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赤子深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德鸿先生
  是一名香港註册中医师,他承传祖辈医道,勤学修得精深医术。他心怀奉献之心,将治病救人置於首位,默默付出,並立志尽己之力将几千年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他也是一位爱国华侨,传承祖辈赤子情怀,将爱国之情融入骨髓,再传至後辈,他说:“有国才有家,作为一个中国人,就一定要爱自己的祖国,否则,就不能称为中国人。”
  仁心仁术,弘扬中医文化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重要节点,全城悦动喜迎回归纪念。谈及回归话题,对於每位见证和亲历者而言,内心的激动是不言而喻的,雷德鸿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回归以来,中医药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回归前,中医师不被认可;回归後,立法会通过了《中医药条例》,也确立了註册中医师资格,中医享有与西医平等的行医地位和权利。这在回归前是不可能、也不可想象的事情。”作为中医师队伍中的一员,这种被认可、被尊重的感受,自然是最刻骨铭心的。
  雷德鸿先生祖上几代人都精通医道,其父亲雷贤鍾先生虽然是一名商人,但尤善针灸之术,在海南岛生活时就经常帮当地居民扎针。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便对中医感兴趣,並将中医这个“传家宝”继续学习发扬。
  上世纪70年代初,雷德鸿先生“上山下乡”到海南岛建设兵团当“赤脚医生”,为工人治病。1982年底,他从海南申请来到香港生活,由於中医行医资格不受认可,来到香港後,他几乎是从零开始,为了养家糊口,做过很多苦活累活。但是,他依然未放棄对中医的坚守,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他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报读了港九中医研究院中医全科课程。整整坚持了六年,他终於取得了港九中医研究院的中医学士学位。“那时几乎用上了一切时间学习,包括周末。有时太困了,坐着车都能睡着,时常坐过站。加上年纪也不小了,记忆力不如年轻时,的确很辛苦,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和不放棄的精神是不行的。”回忆起往事,雷德鸿先生也颇有感慨。
  1991年,雷德鸿先生创办了新华药业公司,经营中医中药,治病助人。“作为中医,用好药、配好药、抓好药、开好药方、治好病才是根本。”这是他行医的原则,也是今天新华药业公司之所以能得到认可的原因。
  武者有武德,医者也有医德,医德源於一颗仁心。在中医地位不被认可时,雷德鸿先生从未想过放棄,“我总想,即便拿不到从业牌照,能夠凭借医术治病医人也是好的”。待自己开了医馆,他依然将“德”置於首位,从刚开始不收老年人诊金,後来索性来店的每一位客人一律免收诊金,只收合理的药费。因为作为一名医者,在他心里治病远比赚钱有意义,只要能维持营业,他愿意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雷德鸿先生看来,中医和西医“治好病人的病,减轻其痛苦,增强其体质”这个出发点是相同的,同样值得尊重。“中西医相结合,这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应该走的路。”他说。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几千年历史传承的治病救人最好的方法和方式,有着其独特性和优越性。他也希望中医文化能夠继续发扬光大。
  赤子情深,传承爱国精神
  从祖辈那里传承过来的,还有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父亲雷贤鍾先生无疑是对雷德鸿先生影响最深的人。
  雷贤鍾先生是一位爱国华侨,“爱国”,是父亲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从小父亲就教育他和兄弟姐妹:“我們是中国人!我们要爱中国,不爱,就不能称为中国人。”父亲的言传身教,让爱国思想像一颗种子,在他年幼的心中扎下了根。
  “我父亲十七八岁就去了海外闯荡,那时一天八毛钱给人拉水牛,种橡胶,经过十几二十年奋斗,才有了自己的一片橡胶园。他並非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是一点一滴‘苦’出来的。”雷德鸿先生介绍说。但父亲始终对祖国有着无法割捨的情感,並甘愿奉献全部。
  50年代,当了解到国家建设对橡胶的需求量极大时,为支持祖国建设,他毅然放棄海外优渥的生活,带着家人回到祖国。除了将60万马币的财产全部贡献给祖国外,还历尽艰辛,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将一批优良橡胶品种与先进种植技术送到海南,並在海南岛扎根专心培育橡胶。雷贤鍾先生带回来优良品种,短短几年内,大大缓解了国家对橡胶的需求压力,改写了新中国橡胶发展史。1956年,周总理在接见雷贤鍾先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你带优良橡胶种子回来,比带黄金更宝贵。”由此,雷贤鍾先生也被人们誉为“橡胶大王”。
  即便是历经十年“文革”浩劫,雷贤鍾先生对祖国的深情依然不变,1978年平反复职後,依然致力於热爱的橡胶事业中。2001年12月,海南农垦总会追授其为“海南农垦创建五十周年百名功勳”称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名功勳人物之一。2014年在国庆走基层,《我们的传家宝》栏目中深度介绍了雷老先生的爱国事蹟。
  父亲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爱国深情,让雷德鸿先生铭记一生,每每提及,都难掩景仰和怀念,並以父亲为榜样。
  雷德鸿先生曾接受访问说:“我骨子里流淌着的是父亲的血液,父亲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该在我身上得到延续。不仅如此,我还要把它传给我的孩子,让父亲的精神世代延续。”在他的影响下,其一双儿女延续了爱国情怀,非常优秀。
  无私奉献,期盼香港和祖国明天更好
  雷德鸿先生将自己的爱国爱港之情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心治病助人,热心服务社会。
  “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就尽力去做”,来到香港後,雷德鸿先生以医术佈施仁德,经常参与社区义诊、为慈善团体筹款、支持社团义务讲座等活动。他还大力支持地区选举工作,很早就加入了民建联和工联会。“选举工作,需要亲力亲为,有时甚至是一票一票地去爭取。”2016年立法会选举,他为新界西片区的选举工作又积极奔忙。除此之外,他还曾担任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委员、香港荃湾街坊福利会副主席等社团职务,为社会奉献良多。
  鉴於雷德鸿先生一直以来为地区和社会做出的贡献,他曾获香港工联会颁发的金奖、银奖,2004年还获香港特区颁授“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雷德鸿先生也谈及了对年轻人的建议:“香港回归20周年,很多人也说心还未完全回归。年轻人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而爱国思想的教育尤为重要。”他认为应该让年轻人多同内地沟通交流,让他们加深对祖国的了解,这很有必要。
