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在经济水平与综合实力突飞猛进的当前阶段里关于人才培养方向上的一个重要领域。而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里缺乏积极主动性,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不能契合,致使自身的相关历史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思辨能力以及唯物史观都产生了欠缺。故本文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历史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学习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在这一科目所取得的成绩,更会对于学生自身综合学习素养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师的授课重点往往过于偏重卷面成绩,而未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足够重视。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需要立足于历史核心素养角度,尽早培养期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特别是思维发展这一领域。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慢慢培养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史学观念和思辨能力,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生涯里更快更出色地掌握相关知识能力,发挥出更真实的水平。
1.初中阶段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及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才培养的领域也逐渐产生了新的要求。如美国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这一理念,中国也于2016年公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于何为核心素养进行阐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依赖于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并且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与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核心素养体系进行对接,其内涵上更为强调学习者自身在真实情境里能够发挥出的解决问题的“胜任能力”,是學生完成指定领域的学习内容后能够形成并加以应用的具备学科特点的成就水平,集中体现出了学科教学共同的育人价值。
在历史学科领域里,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五个方面,如何正确理解并深入把握这些方面是今后中学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关于核心素养有人比喻成开车上路:掌握驾驶的技能并熟练地开车行驶,说明你满足了开车的能力水平;而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安全行驶,则说明你具备了开车所需的正确观念与思想品德。这两者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引申到历史教学当中也会启发我们对于历史的教与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培养中学生综合全面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是今后历史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2.1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梳理,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
所有的历史事件背后都存在着特定的时间空间信息以及社会人文背景,以此为中心依据特定的联系来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综合地立体地评判分析,是学习历史所不可获取的观念基础。其中既包括唯物史观中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之类的唯物主义观点,也包括通过勾画历史年代时间轴来观察时代演变脉络并总结历史发展结构这样对历史时空观念实践应用。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内在意义,拓展了自身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对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效应。
例如,在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思想流派的演变过程时,教师可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布局时间轴,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等等朝代节点进行划分,并将每个朝代里的主流思想文化与同时期的军事经济人文史实并排列举出来:春秋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现象背后,是大大小小诸侯国家割据自立的地理版图,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四处奔走游说,使得思想文化在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一边升华一边扩张到更大的领域中去;但在秦朝大一统之后,文化思想受制于“焚书坑儒”等统治阶级的直接压制陷入了低潮,之后到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标志着儒家文化正统地位的确立,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中国近现代;而明清时期乃至于近代,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逐渐成形,而后在列强入侵、时局动荡的同时思想文化也打破了传统的桎梏迈向了民主和科学的新开端。至此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走向已经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学生可以一方面抓住整体的时间轴,轻松地记下不同时期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更;另一方面通过同一时期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的比对,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找出其中存在的逻辑联系,对历史产生深刻与立体的理解认知,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2.2阅读史籍与实践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和家国情怀
学生还需要掌握自己动手搜集、辨别、解析史料资源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基础,并理性客观地论述记载的事件与现象,追果溯源,分析趋势。此外,每个人对于家庭与国家的责任担当映射在历史学习中亦涵盖了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科学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以历史名词或概念作为主题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史料的查阅总结,最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在主导讲授了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与会议中做出的决策之后,将遵义会议为中国革命带来的后续变化作为思考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大量地查阅历史资料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能够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更能够切实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形成家国情怀素养。
结束语
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已不只是对课本教材中只是历史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历史、对事物乃至于对社会的正确观念,为日后个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促使初中历史教学取得优质成果,让学生的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2).
[2]石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0).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历史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学习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在这一科目所取得的成绩,更会对于学生自身综合学习素养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师的授课重点往往过于偏重卷面成绩,而未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足够重视。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需要立足于历史核心素养角度,尽早培养期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特别是思维发展这一领域。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慢慢培养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史学观念和思辨能力,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生涯里更快更出色地掌握相关知识能力,发挥出更真实的水平。
1.初中阶段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及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才培养的领域也逐渐产生了新的要求。如美国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这一理念,中国也于2016年公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于何为核心素养进行阐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依赖于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并且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与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核心素养体系进行对接,其内涵上更为强调学习者自身在真实情境里能够发挥出的解决问题的“胜任能力”,是學生完成指定领域的学习内容后能够形成并加以应用的具备学科特点的成就水平,集中体现出了学科教学共同的育人价值。
在历史学科领域里,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五个方面,如何正确理解并深入把握这些方面是今后中学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关于核心素养有人比喻成开车上路:掌握驾驶的技能并熟练地开车行驶,说明你满足了开车的能力水平;而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安全行驶,则说明你具备了开车所需的正确观念与思想品德。这两者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引申到历史教学当中也会启发我们对于历史的教与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培养中学生综合全面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是今后历史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2.1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梳理,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
所有的历史事件背后都存在着特定的时间空间信息以及社会人文背景,以此为中心依据特定的联系来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综合地立体地评判分析,是学习历史所不可获取的观念基础。其中既包括唯物史观中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之类的唯物主义观点,也包括通过勾画历史年代时间轴来观察时代演变脉络并总结历史发展结构这样对历史时空观念实践应用。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内在意义,拓展了自身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对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效应。
例如,在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思想流派的演变过程时,教师可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布局时间轴,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等等朝代节点进行划分,并将每个朝代里的主流思想文化与同时期的军事经济人文史实并排列举出来:春秋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现象背后,是大大小小诸侯国家割据自立的地理版图,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四处奔走游说,使得思想文化在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一边升华一边扩张到更大的领域中去;但在秦朝大一统之后,文化思想受制于“焚书坑儒”等统治阶级的直接压制陷入了低潮,之后到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标志着儒家文化正统地位的确立,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中国近现代;而明清时期乃至于近代,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逐渐成形,而后在列强入侵、时局动荡的同时思想文化也打破了传统的桎梏迈向了民主和科学的新开端。至此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走向已经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学生可以一方面抓住整体的时间轴,轻松地记下不同时期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更;另一方面通过同一时期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的比对,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找出其中存在的逻辑联系,对历史产生深刻与立体的理解认知,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2.2阅读史籍与实践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和家国情怀
学生还需要掌握自己动手搜集、辨别、解析史料资源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基础,并理性客观地论述记载的事件与现象,追果溯源,分析趋势。此外,每个人对于家庭与国家的责任担当映射在历史学习中亦涵盖了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科学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以历史名词或概念作为主题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史料的查阅总结,最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在主导讲授了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与会议中做出的决策之后,将遵义会议为中国革命带来的后续变化作为思考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大量地查阅历史资料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能够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更能够切实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形成家国情怀素养。
结束语
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已不只是对课本教材中只是历史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历史、对事物乃至于对社会的正确观念,为日后个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促使初中历史教学取得优质成果,让学生的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2).
[2]石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