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人物形象构思”

来源 :戏剧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给戏剧表演理论提出一个概念:演员的“人物形象构思”。我认为它是演员创造人物形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条规律,因此,它也应该是表演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艺术形象的产生,都离不开艺术家在逻辑思维的指引下,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的过程。就是说,艺术家在创作艺术形象以前,总要按一定的创作意图,创造性地运用形象来进行艺术构思,从而使自己可以在脑子里先“看”到未来的艺术形象;或者象诗人贾岛苦吟地琢磨他脑子里“僧推月下门”形象和“僧敲月下门”形象那样,“推敲”脑子里的形象。然后,他在创作时,就能把脑子里所构思的形象,创造成为直观的,即能为人们直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 I would like to put forward a concept for theatrical performance theory: the “figure idea” of the actor. I think it is a part of the 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character images, a law, therefore, it should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performance. The production of any artistic imag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rtist’s thought of logical thinking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That is to say, before creating an artistic image, an artist always creatively uses the image to create an artistic idea so that he or she can “see” the artistic image of the future in his mind first; or if he is like a poet, To figure out his mind “monk push the door next month,” the image and “Monk knock on the door next month,” as the image, “scrutinize” the image of the mind. Then, at the time of creation, he can create an image that is conceived in his mind as an intuitive one, that is, a specific image that people can directly feel.
其他文献
作为河流动力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水流挟沙能力的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首先以固液两相挟沙水流紊动能量平衡时均方程为理论出发点,在二维、恒定、均匀、充分紊动的流
在蓝天白云下,在地平线的尽头,在都市的人很少涉足的穷乡僻壤,面对着一潭碧波,我的心便跳动异常,宛如相遇了离别已久的恋人。一切都是如此的急迫,在悄然无息中却令我激动得窒息。
一、概述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1971)给立地所下的定义为:“一个地区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决定该地区植被类型和特性的环境条件的总称”。而在日常专业用语中,立地一词具有地理位
外来工子女由于其父母的流动性,导致在英语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缺乏自信。然而自信心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合作学习、荣誉平台、家校联系的作用
森林生长预测是林业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地进行森林生长预测,对更好地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为林业长远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森林
本文通过结构的线弹性理论,考虑桥面铺装层本身的功能要求,对铺装层的受力进行了简化,并根据实际状况提出了若干假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梁板体的最大弯矩为基础,以桥面铺装开裂和
用代号91、6、244和67的杉木种子进行温度40℃ 2%NH_4Cl溶液、温度25℃无水乙醇、温度40℃相对湿度100%和对照处理,结果表明,在短时间高温条件下,用2%NH_4Cl溶液处理,可明显地提
最近,上海人民沪剧团、河南豫剧院三团,以及內蒙古自治区二人台、二人轉联合演出团相继来京公演,受到了首都观众的欢迎。中国剧协与中国剧协北京分会筹委会在1月9日、11日先
日本《赤旗报》1979年7月13日刊登山田和夫的短文《撰写世界电影〈全史〉的意义》,再次谈到本刊已于上一期报道过的《电影全史》的编写问题,现摘译如下: 前年10月,意大利电
体验派与表现派理论上有明显分歧,实践中却混在一起,无明显的阵营划分。争论的焦点.实质上是怎样才能将体验与体现结合得更好,怎样的一种创作状态才是最理想的境界。这将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