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农村三产融合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本文采用经验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对南昌市生米镇蒸头和茶叶产业的实地调查,分析得到三产融合发展的“生米经验”。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农村三产融合实现路径。
关键词:农村三产融合;经验研究;实现路径;实地调查
一、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农村三产融合,是指各类农业产业组织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机制,打破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相互割裂的状态,形成各环节融会贯通、各主体和谐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最终使得新生产技术、新管理技术和新产业形态得以诞生。农村三产融合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产生新的产业形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拓宽农村居民的就业创业空间,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
二、调查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取的是当面访问的实地调查方法,走访时间为2018年5月25日,前往地点是南昌市新建区生米镇。在当地向导的热心带领和介绍下,我们走访了当地一些农业合作社、农业加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型企业和农户,与合作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农户户主和基层干部进行了面对面无结构访谈,并且受邀参观了部分企业厂房和生产基地。资料收集过程比较简单,主要分两大块资料: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就是走访调查获得的直接资料,二手资料主要是登入相关网站查找筛选资料。
三、调查所得资料
(一)藠头产业
我们了解到,2004年5月,中国农业部授予生米镇“中国藠头之乡”的荣誉称号。近年来,生米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搭建、畅通并拓宽销售渠道,实施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在这一系列动作之下,逐渐催生出了一些藠头种植大户、v头生产合作社、蓖头加工企业、生产服务型企业和行业自律组织,这些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分工与合作,初步结成了利益联结,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出现了龙头企业主导型的三产融合的趋势。
(二)茶叶产业
我们走访其中三家承包面积为300亩的种植大户。当地的茶叶产业基本上可以断定为种植大户主导型的三产融合。第一,种植大户在规模、资金和技术上具有优势,有能力兴建厂房、搭建渠道,将茶叶产业链往下游顺向延伸到加工和销售领域。第二,茶叶具有较为稳定的消费人群,因而有稳定的市场,种植大户依托专业市场进行经营,稳定性高风险较小。第三,种植大户发展“种植园 旅游业”,打造旅游民宿,充分开发茶园的多功能性(生态环境效益)。第四,开网店,互联网加传统产业,开发网络邮购版块。
(三)生米镇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四大问题:1.产业融合主体发展不平衡,辐射带动能力较弱;2.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流转成本上升;3.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弱,缺乏人才和创新;4.三产融合的商业模式单一,对新模式的探索不够。
四、综合分析
综合上述走访调查获得的主要资料,我们初步得到以下分析结论:
(一)农村三产融合要紧密依托市场
农村三产融合归根结底是市场行为,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其深化发展离不开市场,受到市场机制的深刻影响。
(二)农村三产融合要发挥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
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能够顺向或者逆向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更好更充分地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产品价值惠及农民。
(三)农村三产融合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农村三产融合需要获得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需要政府提供的政策环境。
(四)农村三产融合需要建立起要素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
土地流转成本高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相对不活跃导致的资金短缺,是制约三产融合发展的现实因素。为此,要建立起要素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经济要素和社会服务。
(五)农村三产融合需要人才投入
农村精英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三产融合缺乏人力资本,尤其是缺少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才能的、有想法有抱负的优秀青年。为此,要吸引人才投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六)农村三产融合需要创新驱动
创新可以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增加细分产业的数量,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附着点。三产融合的创新集中在两个方面:技术层面的创新和组织层面的创新。
以上分析结论简称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生米经验”。
五、结语
在对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生米经验”。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独创性地提出一条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农村三产融合的实现路径:
紧密依托相关市场,地方政府在定位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产品的基础之上,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品牌、营造政策环境等手段,吸引龙头企业前来投资,或者就地培育出本土的龙头企业和其他相关市场主体。
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探索新的融合商业模式,为三产融合创造更多附着点;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得到切实利益;并且动态关注市场条件的变化,及时推出相对应的新商业模式,确保三产融合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农户变单家单户经营为适度规模的合作经营,建立生产合作社,发展农业大户,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议价能力。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建立起要素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确保三产融合能够得到充足的要素投入,获得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政府还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出人才引进政策,为三产融合蓄积人力资本。
