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于实践,“失”之学理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為一种新的电视栏目类型和公众维权方式,维权性电视栏目发展迅速、影响广泛。其社会价值总体上是正面的,但节目本身和报道方式在学理上却缺乏依据。本文从维权性电视栏目兴起原因的分析入手,探讨其“得”与“失”,对其在自身定位、职责功能上产生的新情况进行解读,并试析其对公众产生的影响,提出对维权性电视栏目发展对策的建议。
  【关键词】维权 电视栏目 媒体定位
  
  维权性电视栏目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类节目,主要以媒体帮助权益受到侵害的民众“讨回公道”为报道内容。从央视到各省市电视频道,一些集“维权帮忙”于一体的电视栏目陆续创立,并日益朝着具体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收视率也屡创高峰,如江苏城市频道的《石头会说话》等,受到大众广泛关注。
  一、维权性电视栏目兴起的原因
  1、电视媒体自身改革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遇到的竞争日趋激烈,电视频道纷纷上星,都市报获得长足发展,互联网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电视的霸主地位。改革中,以“受众需求”为坐标,做深做细节目成为电视人关注的焦点。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视野的开阔,老百姓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但目前来看维权行为成本过高。正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寻找突破口的电视人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
  2、民生新闻发展的影响
  2002年1月,第一个打出“民生新闻”招牌的《南京零距离》开播。近十年来,电视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本取向和故事化的报道方式屡创地方电视频道收视奇迹,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的第三次革命。但由于内容同质化、层次浅、报道琐碎化、娱乐化等原因,民生新闻发展遇到瓶颈,寻求突围迫在眉睫。面对几近饱和的市场,进一步的发展在于开发关联内容。于是“帮忙”——发挥媒体的影响力优势给民众帮忙,成为民生新闻的更新换代产品。②
  3、媒体自身定位宽泛化
  所谓媒体定位,就是媒体“做什么、不做什么”的问题。记者、编辑的工作是把与受众利益和兴趣相关的事实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受众。对事实信息的大规模公开造成传播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在揭露和提示中,形成压力和影响力。维权性电视栏目以自身帮助民众维护权益的事件作为报道内容,在传播信息、舆论监督等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媒体的影响力使其功能向“帮忙服务”扩展,自身定位更加宽泛。
  二、解读维权性电视栏目的得与失
  1、“得”于实践
  (1)进一步深化了电视媒体的服务功能。我国电视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电视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信息传播和舆论宣传。此外电视事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基本性质正是服务性。电视媒体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自身的服务性。
  以往服务性节目主要向受众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维权性电视栏目开创了由媒体直接出面帮助民众维护权益的方式,实现了从建言献策向“伸手帮忙”的转变,拓展了电视媒体服务功能的外延,标志着电视媒体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深化。
  (2)媒体“使用权”产生下移,引发“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受众正确理解、建设性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教育。传统传播机制中,公众处于被启蒙者的位置,在社会事务中参与意识不强。民生新闻的出现,给了民众发表自我言论的机会,实现了政府、媒体议程设置向公众议程设置的转换。③维权性电视栏目在此基础上让媒介的“使用权”产生下移,民众可以把媒体作为帮忙的工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由于媒体影响力的“结盟”,个体在与商家甚至政府部门的对话中实力大增。受众对大众传媒资源的利用产生跨越式发展,“媒介素养”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强调解决问题,用维权过程突破报道的浅层性。维权性电视栏目跳出民生新闻信息量的比拼,把记者帮忙维权的过程搬到荧屏上,强调彻底解决问题。吸引受众兴趣、引起认知需求的同时,突破了新闻的浅层性,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荧屏上同样占得一席之地。
  报道的深度体现在对事件背后本质的揭示和信息之间相关性的分析,用荧屏呈现维权的整个过程,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事件背后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再加上栏目本身的时效性,使得这样的报道既吸引眼球又印入脑海,其新闻价值远远超过普通的民生报道。
  2、“失”之学理
  (1)媒体本位产生偏移与监督越位。新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传播新闻信息,其次是联系相关部门,使之与民众进行有效沟通,扩大事件正面效果,抨击丑恶现象,实现舆论监督。媒体是负责报道的新闻单位,反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记者本身也没有维权的职业要求。维权性电视栏目中,媒体作为推动过程发展的工具存在,超越了本该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从舆论的“监督者”变成了为百姓解决问题的“执法者”,造成新闻实践上的监督越位。
