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285例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x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其内镜下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且有明确淋巴结取材记录,病理诊断为浅表ESCC的285例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病史、肿瘤家族史、病变部位、病变长度、食管有无管腔狭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根据淋巴结转移率分成淋巴结转移低危、高危和极高危3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累积生存率。

结果

285例浅表ESCC患者中,40例(14.0%)存在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χ2=9.333)、病变长度(Fisher确切概率法)、浸润深度(χ2=9.327)、分化程度(Fisher确切概率法)、脉管癌栓(Fisher确切概率法)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长度>5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存在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子,其OR值分别为17.408(95%CI 1.557~194.686)、3.471(95%CI 1.440~8.365)、6.256(95%CI 1.787~21.910)。低危、高危、极高危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6/115)、15.8%(24/152)、10/18;其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9.9±2.4)、(63.8±2.1)、(51.7±1.7)月;其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5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6,P=0.033)。

结论

病变长度>5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存在脉管癌栓的浅表ESC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高,预后差,故选择内镜下治疗时需考虑淋巴结转移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和CRP对肝硬化腹水非多形核细胞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NA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NASBP组与非感染性腹水组,设立常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组为对照。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ROC曲线和约登指数的比较采用Z检验。通过ROC曲线评价降钙素原和CRP对NASBP的诊断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100~200 mg/d沙利度胺治疗成年顽固性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2月入组29例顽固性CD患者,对其进行沙利度胺(100~200 mg/d)治疗的队列研究,以简化CD活动指数评估临床活动度;临床缓解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以简化内镜下克罗恩病活动度评分(SES-CD)评估黏膜愈合情况;并对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监测。结果29例CD患者中,男23例,女6例;19例(6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寻找结肠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表达密切相关的基因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基因表达精选集(GEO)数据库中结直肠癌基因芯片数据,结合R2平台,筛选出与CD44和EpCAM表达显著相关的基因,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性别、肿瘤家族史、是否饮酒、Dukes分期中的表达差异,并对比相关基因在其他肿瘤及正常人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基因本体及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