从而,从各个主体、各个方面、有先有后、有所侧重、有所针对地实现农村三产融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健康、持续、纵深发展。
关键词:农村三产融合;经验研究;实现路径;实地调查
一、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农村三产融合,是指各类农业产业组织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机制,打破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相互割裂的状态,形成各环节融会贯通、各主体和谐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最终使得新生产技术、新管理技术和新产业形态得以诞生。农村三产融合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产生新的产业形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拓宽农村居民的就业创业空间,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
二、调查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取的是当面访问的实地调查方法,走访时间为2018年5月25日,前往地点是南昌市新建区生米镇。在当地向导的热心带领和介绍下,我们走访了当地一些农业合作社、农业加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型企业和农户,与合作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农户户主和基层干部进行了面对面无结构访谈,并且受邀参观了部分企业厂房和生产基地。资料收集过程比较简单,主要分两大块资料: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就是走访调查获得的直接资料,二手资料主要是登入相关网站查找筛选资料。
三、调查所得资料
(一)藠头产业
我们了解到,2004年5月,中国农业部授予生米镇“中国藠头之乡”的荣誉称号。近年来,生米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搭建、畅通并拓宽销售渠道,实施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在这一系列动作之下,逐渐催生出了一些藠头种植大户、v头生产合作社、蓖头加工企业、生产服务型企业和行业自律组织,这些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分工与合作,初步结成了利益联结,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出现了龙头企业主导型的三产融合的趋势。
(二)茶叶产业
我们走访其中三家承包面积为300亩的种植大户。当地的茶叶产业基本上可以断定为种植大户主导型的三产融合。第一,种植大户在规模、资金和技术上具有优势,有能力兴建厂房、搭建渠道,将茶叶产业链往下游顺向延伸到加工和销售领域。第二,茶叶具有较为稳定的消费人群,因而有稳定的市场,种植大户依托专业市场进行经营,稳定性高风险较小。第三,种植大户发展“种植园 旅游业”,打造旅游民宿,充分开发茶园的多功能性(生态环境效益)。第四,开网店,互联网加传统产业,开发网络邮购版块。
(三)生米镇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四大问题:1.产业融合主体发展不平衡,辐射带动能力较弱;2.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流转成本上升;3.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弱,缺乏人才和创新;4.三产融合的商业模式单一,对新模式的探索不够。
四、综合分析
综合上述走访调查获得的主要资料,我们初步得到以下分析结论:
(一)农村三产融合要紧密依托市场
农村三产融合归根结底是市场行为,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其深化发展离不开市场,受到市场机制的深刻影响。
(二)农村三产融合要发挥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
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能够顺向或者逆向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更好更充分地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产品价值惠及农民。
(三)农村三产融合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农村三产融合需要获得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需要政府提供的政策环境。
(四)农村三产融合需要建立起要素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
土地流转成本高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相对不活跃导致的资金短缺,是制约三产融合发展的现实因素。为此,要建立起要素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经济要素和社会服务。
(五)农村三产融合需要人才投入
农村精英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三产融合缺乏人力资本,尤其是缺少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才能的、有想法有抱负的优秀青年。为此,要吸引人才投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六)农村三产融合需要创新驱动
创新可以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增加细分产业的数量,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附着点。三产融合的创新集中在两个方面:技术层面的创新和组织层面的创新。
以上分析结论简称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生米经验”。
五、结语
在对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生米经验”。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独创性地提出一条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农村三产融合的实现路径:
紧密依托相关市场,地方政府在定位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产品的基础之上,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品牌、营造政策环境等手段,吸引龙头企业前来投资,或者就地培育出本土的龙头企业和其他相关市场主体。
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探索新的融合商业模式,为三产融合创造更多附着点;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得到切实利益;并且动态关注市场条件的变化,及时推出相对应的新商业模式,确保三产融合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农户变单家单户经营为适度规模的合作经营,建立生产合作社,发展农业大户,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议价能力。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建立起要素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确保三产融合能够得到充足的要素投入,获得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政府还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出人才引进政策,为三产融合蓄积人力资本。
从而,从各个主体、各个方面、有先有后、有所侧重、有所针对地实现农村三产融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健康、持续、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