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语言现象与英汉互译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和汉语都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词项空缺、假朋友、汉语的新变化、汉语中特殊的人名地名、英语中的姓名文化。也由此造成了英汉互译中的一些特殊译法。复杂的语言现象给英汉互译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加以注意和着力解决。
  关键词:词项空缺 假朋友 汉语的新变化 英语中的姓名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英语和汉语都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词项空缺、假朋友、汉语的新变化、汉语中特殊的人名地名、英语中的姓名文化,也由此造成了英汉互译中的一些特殊译法。英语中有的词汇汉语中可能没有,汉语中有的词汇英语中可能没有,从而引发了词项空缺。对于一些词或词组,如果望文生义,不估计其中隐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往往出错。似是而非的译文就是假朋友。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汉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应当在翻译中予以重视。汉语中的人名和地名承载着较多的文化内涵,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较多的问题。而且在汉语拼音尚未出现的时候,普遍是采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到目前为止,港台地区在英语之中仍在采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人名和地名。英语的姓名也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在汉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致性等问题。
  一词项空缺
  英语中有的词汇汉语中可能没有,汉语中有的词汇英语中可能没有,从而引发了词项空缺。
  有一些英语词在汉语里面是没有的。如“block”这个词主要用于美国英语,指四面临街的一片建筑(陆谷孙,1993:180)。一般翻译成汉语“街区”,但是“街区”并不是很准确。可以说是个词项空缺。
  汉语名词“留言”,英语中没有对应词,只能翻译成“message”等。
  “手背”,英语中没有对应词,只能翻译成“the back of one’s hand”;但是“手心”在英语中有对应词“palm”。
  “runner”指“滑行或移动的部分”(陆谷孙,1993:1624)。汉语中没有对应词。这个“滑行或移动的部分”一般是用在滑板或者旱冰鞋上,“runner”是一个较为笼统的说法。
  “an official loyal to his sovereign”(吴光华, 1999:2184)指“忠臣”,英语中没有现成的对应“忠臣”的词。
  英语中没有“摸鱼”这个词的对应词。所以“浑水摸鱼”(fish in troubled waters)中的“摸鱼”只能用个笼统的词“fish”。
  “背影”这个词在英语中没有,是词项空缺的一个例子。“背影”只能翻译成“back”(背),体现不出来“影”这个概念。
  汉语中有“比喻”这个词,而英语中就只有simile(明喻)、metaphor(暗喻)、metonymy(转喻)、synecdoche(提喻)这些说法,而没有“比喻”这个统称。
  中国家庭使用“煤气”和“天然气”,有些矿难中会发生“瓦斯”爆炸。实际上,这几个词在英语当中有一个共同的说法“gas”。煤气、天然气和瓦斯的化学成分都是相同的,所指是一回事,但是能指不同。
  汉语中的“同学”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词,英语中只有具体化的“deskmate(同桌)”、“classmate(同班同学)”、“schoolmate(同校同学)”。
  有些以前有空缺的词,现在没空缺了,比如小提琴(朱自清的时代还叫“梵阿铃”)。一开始,中国并没有“violin”这个乐器,所以先是音译成“梵阿铃”,后来又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翻译成“小提琴”,从而完成了“violin”译法的本土化。“小提琴”这个译法更符合汉语的构词法,中国人也更容易明白。
  二 假朋友
  假朋友就是指似是而非的译文。一般来说,假朋友现象最容易造成误译。对于一些词或词组,如果望文生义,不估计其中隐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往往出错,似是而非的译文就是假朋友。
  “鸟人”是中国话中骂人的话,英语中虽然有“birdman”,但其指的是跟飞行或者鸟相关的人,而并不是一个骂人的话,跟汉语的意思并不对应。
  三 汉语的新变化
  白话文可以吸收文言文和外语中的东西。我们应该既要维护语言的稳定性,又要勇于促进语言的变化。从历史上看,语言是一直在变化的。适当地接受新事物有助于语言的完善。但如果语言变化太快,就会影响交际,造成混乱。
  “半期考”这个词很好。“期中考试”容易与“期终考试”在读音上混淆,而“半期考”就不会和“期终考试”混淆。当然,我们也可以不说“期终考试”而只说“期末考试”,作为一种习惯固定下来,也不会引起混淆。
  “汉奸”一词,是属于词义扩大的范畴,原来只是指汉族的奸细,现在是泛指全体中华民族的奸细。如在电视剧《马本斋》中,马本斋就说恨中国人做汉奸。马本斋是回族人,但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所以用了“汉奸”这个词来指代背叛中华民族的人。但在国外,背叛祖国的人仍是国名加“奸”字。如法国的贝当,因为在二战期间背叛了法国,是法国的叛徒,所以他被叫做法奸。
  “案例”这个词现在有词义扩大的趋势,以前只指公检法机关办的有代表性的案子。现在我们也说销售案例、翻译案例等等。