  报道中,维权事件经常在记者的协调下得到解决。但要认识到,媒体解决的仅为个案,如果按照正常途径反映到相关部门,引起对此类现象的调查和规范,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
  (2)使“舆论霸权”平民化,造成公众媒体认知偏差。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其本质特征是“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维权性电视栏目实现了媒体“使用权”下移,公众甚至可以利用媒体来为自己“讨回公道”。囿于对法律素养和对事件情况的知晓程度,媒体工作者不能确保每次都做出正确处理。④而当媒体的影响力优势可以为个人所使用时,个人诉求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加,造成“舆论霸权”的平民化,与舆论的“民众性”相背离。
  媒体维权成功的案例在维权性电视栏目中不断向受众展示,导致受众的媒体认知偏差,把权利和威望归之于媒体本身,产生媒体可以是执法者,他们手中握有特殊权利的错觉,认为找媒体更能解决问题。
  (3)介入式报道影响媒体公信力。介入式报道作为新闻业务领域的创新和突破,是在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下产生的,但目前在学理上缺乏依据。维权性电视栏目以介入式报道为主要方式,记者主导整个维权过程。这样的报道行为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功利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驾驭和干预新闻事实,会使观众尤其是了解内情的人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产生怀疑,影响媒体的公信力。有时由于记者知识水平和经验能力有限,导致介入的效率和质量低下,没帮上忙反而添了乱。⑤
  例如常见的“定金”之争,根据法律规定,定金是不能要回的,但维权性电视栏目中,投诉人经常在维权记者的“协调”下,最终取回定金。这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长远看对媒体公信力有害无益。
  三、对维权性电视栏目的建议
  1、开拓以媒体促进社会文明的新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在评析民生新闻时说:“民生新闻未来发展更大程度上是要激发社会成员自己建立一个文明规则。媒介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谓的帮忙也从帮一些具体的事情过渡到从平台构建的角度帮民众解决其民生问题和利益取舍问题。”
  这也为维权性电视栏目的价值定位提供了一个长远的思路和方向。在帮助公众维护权益、报道维权过程的同时,更应重视培养公众正确的权益观念,增强自我维权能力,谋求权益上的和谐稳定,并注意对事件类型和处理方法的总结和普及。这对社会文明规则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尽快成熟稳定,接受社会监督
  作为新兴的电视栏目类型,维权性电视栏目应尽快成熟稳定。从业人员需加强新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培养,明确新闻媒体的职责。维权记者要熟悉法规政策,在栏目中展示正确处理纠纷的方法,引导观众理性维权的思维。同时,维权栏目本身也应当接受社会的监督,确保维权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这也是当今社会比较缺乏的一个方面,很多人面对媒体只求息事宁人,对于媒体侵犯自身权益一味妥协退让。
  3、以精选的内容引领受众思维
  在内容的选择上,维权性电视栏目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公共利益,媒体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职责所在,多选择具有公共性,符合公共利益,充分反映民情、民意、民生的维权事件,不必纠缠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个别案例。二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媒体应反映身边常见问题、热点问题,营造良好的收视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使地域范围内文明规则的建立更具可能性。⑥
  4、用过程体现深度,灵活运用报道方式
  在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电视市场,自身独特的风格成为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形式。维权性电视栏目不图量多,而以帮助解决纠纷为特色,用记者维权的整个过程体现深度。这样的风格和方式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培养了受众习惯,应该坚持下去。
  有的维权性电视栏目灵活采用追踪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方式,进行多视角透视,揭示背后的深层原因;以主持人引导、专家解读等方法让观众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栏目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具体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定,避免模仿跟风。
  维权性电视栏目是我国社会经济和电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新闻实践中,它的社会价值总体上是正面的,但节目本身和报道方式在学理上却缺乏依据。关注百姓权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维权性电视栏目将通过不断“纠误”和深化,完成媒体对自身社会功能的再发现,实现在新时代浪潮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刘行芳,《张扬形式的魅力——电视节目改革初探》[J].《现代传播》,2002(2):135-136
  ②时统宇,《帮忙:民生新闻的更新换代产品》[J].《青年记者》,2009(9上):85
  ③姜兵,《民生新闻与公众话语权的回归》[J].《青年记者》,2007(8):57
