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肺部出现不典型转移病灶的CT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显示不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单结节样转移5例;空洞性转移11例;钙化性转移5例;具有原发肿瘤特点的转移8例;转移结节内支气管充气的4例;结节晕征的转移2例。结论 结合临床及CT征象,可对表现不典型的肺转移瘤作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肺肿瘤;转移瘤;体层摄影术; CT机
肺是肿瘤细胞的滤过器官,肺转移极为常见,是发生转移性肿瘤最多的部位。肺转移的途径有:肺动脉、支气管动脉、淋巴管、胸腔和气道扩散,也可为肿瘤直接侵犯,血行转移最为常见[1]。现对本院2007~2010 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性肺转移瘤 35 例CT 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19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2岁。各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其中肺癌12例,结肠(或直肠)癌7例,乳腺癌4例,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鼻咽癌、骨肉瘤及宫颈癌各2例。其中28例临床上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呼吸道症状,6例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1例表现为气急、呼吸困难及顽固性哮喘。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8层螺旋CT Lightspeed uitra 8型扫描仪。常规螺旋CT扫描参数:120 kV,180 mA,螺距0.875:1,层距7.5 mm,层厚7.5 mm,标准算法重建; 感应区进行HRCT扫描。HRCT扫描参数:130 kV,220 mA,层厚1.0 mm,层距10 mm,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重建。肺窗:窗位700 Hu,窗宽1500 Hu;纵隔窗:窗位40 Hu,窗宽350 Hu。嘱患者常规深吸气屏气后自肺尖至肋膈角顶点进行扫描。一般只需平扫。
2 结果
35例病例中,发生单结节样转移5例,发生空洞性转移11例,钙化性转移5例,具有原发肿瘤特点的转移8例,转移结节内支气管充气的4例,结节晕征的转移2例。单发结节大小不等,以肺中下野和外带为多;空洞常多发,以厚壁空洞为主。钙化形态无特殊性,可以为斑片、结节或弥漫分布;结节内支气管充气可能是肿瘤沿肺泡壁生长而形成;结节晕征为结节周围磨玻璃样密度,提示可能出血。
3 讨论
3.1 单结节 ①在分布上右肺与左肺无明显差异;上、中、下肺及肺野内带至外带发病率渐高;②单结节大小为几毫米至几厘米,多数在3~5 cm范围;③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少数亦可见分叶征、毛刺、胸膜凹陷征等;④结节多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此组5例单发结节均为类圆形,直径在3~4 cm左右,呈软组织密度,其中4例密度均匀,1例内见低密度区。
3.2 空洞 一般认为空洞是肿瘤坏死或向支气管内侵犯形成活瓣所致[2]。常见的空洞转移主要来自鳞癌及腺癌;其中鳞癌,男性多为头颈部肿瘤,女性多为生殖器肿瘤;腺癌主要来自结肠及乳腺癌。此组11 例病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为鳞癌的为6例,腺癌5例,肉瘤1例。空洞以多发、厚壁为主,亦可以较薄,且内外壁较光整,这多见于肉瘤肺转移。空洞性肺转移瘤与其他病变主要鉴别点:变化快,短期内可见肿瘤增大、增多,有的在原发肿瘤切除或放、化疗后,甚至在没有经过治疗的情况下,转移灶有时可自行消失,此称为“肿瘤善化”。但毕竟极为少见,这种情况见于肾癌和绒毛癌转移者。所以鉴别点主要还是要从空洞的部位、大小、洞壁厚薄、空洞内及周围结构的改变,伴发原发病变及复查、治疗后改变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3.3 钙化 肺转移性钙化主要来自骨肉瘤、软骨肉瘤、滑膜肉瘤、骨巨细胞瘤、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治疗后绒癌、甲状腺癌等。转移瘤的组织学结构往往和原发肿瘤很相似,因此肉瘤类肿瘤的转移灶最易出现骨化现象[3]。此组病例中3例原发为骨肉瘤,1例为结肠癌,1例为甲状腺癌。转移结节内钙化形态无特殊性,可以为斑片、结节分布于病灶中心或边缘,亦可以呈砂盐样弥漫分布,且CT值均大于100 Hu。目前认为钙化机制主要有:成骨性钙化(骨肉瘤或软骨肉瘤)、营养不良性钙化(甲状腺乳头状癌、骨巨细胞瘤、滑膜肉瘤或经过治疗的转移性肿瘤)、黏液性钙化(胃肠道和乳腺黏液腺癌)。