  中文的“内战”一词意义更广泛。例如:台湾蓝绿陷入内战,指的是台湾的两个党派发生了争端和冲突,不是战争。而英语中与“内战”相对应的“civil war”一词则仅仅指战争,没有这么广泛的意思。
  “双赢”可以说也是一个创新词,似乎是从英语“win-win situation”学来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似乎是从英语“environmentally-friendly society”学来的。
  “巴士”这个词很好,填补了汉语词项的空缺。类似的还有“大巴”、“中巴”等等。“鞋拖”也是一个创新词。许多高校禁止穿拖鞋上课,于是鞋拖就成了钻空子的一种手段。
  就单纯的汉语表达方式而言,比如说1977年就是属于“20世纪70年代”,但现在我们说它属于“1970年代”。“in the 1970s”以前的说法是“20世纪70年代”,最新的说法是“1970年代”,新说法简洁明了,不容易弄错。这是就翻译而言。
  “戏”这个词的词义扩大。“戏”以前只指“戏剧”,如京剧、豫剧等等。现在增加了其它的意思——电影、电视剧。很多明星说“拍戏”,实际上指的是拍电影或者拍电视剧。
  英语中有个词“versus (vs)”,相当于汉语中的“对”。如:拳击比赛中泰森对霍利菲尔德。但此后又相继出现了两个词取代了“对”的位置,这两个词就是“比拼”和“PK”。
  汉语中新造的词,或者叫创新词还有“电影人”、“音乐人”、“新闻人”、“哈日”、“哈韩”、“便当”等等。
  四 汉语中特殊的人名和地名
  汉语中的人名和地名承载着较多的文化内涵,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较多的问题。
  一般来说,要把汉语中的人名或地名翻译成英语的话,直接采用汉语拼音即可。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去掉汉语拼音的四声。如“北京”在英语中就可以直接翻译成“Beijing”。
  但是,要把汉语的人名、地名翻译成英语还要注意两种特殊情况:
  (1)沿用历史用法、约定俗成
  因为在解放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高,而且中国还没有汉语拼音,所以中文人名或地名的英译都采用由英国传教士威妥玛首创的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繁琐方法。新中国成立以后,发明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标准的汉语人名、地名翻译方式也在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从而取代了沿用了约一个世纪的拉丁字母拼写方法。
  但是有些人名、地名的英语翻译已经约定俗成,不宜再做更改,所以这些人名、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方法就保存了下来,而不采用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方法。例如:周恩来(Chou En lai);西藏(Tibet);香港(Hong Kong);青岛啤酒(Tsing Tao Beer);茅台酒(Moutai)。还有传说中的香格里拉(Shangri-La)。
  (2)易混淆同音字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汉语同音字引起的。汉语中有很多同音字,而且有些字虽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音字,但是由于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去掉了四声,也变得难以区分。中国的“山西”和“陕西”两个词声调不同,中国人都能区分开。但是,如果把它们的汉语拼音去掉声调直接用在英语里,就会发现这两个词根本无法区分。所以,为了便于区分,处理方法如下:Shaanxi(陕西);Shanxi(山西)。
  以上这两个地名翻译都是要作为单词来记忆,因为它们本身并没有依照我们所熟知的汉语拼音方案,而拉丁字母对我们无疑又是十分陌生的。
  五 英语中的姓名文化
  英语的姓名也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在汉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致性等问题。英语的姓名也是非常讲究的,有些在翻译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来,有些则无法体现其内在意义。中文翻译英语名字的时候常用的字有莎、伊、顿、勒、泰等。英语中姓和名的区分并不太严格,所以姓名词典中都没有把姓和名分开来。有些既可以是姓也可以是名,例如:Merton,既有Thomas Merton,也有Merton H.Miller。父子可以同名,儿子的名字只需添加Jr.即可。
  影片《泰坦尼克号》(Titanic)和《生死时速》(Speed)中的男主人公名字都是Jack。因为在西方文化中,“JACK”是勇敢的武士。如扑克牌中的“J”就是Jack。(扑克牌中K代表King,Q代表Queen,J代表Jack)。所以一看电影,只要是叫Jack的人,一般都是正面人物。
  姓名的中间名是Van的大多是荷兰后裔。如某篇美国小说的男主角Rip Van Winkle (瑞普·凡·温克尔)就是荷兰人的后裔,其居住的地区就是荷兰移民的聚居区。故事里面还出现了其祖辈的荷兰人。
  此外,还存在着一个英语人名对应数个汉语译名的现象,原因主要是各自为政,如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译法就不同,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就存在着这种现象。再如《圣经》中的人名,也有着自己自成体系的翻译。
