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治疗优良率为91.3%。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精确度高、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2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1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我院采用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1月共收治了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在38岁-65岁。腰3/4椎间盘突出症5人,腰4/5椎间盘突出症11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7人。所有患者均有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
1.2 诊断标准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按,有时因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牵拉硬脊膜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发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2 方 法
2.1 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与局麻,在“C”型X线透视机下,用18号穿刺针从棘突中线外侧12-14cm位置穿刺,向椎间盘方向与皮肤表面成25°-30°角穿刺,逐渐将穿刺至安全三角区纤维环内,将穿刺针逐渐刺入椎间盘,用工作通道置入椎间孔镜,用椎间孔镜剪切去除及取出突出、脱出的椎间盘组织,用双极射频辅助下行椎间盘消融减压和纤维环撕裂口的皱溶与成形术[2]。
2.2 术后功能锻炼 直腿抬高训练术后6h即可协助锻炼直腿抬高,2次/d,每次左右腿抬高各10次,逐渐增加次数。腰背肌锻炼术后第4天开始锻炼腰背肌,先用五点支撑法,1周后用三点支撑法,2-3次/d,开始每次抬臀10次,逐渐增加次数,2周后可以行飞燕式锻炼,3-4次/d,30min/次,通过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有利于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3 结 果
23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疗效评定按日本Nakai[3]标准。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工作,18例。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或下肢酸胀,3例。可: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减轻工作及活动,2例。差: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活动,1例。优良率91.3%。
4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其病因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引起,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临床上多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和马尾神经症状。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侧凸。此外,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CT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態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对于轻突出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对CT或MRI提示突出明显和神经根压迫明显,症状典型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保守治疗无效者,常需手术治疗。我院采用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临床效果较好。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真正地实现了摘除——修复——抗炎三位一体的脊柱疾病治疗黄金标准。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精确度高、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艳,冷桂英.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85-186.
[2] 周跃,李长青,王建,等.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0,3(30):225-231.
[3] 陈卫东,杨惠林,张志刚,等.局麻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脊柱外科杂志,2006,4(5):294-295.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2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1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我院采用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1月共收治了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在38岁-65岁。腰3/4椎间盘突出症5人,腰4/5椎间盘突出症11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7人。所有患者均有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
1.2 诊断标准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按,有时因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牵拉硬脊膜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发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2 方 法
2.1 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与局麻,在“C”型X线透视机下,用18号穿刺针从棘突中线外侧12-14cm位置穿刺,向椎间盘方向与皮肤表面成25°-30°角穿刺,逐渐将穿刺至安全三角区纤维环内,将穿刺针逐渐刺入椎间盘,用工作通道置入椎间孔镜,用椎间孔镜剪切去除及取出突出、脱出的椎间盘组织,用双极射频辅助下行椎间盘消融减压和纤维环撕裂口的皱溶与成形术[2]。
2.2 术后功能锻炼 直腿抬高训练术后6h即可协助锻炼直腿抬高,2次/d,每次左右腿抬高各10次,逐渐增加次数。腰背肌锻炼术后第4天开始锻炼腰背肌,先用五点支撑法,1周后用三点支撑法,2-3次/d,开始每次抬臀10次,逐渐增加次数,2周后可以行飞燕式锻炼,3-4次/d,30min/次,通过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有利于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3 结 果
23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疗效评定按日本Nakai[3]标准。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工作,18例。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或下肢酸胀,3例。可: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减轻工作及活动,2例。差: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活动,1例。优良率91.3%。
4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其病因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引起,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临床上多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和马尾神经症状。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侧凸。此外,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CT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態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对于轻突出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对CT或MRI提示突出明显和神经根压迫明显,症状典型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保守治疗无效者,常需手术治疗。我院采用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临床效果较好。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真正地实现了摘除——修复——抗炎三位一体的脊柱疾病治疗黄金标准。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精确度高、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艳,冷桂英.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85-186.
[2] 周跃,李长青,王建,等.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0,3(30):225-231.
[3] 陈卫东,杨惠林,张志刚,等.局麻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脊柱外科杂志,2006,4(5):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