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坐火车往东北方向旅行时,俯在窗口观望沿途景色,总会看见铁路两旁栽种的一排排笔直的高耸的白杨树。这些树每株都挨得很近,密植成行,有的行短些,有的长些。看到这样的杨樹,我总是很感动,由衷感谢那些辛勤的植树人;这么多的树都是一棵棵人工栽起来的,它是使大地绿化、保持生态平衡、造福人民的树。
一行行的杨树从窗口迅速地移向后方,看多了我发现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每一行排头和排尾的树大都比其他的树矮一些,最高的几棵树几乎在每一排树的当中。此外,也感受到,每棵树之间的株距似乎太近了些。我想,假如树与树之间再隔得稍远一些的话,是不是会长得更好些?
有一次,同行者恰巧是一位有植物栽培知识的旅客,我把我的想法对他说了。他告诉我:杨树具有一种独特的向上性,它最喜爱的是阳光。由于株距很近,为了争得阳光,它就只有向上伸长;相反,排在两头最靠外的树由于没有遮拦、阳光充足,不需要自己去进行争取,它就不像其他的树那样争高争长,个子矮一些就是这个原因。
专家的话言之有理,并且意味深长。我觉得杨树虽是树,但它有点像人。
杨树的性格说明了一个道理:处在同样环境条件里,必须竞争才能取得超越同辈的成就;相反,没有竞争便会失去动力,不思进取,也便无所成就。这一点,树和人没什么两样。
然而树和人也有不同的地方。树单纯、安静、善良,处在狭窄地带,同类之间只知向上拔高,因之得到的营养也就越充足,长得就会更高。但处在狭窄拥挤地区的人不是这样,而是往往使出种种方法,或明争,或暗斗;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牺牲别人,保全自己;嫉贤妒能,损人利己,这是人的本领。
树在和同类共处的地方,不管多么拥挤,只知天天向上;人们却常常打横拳,伤害别人。
在过去漫长的困苦坎坷岁月里,我们曾经互相同情,互相关心,团结战斗,克服过无数艰难险阻,走向胜利。今天我们应当团结得更好,互助互爱,与人为善,做出好样来带动比我们年轻的后辈一同前进。白杨树的高尚风格,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借鉴。
(选自《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青春卷》)
【赏析】
透过飞速行驶的火车窗口,作者抓住了人们司空见惯的白杨树的生长特点,像剥笋一样逐层深入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作者从白杨树的向光性、向上性入手,悟出了一个道理:“处在同样环境条件里,必须竞争才能取得超越同辈的成就。”在看似浅显的道理背后,我们悟出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时代感:在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又何尝不是“必须竞争才能取得超越同辈的成就”呢! 然后作者从这一点出发,由物及人,由浅入深,指出人与树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人不如树”——“树在和同类共处的地方,不管多么拥挤,只知天天向上;人们却常常打横拳,伤害别人”。时代需要我们去竞争,但唯一正确的竞争方法应该像“高尚的白杨树”那样,通过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来超越别人,而绝不能通过卑劣手段以谋取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一篇不到千字的散文中,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敏锐地洞见出了人性的弱点,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并给人留下深深的回味与思考,这正是本文最为出色、最为成功的地方所在,也正是这篇散文能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马松茂)
一行行的杨树从窗口迅速地移向后方,看多了我发现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每一行排头和排尾的树大都比其他的树矮一些,最高的几棵树几乎在每一排树的当中。此外,也感受到,每棵树之间的株距似乎太近了些。我想,假如树与树之间再隔得稍远一些的话,是不是会长得更好些?
有一次,同行者恰巧是一位有植物栽培知识的旅客,我把我的想法对他说了。他告诉我:杨树具有一种独特的向上性,它最喜爱的是阳光。由于株距很近,为了争得阳光,它就只有向上伸长;相反,排在两头最靠外的树由于没有遮拦、阳光充足,不需要自己去进行争取,它就不像其他的树那样争高争长,个子矮一些就是这个原因。
专家的话言之有理,并且意味深长。我觉得杨树虽是树,但它有点像人。
杨树的性格说明了一个道理:处在同样环境条件里,必须竞争才能取得超越同辈的成就;相反,没有竞争便会失去动力,不思进取,也便无所成就。这一点,树和人没什么两样。
然而树和人也有不同的地方。树单纯、安静、善良,处在狭窄地带,同类之间只知向上拔高,因之得到的营养也就越充足,长得就会更高。但处在狭窄拥挤地区的人不是这样,而是往往使出种种方法,或明争,或暗斗;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牺牲别人,保全自己;嫉贤妒能,损人利己,这是人的本领。
树在和同类共处的地方,不管多么拥挤,只知天天向上;人们却常常打横拳,伤害别人。
在过去漫长的困苦坎坷岁月里,我们曾经互相同情,互相关心,团结战斗,克服过无数艰难险阻,走向胜利。今天我们应当团结得更好,互助互爱,与人为善,做出好样来带动比我们年轻的后辈一同前进。白杨树的高尚风格,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借鉴。
(选自《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青春卷》)
【赏析】
透过飞速行驶的火车窗口,作者抓住了人们司空见惯的白杨树的生长特点,像剥笋一样逐层深入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作者从白杨树的向光性、向上性入手,悟出了一个道理:“处在同样环境条件里,必须竞争才能取得超越同辈的成就。”在看似浅显的道理背后,我们悟出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时代感:在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又何尝不是“必须竞争才能取得超越同辈的成就”呢! 然后作者从这一点出发,由物及人,由浅入深,指出人与树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人不如树”——“树在和同类共处的地方,不管多么拥挤,只知天天向上;人们却常常打横拳,伤害别人”。时代需要我们去竞争,但唯一正确的竞争方法应该像“高尚的白杨树”那样,通过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来超越别人,而绝不能通过卑劣手段以谋取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一篇不到千字的散文中,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敏锐地洞见出了人性的弱点,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并给人留下深深的回味与思考,这正是本文最为出色、最为成功的地方所在,也正是这篇散文能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马松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