  “作为中国人,就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有国之大家才有个人之小家。国家也是由十几亿个小我组成的。”雷德鸿先生不止一次地强调说,其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溢於言表。每当听到或看到有损国家形象和利益的言论和行为,他都十分愤慨。
  针对有人所说的国家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正如自己曾经经历的“文革”苦难一样,雷德鸿先生是这样认为的:“祖国就是母亲,国家出现问题就如同母亲生了病,我们不应该是恶言相加,而是应该想办法帮助母亲治病。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就要像爱我们的母亲一样。”
  雷德鸿先生的个人爱好也离不开“爱国”,他最喜欢看爱国题材的影视剧,比如抗日谍战剧等。爱国是从心而生的,而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事情,他愿意继续弘扬文化,尽己所能传承爱国传统。
其他文献
10月19日,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赛中参加47个项目比赛,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位列金牌榜首位。  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表示,中国代表团参赛项目涵盖大赛全部6个领域,在每个领域都获得了金牌,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我国职业技能发展的整体实力和青年技能健儿
期刊
澳门大学中医药创业团队研发的新颖产品“金创药”,凭借其创意与扎实的科学基础,於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获评委一致高度认可,最终勇夺金奖殊荣。澳大参赛代表张哲与海内外其他优胜团队代表更获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接见,汇报澳大中医药创业的研发构想。  今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37万支团队逾150万高校学生参赛,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比赛。澳大团队研发的“
期刊
郭永亮先生  年轻有为,热爱社会工作,更是一位青年服务工作的积极推动者。2017年对他来说意义非凡,这既是他创办公司的第十年,也是服务香港青年联会的第十年,这一年他荣任香港青年联会主席。一直以来,他热衷於青年服务工作,做好薪火相传,恪尽职守,从不停歇。  十年,是一个美好的里程,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2017年8月30日,这一天对郭永亮先生而言别具意义。当天的香港会展中心大会堂热闹非凡,因为香港青
期刊
周伯展医生  是香港乃至中国有名的眼科专科医生。本着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的想法,树立起了他当眼科医生的风帆。他开启“护睛行动”,是香港第一位用普通话到内地讲学的眼科医生,是“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特邀复明大使,还创建了睛彩慈善基金、香港医学会慈善基金,旨在让更多人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令世界更加“睛”彩。  周伯展医生,行医四十载。他宅心仁厚,慈悲为怀,早在香港回归前就开始推行“
期刊
吴当妍女士  是一位溫婉而有爱心的女性。从家乡珠海移民澳门,从写字楼的工作人员到创建地产行,她不停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赢得大家的认可,被邀加入澳门珠海社团联合总会,在妇女委员会会长的职务上做得有声有色。她说,做人要行正路,懂感恩,懂珍惜。如此她一路打拼,赢得朋友无数,亦将平凡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新时代女性,活出精彩  古老而现代的澳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团社会,这里每天都开展着不同的社团活动
期刊
刘文迪先生  说,一百二十年前的香港,无奈被迫割让予英国,历经整整九十九年租期,百年後遊子终得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随之迎来了紫荆花开二十年,这也是华彩绽放的二十年。身为青年才俊的他,扎根香港,背靠祖国,紧跟时代脚步,开拓进取,努力联动内地与香港,亲眼见证亦亲身感受着祖国日趋富强所带来的荣耀。  国之荣耀 共襄义举  时间是如椽巨笔,将中国人对人类社会及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一一记录载册。中国在不断自
期刊
10月15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通过了测产验收。  专家组对该基地种植面积达102亩的“湘两优900”百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专家组在现场考察基础上,随机抽取了3块地进行人工收割、机器脱粒、实打实收,总收面积3.126亩,三块地亩产分别为1181.00公斤、1129.68公斤和1136.38公斤,平均亩
期刊
当地时间10月2日,联合国驻南蘇丹特派团授予中国第3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和平荣誉勳章,以表彰他们在维和事业中所做的贡献。  授勳仪式上,联南苏团副特别代表穆斯塔法·苏马雷高度讚赏了中国对联合国维和事业的支持,对中国维和官兵的奉献和专业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中国维和步兵营执行的武装护卫、长途巡逻等任务为南苏丹人民带来了和平。穆斯塔法还对中国女兵在南苏丹和平事业的贡献表示特别感谢
期刊
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达尔富尔联合特派团(联非达团)10日授予中国第13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225名官兵联合国“和平荣誉勳章”。  联非达团总参谋长鲁塔哈出席当天的典礼並为官兵颁发勳章。鲁塔哈高度评价中国维和工兵分队的各项工作。他说:“中国工兵在支援当地和平重建和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值得称讚,与达尔富尔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联非达团为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傑出的表现感到骄傲。”自去年12月部署
期刊
10月10日,在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隊队员在“雪龙”号甲板上列队凖备下船,这标誌着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顺利完成。这次北极科考於7月20日出发,历时83天,总航程20590海里,实现了三个首次,创造了我国北极科考多项历史纪录。  此次北极考察历史性地穿越北极中央航道,並在北冰洋公海区开展科学调查,填补了我国北冰洋中心区大西洋扇区的作业空白。科考队首次获得中央航道区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