  ④景汉朝,《从大局出发,正确把握司法与传媒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9-10-13(5)
  ⑤周洁,《帮忙,要帮到点子上——从<石头会说话>看电视维权节目》[J].《视听界》,2009(4):38-39
  ⑥黄亦民、张建民,《融入主流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必由之路》[J].《视听纵横》,2007(5):10-12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实习编辑:杜红洋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这年头,如果没有个起床困难症,都不好意思自称“社畜”。可关闭闹钟的那一刻,瞥见屏幕上那条“何炅每天只睡三小时”的推送时,你还能睡得着吗?  事情起因于某综艺节目上,papi酱“控诉”何炅不睡觉:“有次录完节目,何老师约我们一起去喝酒,这一喝就喝到凌晨四点。第二天早上七点开工的时候,何老师居然一脸元气地跟我说:昨晚睡得特别好!”  听闻此言,何炅一脸从容地回应:“睡三小时对我来说足够了。”  何炅此
如果认为月经只是阴道的周期性出血,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它是在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器官主导下的一种全身性变化,深入地对这种常见的生理现象进行研究,无疑对健康是颇有裨益的。    月经与精神状态    月经常伴有精神状态的变化,这是众所悉知的事实。特别是青壮年妇女,在月经来潮之前,心烦意乱,抑郁寡言。更有甚者,心绪急躁。火冒三丈,一个和睦的家庭,因此而出现周期性的风波。女性的精神病和月经也有密切的关系,不仅
身在海外,我和我的朋友们为下一代的中文教育操碎了心。  最近,一个朋友分享了自己给女儿看87版《红楼梦》却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的故事。当时孩子看了一会儿,问爸爸说,这个“哭唧唧的女孩”是不是爱那个“娘兮兮的男孩”。爸爸一看,这是黛玉和宝玉呢,于是解释了半天,还告诉她,女孩是男孩的表妹。女儿明显不赞同这种恋爱关系,但她还是坚持看了下去。不久她又来问爸爸,另外一个女孩是不是也挺喜欢这个“娘兮兮的男孩”,
洗手有讲究    手是呼吸道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预防流感,当务之急就是勤洗手。  洗手虽然简单,但只有洗得彻底、到位,才能有效远离病毒。专家建议,应该尽量用温水或热水洗手,使用肥皂时,不仅要涂抹手指和手掌,还要涂抹指甲下部、手腕周围和指缝之间。双手互相揉搓足够长时间后,再用清水洗净。  除方法得当,手还需洗得勤快、频繁。专家说,不管有没有得流感,人们在饭前便后、打完喷嚏和咳嗽后都应洗手。  如
一月八日,是周恩来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人民缅怀他、思念他。中国革命博物馆增订重编了反映周恩来生平事迹的图集《纪念周恩来》,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周恩来是人民的朋友、民族的骄傲。要用一本图册,反映这样一位非凡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无论如何是难以做到的。但文物出版社的同志还是努力在一九七八年旧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照片(其中许多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书后增加了大事年表。在文字介绍上,吸收了近年研
一  谷川这个姓氏或家族,与我的缘分不止一次。  头一次是与他的弟弟、史学家谷川道雄。有人说他主张的中国古代社会的豪族共同体学说,与我在黄土高原的实践有互通之处。因此我接触了他关于中国古代豪族共同体的学说,并知道了日本左翼史学界曾就谷川这一学说发生过的尖锐论争。我以自己的体验,对他断言掌门人物的道德乃是共同体的维系纽带这一观点不能苟同,但我赞成他对中国社会的这一结构分析。因为深受启发并想保留异议,
经营100多年后,奥本海默家族将公司股权全部卖出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听到这句著名的广告语,许多人都会联想起世界钻石业的巨头戴比尔斯。作为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和销售企业,戴比尔斯过去100多年来一直牢牢控制着钻石市场的定价权,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利润。从上世纪20年代起,奥本海默家族就执掌着戴比尔斯的大权,并成为南非最富有的家族。然而今年11月,戴比尔斯总裁、奥本海默家族的第三代传人尼基·
《中国大百科全书》首卷《天文学》于一九八○年底问世后,又一卷——《外国文学》卷即将出版。  该卷是由国内数百位专家、学者撰稿,由二十七位著名的外国文学专家和教授组成编辑委员会审定。冯至、季羡林、叶水夫分别担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编辑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有:卞之琳、王佐良、王央乐、戈宝权、叶君健、田德望、朱光潜、伍蠡甫、孙绳武、吴富恒、陈嘉、陈冰夷、李芒、李健吾、李赋宁、严宝瑜、杨周翰、杨宪益、
翻翻《读书》近来的书评文章,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文章愈写愈长。透过这些冗长沉闷的文字,仿佛可以看到一副过于严肃的面孔,常常使人禁不住废书而叹。  《读书》近年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确实起到了桥梁作用。美中不足的是,评论文章太多学究气,严肃有余而生气不足,难怪许多人望而生畏。外来文化要在中国生根,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适宜的政治气候和文化环境。二是要有一些有识之士介绍、评述。但引进是一个过程,首先要引起读
2020年10月20日,万玛才旦在北京接受本刊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在北京逗留几天,万玛才旦就要去拉萨。他监制了一个纪录片,拍摄一位朝圣者,从玉树囊谦阿育王塔出发,一路磕长头去拉萨朝圣。他要等在大昭寺前,见证这场长途跋涉的完成。  万玛才旦的家乡在青海贵德,属于安多藏区,到拉萨2000多公里。没火车、汽车的时代,人们就走着去、骑马去、磕长头去那座“圣城”。  和当地许多人一样,他从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