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脐带血采集质量的母婴因素和采集处理因素。
方法记录389份脐带血的采集量、母亲年龄、孕龄、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胎次及脐带血采集至计数间隔以及采集方式。用KX-21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细胞计数并计算有核细胞总数(TNC)。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影响脐带血采集量和TNC的相关因素。
结果脐带血采集量与TNC显著相关(r = 0.723,P < 0.001),脐带血采集量大于80 ml时的TNC显著高于低体积者。在母婴因素中,母亲年龄与采集量及TN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龄与采集量负相关(r = -0.119,P = 0.019),而与TNC正相关(r = 0.138,P = 0.007),足月儿脐带血的TNC显著高于早产儿(P = 0.038);婴儿出生体重与采集量及TNC均正相关(r = 0.236,P < 0.001;r = 0.275,P < 0.001),体重较大婴儿脐带血的采集量和TNC均显著高于体重较小者(P < 0.001);剖宫产的脐带血采集量虽高于阴道分娩(P < 0.001),但其TNC不及阴道分娩;男婴与女婴在脐带血采集量和TNC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采集处理因素中,脐带血采集至计数的时间间隔与采集量及TNC均无显著相关。
结论为提高脐带血的保存质量,应侧重选择胎儿体重较大、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脐带血供者,实验室应首先处理采集量较大的脐带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