3.4 具有原发肿瘤特点的转移结节 此组病例8例原发肿瘤均为肺癌,转移结节边缘可见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征象。形成机制可能与原发肺癌相似,即肿瘤发育过程中所处空间位置上病灶各部位受到阻力不一,生长速度不均匀以及周围肺间质反应等。
3.5 转移结节内支气管充气 肺转移结节内支气管充气多见于腺癌,此组4例病例中,3例原发肿瘤为肺腺癌,1例为乳腺癌。影像学表现为含气隙的结节、伴含气支气管征的实变、局灶或弥漫的磨玻璃密度,伴晕征的肺结节等。形成机制类似于细支气管肺泡癌,沿完整的肺泡壁向肺内蔓延,其内支气管充气很可能是与原发腺癌附壁生长方式相似沿肺泡壁生长而成。
3.6 结节晕征 肺转移结节晕征最常见于血管肉瘤和绒癌。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结节周围磨玻璃样密度或边缘模糊的晕,提示出血可能;此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还可见于如真菌感染,Wegener肉芽肿、伴咯血的结核瘤、BAC和Lymphoma等。形成机制可能因为新生血管壁脆弱而易破裂。
总之,肺转移瘤性肿瘤的CT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原发灶可出现同一类型的转移灶,而同一原发灶可出现多种类型的转移灶,即“同病异影、异病同影”。因此,了解和熟悉肺部不典型转移瘤的影像表现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440 441.
[2] 刘士远,陈起航.胸部影像诊断必读.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126 127.
[3] 季斌,胸部疾病放射诊断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2000:158 164.
【关键词】肺肿瘤;转移瘤;体层摄影术; CT机
肺是肿瘤细胞的滤过器官,肺转移极为常见,是发生转移性肿瘤最多的部位。肺转移的途径有:肺动脉、支气管动脉、淋巴管、胸腔和气道扩散,也可为肿瘤直接侵犯,血行转移最为常见[1]。现对本院2007~2010 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性肺转移瘤 35 例CT 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19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2岁。各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其中肺癌12例,结肠(或直肠)癌7例,乳腺癌4例,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鼻咽癌、骨肉瘤及宫颈癌各2例。其中28例临床上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呼吸道症状,6例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1例表现为气急、呼吸困难及顽固性哮喘。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8层螺旋CT Lightspeed uitra 8型扫描仪。常规螺旋CT扫描参数:120 kV,180 mA,螺距0.875:1,层距7.5 mm,层厚7.5 mm,标准算法重建; 感应区进行HRCT扫描。HRCT扫描参数:130 kV,220 mA,层厚1.0 mm,层距10 mm,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重建。肺窗:窗位700 Hu,窗宽1500 Hu;纵隔窗:窗位40 Hu,窗宽350 Hu。嘱患者常规深吸气屏气后自肺尖至肋膈角顶点进行扫描。一般只需平扫。
2 结果
