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能成为自己的老师。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能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选择适当的方式研究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了人生体验,完善了自我。
【关键词】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师素质
作为化学教师,除了要熟悉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研究性学习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们当代教师又是一大挑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一直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可以借助所拥有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来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面前是权威,居高临下,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就行。但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研究性学习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都是比较前沿的或者现阶段还处于未知领域,超出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专业范围内,由于平时接触较少,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主要起指导作用。
我在组织学生进行“人体组织元素”研究时,给定了三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污染元素。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时,可以研究的方向又很多,比如具体的某种元素在人体组织中的分布、元素体现的生理功能、过多过少会引起的疾病、又该如何来补充调节、不同年龄阶段或者人群对一些元素的需求量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化学领域可以独立完成的课题,还涉及到生物、医学、农业、计算机等领域。
正是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对有些问题不能解答,这样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绝对的服从。但现在,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因为,这时的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的话不一定具有说服力,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有关问题。的确,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首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他们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我们倡导了几十年的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至此才有了基础和可能。这就对教师构成了挑战。
这种变化让老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很多老师谈到,过去自己也比较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和高考的有关的内容,除此以外极少关心。而且,由于基础教育段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任教五年以后,教师对教材、大纲已经比较熟悉,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不会很大。但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我想,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中,教师因此获得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因为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2. 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作为化学教师,以前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对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学生课题进行进行指导。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我们必须与各个学科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老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这种深刻性不亚于当年中国教育由古代走进近代,它是一种范式的根本转换和极其痛苦的自我更新。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是教师提升自己素质的一个良好契机。
尽管如此,要让师生真正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要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搜集、分析资料→制定研究计划→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以验证假设→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过程和体会)→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成果交流与评价。每个环节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这需要我们化学教师重新进行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才能应对这一新挑战。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知识上、心理上能够健康地成长。研究性学习与我们正常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我们的教学成绩不断提高。我们要不断地扩大研究性学习的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从现在走向未来领域。通过研究性学习,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收稿日期:2013-09-13
【关键词】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师素质
作为化学教师,除了要熟悉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研究性学习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们当代教师又是一大挑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一直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可以借助所拥有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来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面前是权威,居高临下,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就行。但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研究性学习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都是比较前沿的或者现阶段还处于未知领域,超出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专业范围内,由于平时接触较少,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主要起指导作用。
我在组织学生进行“人体组织元素”研究时,给定了三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污染元素。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时,可以研究的方向又很多,比如具体的某种元素在人体组织中的分布、元素体现的生理功能、过多过少会引起的疾病、又该如何来补充调节、不同年龄阶段或者人群对一些元素的需求量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化学领域可以独立完成的课题,还涉及到生物、医学、农业、计算机等领域。
正是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对有些问题不能解答,这样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绝对的服从。但现在,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因为,这时的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的话不一定具有说服力,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有关问题。的确,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首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他们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我们倡导了几十年的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至此才有了基础和可能。这就对教师构成了挑战。
这种变化让老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很多老师谈到,过去自己也比较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和高考的有关的内容,除此以外极少关心。而且,由于基础教育段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任教五年以后,教师对教材、大纲已经比较熟悉,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不会很大。但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我想,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中,教师因此获得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因为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2. 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作为化学教师,以前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对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学生课题进行进行指导。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我们必须与各个学科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老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这种深刻性不亚于当年中国教育由古代走进近代,它是一种范式的根本转换和极其痛苦的自我更新。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是教师提升自己素质的一个良好契机。
尽管如此,要让师生真正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要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搜集、分析资料→制定研究计划→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以验证假设→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过程和体会)→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成果交流与评价。每个环节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这需要我们化学教师重新进行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才能应对这一新挑战。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知识上、心理上能够健康地成长。研究性学习与我们正常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我们的教学成绩不断提高。我们要不断地扩大研究性学习的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从现在走向未来领域。通过研究性学习,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收稿日期: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