  美国电影《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的汉语片名翻译得就不太恰切,给人的感觉是莎士比亚年老时候的风流史;这部片名之所以将Shakespeare翻译成“莎翁”,估计是受到了乔叟(Chaucer)译法的影响。现在姓名词典中,一般都把Chaucer翻译成“乔瑟”。而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Chaucer,还是翻译成“乔叟”。《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如翻译成《莎士比亚情史》应更恰当。但如果仅仅从票房考虑,《莎翁情史》这个片名可能更加吸引观众,可以让观众以为是莎士比亚年老时候的风流史,从而引发观众的猎奇心理。
  Owen、Irving这两个人名翻译成汉语都是“欧文”。“Irving”是“Irvin”的一个变体。Irvin的变体还有很多。(李忠华,2002:192)
  在英文中,Ali既可以是男人的名字,也可以是女人的名字。但是翻译成汉语就不一样了:男人名字是“阿里”,如拳王阿里。阿里是(阿拉伯语)上帝的雄师(李忠华,2002:15);女人名字是“艾莉”,Alison的昵称(李忠华,2002:15)。
  Monroe翻译成汉语可以是“门罗”,也可以是“梦露”。如曾发表著名《门罗宣言》的美国第二任总统门罗,和家喻户晓的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Pearl S.Buck仍旧翻译成“赛珍珠”;英国神探Sherlock Holmes,则因已被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同,所以仍翻译成“福尔摩斯”。
   六 结语
  中国与英语国家相距遥远,有着不同的历史、地理和人种差异。汉语和英语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属于不同的语系和语族,在日常的教学和翻译实践中经常能发现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也给英汉互译带来了难度。复杂的语言现象给英汉互译带来了的难度和挑战,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加以注意和着力解决。对于涉及处理特殊语言现象的英汉互译问题,应着重理解其中涉及的文化内涵,恰如其分地反映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另外,翻译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尊重约定俗成的翻译,尊重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译法,保持翻译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李忠华:《英语人名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3] 吴光华:《汉英大辞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楚立峰,男,1978—,山东嘉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创造性思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受到了重视。但在对待思维定势作用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一是把思维定势作用看作消极的东西;二是忽视了思维定势和创造性思维的辩证关系。本
为了解中学生饮酒情况,作者对南昌市两所中学的9个班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通过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被调查学生主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成绩
在过去的40年里,伴随着重载卡客车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柴油发动机的换代升级,柴油发动机润滑油也不断发展进化,目前最高的美国石油协会(API)标准已经达到CJ-4。经过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故障现象一辆北汽福田欧曼336大货车(装配潍柴WP10发动机),因大负荷时经常出现发动机限速1 500 r/min,加速不畅的现象而前来维修。故障诊断用故障检测仪测试,调得的故障内容
辽南第一高峰步云山湖光山色戏东北第一风景温泉小戏温泉冰上童趣雾中汤浴足球明星其乐融融竹舫水色温泉情结天泉仙浴老将军垂钓湖畔小恬天池仙汤天下第一磨世界快意磨盘5大
优化教学流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成长需求,根据课型的特点,遵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设计并灵活实施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
一、Transferred epithet与“移就”异同比较据文军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transferred epithet is“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the epi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小学教育主要任务是围绕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展开创造性的工作,小学生既是儿童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小学教育要实行素质教育,并且要寓教于乐地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才能收到
“有的人首先希望遵循规则,而我只希望表达耳中所闻。”有人称德彪西是印象派作曲家,将他的音乐与莫奈(1840—1926)、雷诺阿(1841—1919)的画作比较。也有人称德彪西是象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