35例病例中,发生单结节样转移5例,发生空洞性转移11例,钙化性转移5例,具有原发肿瘤特点的转移8例,转移结节内支气管充气的4例,结节晕征的转移2例。单发结节大小不等,以肺中下野和外带为多;空洞常多发,以厚壁空洞为主。钙化形态无特殊性,可以为斑片、结节或弥漫分布;结节内支气管充气可能是肿瘤沿肺泡壁生长而形成;结节晕征为结节周围磨玻璃样密度,提示可能出血。
3 讨论
3.1 单结节 ①在分布上右肺与左肺无明显差异;上、中、下肺及肺野内带至外带发病率渐高;②单结节大小为几毫米至几厘米,多数在3~5 cm范围;③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少数亦可见分叶征、毛刺、胸膜凹陷征等;④结节多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此组5例单发结节均为类圆形,直径在3~4 cm左右,呈软组织密度,其中4例密度均匀,1例内见低密度区。
3.2 空洞 一般认为空洞是肿瘤坏死或向支气管内侵犯形成活瓣所致[2]。常见的空洞转移主要来自鳞癌及腺癌;其中鳞癌,男性多为头颈部肿瘤,女性多为生殖器肿瘤;腺癌主要来自结肠及乳腺癌。此组11 例病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为鳞癌的为6例,腺癌5例,肉瘤1例。空洞以多发、厚壁为主,亦可以较薄,且内外壁较光整,这多见于肉瘤肺转移。空洞性肺转移瘤与其他病变主要鉴别点:变化快,短期内可见肿瘤增大、增多,有的在原发肿瘤切除或放、化疗后,甚至在没有经过治疗的情况下,转移灶有时可自行消失,此称为“肿瘤善化”。但毕竟极为少见,这种情况见于肾癌和绒毛癌转移者。所以鉴别点主要还是要从空洞的部位、大小、洞壁厚薄、空洞内及周围结构的改变,伴发原发病变及复查、治疗后改变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3.3 钙化 肺转移性钙化主要来自骨肉瘤、软骨肉瘤、滑膜肉瘤、骨巨细胞瘤、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治疗后绒癌、甲状腺癌等。转移瘤的组织学结构往往和原发肿瘤很相似,因此肉瘤类肿瘤的转移灶最易出现骨化现象[3]。此组病例中3例原发为骨肉瘤,1例为结肠癌,1例为甲状腺癌。转移结节内钙化形态无特殊性,可以为斑片、结节分布于病灶中心或边缘,亦可以呈砂盐样弥漫分布,且CT值均大于100 Hu。目前认为钙化机制主要有:成骨性钙化(骨肉瘤或软骨肉瘤)、营养不良性钙化(甲状腺乳头状癌、骨巨细胞瘤、滑膜肉瘤或经过治疗的转移性肿瘤)、黏液性钙化(胃肠道和乳腺黏液腺癌)。
3.4 具有原发肿瘤特点的转移结节 此组病例8例原发肿瘤均为肺癌,转移结节边缘可见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征象。形成机制可能与原发肺癌相似,即肿瘤发育过程中所处空间位置上病灶各部位受到阻力不一,生长速度不均匀以及周围肺间质反应等。
3.5 转移结节内支气管充气 肺转移结节内支气管充气多见于腺癌,此组4例病例中,3例原发肿瘤为肺腺癌,1例为乳腺癌。影像学表现为含气隙的结节、伴含气支气管征的实变、局灶或弥漫的磨玻璃密度,伴晕征的肺结节等。形成机制类似于细支气管肺泡癌,沿完整的肺泡壁向肺内蔓延,其内支气管充气很可能是与原发腺癌附壁生长方式相似沿肺泡壁生长而成。
3.6 结节晕征 肺转移结节晕征最常见于血管肉瘤和绒癌。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结节周围磨玻璃样密度或边缘模糊的晕,提示出血可能;此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还可见于如真菌感染,Wegener肉芽肿、伴咯血的结核瘤、BAC和Lymphoma等。形成机制可能因为新生血管壁脆弱而易破裂。
总之,肺转移瘤性肿瘤的CT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原发灶可出现同一类型的转移灶,而同一原发灶可出现多种类型的转移灶,即“同病异影、异病同影”。因此,了解和熟悉肺部不典型转移瘤的影像表现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440 441.
[2] 刘士远,陈起航.胸部影像诊断必读.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126 127.
[3] 季斌,胸部疾病放射诊断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2000:158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