鹰鹘鸡雉,尽其形态,觜眼脚爪毛彩俱妙。” 巴金《家》二十:“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态。”
2.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中:“过去的宗派现在已经没有了。目前剩下的,只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形态的残余。
3.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形态(format)有时候被称为程式(convention),指一种结构性要素,体现着对形态所流行的那个时代的重要观念的关注。不同的元素的排列组合或者编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形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虚拟大致形成了如下观点:(1)虚拟是同“真实”相对的“假设”、“虚构”甚至“虚假”、“虚幻”;(2)虚拟特指用0-1数字方式去表达和构成事物及其关系,是数字化表达方式和构成方式的总称,它构成了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3)虚拟即是符号化,而符号化则是人创造意义生存的活动;(4)广义的虚拟是指规则文明或符号文明,是人类对各种规则的合成、选择及其演化;(5)虚拟主要是指一种超越现实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6)虚拟是对现实实在性的超越,是通过理性具体建构成的不具有如现实的生活世界中那样的外在可感知的客观实在性;(7)虚拟作为哲学术语,意为“似是而非”。
应该说,上述观点都各有其理由,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虚拟作了描述和分析,这对于更进一步的虚拟问题研究无疑是有益的。综合考察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虚拟”的各种理解,我认为,从构成的表现形式上来分析虚拟形态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虚拟形态的多种表现形式
从根本上说,“虚拟”是标志人的超越性和自由度的折学范畴。就当代虚拟活动和虚拟问题与计算机、虚拟技术密不可分来说,只是在计算机性能较为完善、计算机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比较成熟的20世纪后期,当代意义的虚拟活动和虚拟现实才有可能实现。就此而言,说虚拟现象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现象,虚拟问题是个崭新的问题,是有逍理的。不过,在计算机出现以前,人类并非没有进行任何虚拟活动。实际上,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超越现实限制的冲动,这种冲动使人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进行超越现实的活动。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虚拟进而创造理想世界,是人区别于和优越于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囚此,对于虚拟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这两种意义上加以界定。在狭义上,当代语境中的“虚拟”,特指当代的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方式和超越方式,是我们时代的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和创造方式。而在广义上,虚拟指的是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
从广义来看,虚拟是人的活动的普遍特性,它渗透在人超越现实性的限制、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各种活动之中。无论是人认识世界的观念活动,还是人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无不含有某种虚拟性。虚拟,是人超越限制、观念地或实践地掌握世界的重要机制,它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而从人超越现实的途径、方式来看,虚拟包括两种基本形态,即思维形态的虚拟(本文简称之为“虚拟思维”)和实践形态的虚拟(本文简称之为“虚拟实践”)。
而从形态本身表现方式和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上看,我觉得可以分成静态表现形式和动态表现形式。
第二章 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
第一节 虚拟形态的静态表现形式(=构成的表现形式)
个人觉得,虚拟形态的静态表现形式其实就是一般形态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前人已经总结好的,我想结合前人对构成的表现形式的这些研究对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做一下探讨。
第二节 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 就其动态表现形态最根本的就是运动,他的每一个元素都是运动的,针对其运动规律我总结了五点,他们分别是:
(1)重复(简要,有规则) 1.特征:a.同一基本形连续的,有规律的反复运动
b.相同或相近的形态,有变化的反复运动
c.画面视觉形象的整齐化,秩序化和统一感2.形式:a.单体基本形的重复运动
b.单元基本形的重复运动
c.近似基本型的重复运动
第三章 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作用于人的感受
(1)感受性形态(感官器官:人的五感);所谓的感受性也就是通过人的五感来表现其审美价值,直接通过知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来感受虚拟形态的节奏的快慢,以及形态的渐变、特异、重复和密集,从基本的形态美讲诉整体美感。审美活动是有主体观照性的,人即使主体又是客体。而视觉的直接图像和声音的传达都能直观的影响人的感受。我们平时所看的电影就是一种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以及现在的3D电影,甚至是4D电影都是这样,都是让我们在感官上享受的体验。
(2)宣泄性形态(心理情感:暴力,战争··);宣泄性的形态是一种否定性的艺术,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主体。而否定性的艺术中最重要的是暴力的因素。就在这时,电子暴力美学诞生了。而这种暴力形式也只是满足人的需求罢了。目前,针对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变大,另一种功效无可厚非的产生了,像CS这样的游戏将暴力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暴力不仅被当作一种刺激感官的方式,更是当作一种精神来大肆渲染,尽管“真实”,其目的归根结底是要满足玩家的“成就感”。玩家可以通过 RPG 的练级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用赛车游戏的速度来体验美妙的瞬间。
(3)沉浸性形态(可控,可操作,体验,无限想象);在交互的状态下,虚拟的环境中,参与者的感官“移情”,产生一种全新的认知。而这种形态更是表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的系统思想。我们现在用的触屏手机以及ipad,还有现在当下流行的全息影像和增强现实,不仅可以进行感官上的交流和体验,还可以跨越空间,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说法“穿越”,达成思想的互动。最近周杰伦在演唱会上不是还和已故的邓丽君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经典对唱,让人意犹未尽。
第四章 总结
虚拟形态是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完美结合。虚拟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的前途: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自我,情感与理智,是自然与人类,艺术与科学技术完美和谐的结合和表现。
在当今时代,虚拟形态正在对现在人类的认识社会和周围的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口常生活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虚拟形态促发了人类社会的二重化,在它的推动下,虚拟社会正在崛起为社会存在的新形态,“虚一实相生”正成为人类新型的进化发展方式。走向虚拟形态的实践,无疑是人类存在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人类超越现实性的活动的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迈克尔·海姆,金吾伦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视觉游戏》,艾尔·塞科尔,洪芳泽译,海南出版社,2004.
[3]《数码图形艺术》,斯蒂夫·开普林,亚当·班克斯,曹田泉译,上海美术人民出版社,2004.
[4]《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2010.
[5]《虚拟现实技术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来自科学杂志,2004.6.11.
[6]《动画与交互的形式表达研究》,来自北京传媒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7]《立体构成及应用》,张佳宁,易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视觉设计构成》,袁少华,郭玉良,何萍,江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9]《虚拟: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陈志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57.
[10]《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刘友红,来自《哲学动态》,2000.1.14.
[11]《“虚拟”与“虚拟”生存的实践特性:兼与刘友红商榷》,殷正坤,来自《哲学动态》,2000.8.25.
[12]《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迈克尔·海姆,金台伦、刘钢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