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母女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武汉
  时间:2014年7月11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于溪
  于溪的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武汉基地干休所。
  这个所位于汉口的工农兵路,出租车不让进。无奈,我和窦娟、魏冉同志提携摄像设备,气喘吁吁在干休所院里寻找于溪家的门牌,登门时已是汗流浃背。开门的是个中年男子,后来才知道他叫廖杰,迎我们进屋的同时,他告诉说,于溪老人散步去了。
  于溪住所是部队分给老伴的房。丈夫曾昌华,四川人,也是新四军老兵,在陕北公学培训过,是从延安来的。离休时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正军职,2010年5月因心脏病离世。
  时隔半个小时,老人回来了。陪于溪出去散步的,是家政阿姨。
  于溪九旬高龄,精神矍铄,交谈起来和蔼可亲。1922年2月,她出生在河南的西平县。回忆新四军的生活,于溪最难忘的是在竹沟。竹沟位于河南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我们党在这里创建了红军游击队。抗战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于溪在这个团留守处政治部俱乐部工作。她擅长唱歌,嗓子亮,竹沟镇的东门外是河滩,那里是新四军部队操练、集会的场所。河滩上搭有土台,清晨,于溪她们在土台上练声,清脆的歌声悠扬飘荡,一直传到镇上。
  1938年的夏季,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了竹沟。这一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李先念等同志从延安先后来到竹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因此竹沟素有“小延安”之称。于溪记得,在竹沟的日子里曾去过刘少奇的住所。有一次,她为了下到战斗部队,特意去找刘少奇夫人帮她说话。于溪去的时候,刘少奇和夫人谢飞正在吃饭,两口子的餐桌上,只比部队多了个腌鸡蛋。于溪心想:这么大的官,生活没啥特殊。谢飞是广东人,原名谢琼香,曾在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参加过长征,她和刘少奇的婚姻是邓颖超撮合的。刘少奇1939年初抵达竹沟组建中原局。不久,从马列学院毕业的谢飞奔赴竹沟,任中原局组织科科长,协助刘少奇工作。在竹沟,于溪和谢飞一起学习过,关系很好。她向谢飞说了要去作战部队的想法。刘少奇夫妇说,一个女孩子,做宣传工作挺好,宣传抗日思想,教育、鼓动广大群众抗日也很重要。于溪听后,觉得在理。她服从分配,安心在留守处俱乐部工作。她当过“孩子剧团”的指导员,团里有个女孩曾被日军侮辱过,背了思想包袱,于溪耐心开导,鼓励她淡化羞耻,把仇恨化为抗日斗志。以这个真实故事为题材,于溪组织编排了一个小戏,演出时深受欢迎,鼓舞了军民抗击日军的决心和信心。
  俱乐部归宣传科管理,曾昌华时任宣传科副科长。由此,于溪与比她大五岁的曾昌华从相识到相恋,抗战胜利那一年,两人结为伴侣。于溪经过俱乐部工作的锻炼,后来当过新四军五师十五旅四十五团宣传股长。新中国成立后,她曾在湖北独立一师任宣传科长、在湖北军区军政干校任训练处长。后来转业到地方,离休时,于溪任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1950年,于溪有了孩子。岁月匆匆,五个儿子陆续成家,鸟儿似的各自搬出去独立生活。2004年,刚才那位陪伴老人散步的贵万芝,开始来到于溪家打理家政。贵万芝家住湖北襄阳农村,因女儿考到武汉读书,她就跟着来到江城打工。于溪看到贵万芝家境不好,就把儿子、儿媳不穿的衣服送给她。贵万芝孩子毕业去了宁波工作,又在那里结婚,于溪和老伴曾昌华商量,送了5000元礼金。2008年,于溪的脚骨折,贵万芝又忙家务又侍候老人,感到力不从心。她和丈夫廖杰商议,让他离开老家来帮忙:一个买菜做饭,一个陪护老人兼顾保洁。于溪90寿辰,贵万芝特意绣了幅十字绣,取名《平安是福》送给母亲般的于溪。
  登门时为我们开门的,就是贵万芝的丈夫。于溪笑着说,廖杰做饭手艺算得上“厨师”级别。于溪的儿子,都在武汉退休了。周日,儿子儿媳们习惯回到老人身边,聊一聊,叙一叙。每次廖杰都做上满满一大桌菜,于溪与儿孙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好不温馨。于溪的家,面积挺大,摆设传统简洁。用于溪的话说,贵万芝把家里整得很干净,地面如“镜子”。在于溪的卧室里,紧靠阳台处,搭了张小床,是贵万芝睡的,她日夜陪伴于溪,老人的起居冷暖,时时牵挂心上。她和丈夫与于溪儿子、儿媳常以“哥、姐”相称。
  临别,贵万芝潸然泪下对我们说,于溪比亲妈还亲,在这里不管钱多钱少,我们俩要让她晚年生活幸福,要为老人送终。
  记者感言:采访完于溪,一个由衷的冲动油然而生:写一写她和保姆的关系。刚进她家门,遇见开门者,我们以为是她儿子,其实是保姆的丈夫;手挽手陪着老人散步回来的,看似她女儿,原来是保姆。10年前,贵万芝来到于溪的家做家政,没想到这位老人可亲可近,把她当女儿看待,天长日久,贵万芝自然也把于溪当成亲妈一样,无微不至照顾她的生活,两人之间滋生了没有血缘基因的母女情愫。据说,贵万芝刚来做保姆,月薪350元,继而加至500元,现在每月2000元。其实,从当今劳动力市场看,这点钱不丰,何况夫妻俩都来伺候老人了。俗话说得好,人心肉长。贵万芝置身于溪家多年,钱多钱少不在意,关键是内心深处有了“家”的感觉,享受亲情,温暖心房。我们总在自问:雇主与佣人,为何能够处得这般亲密无间?于溪的身上,似乎可以找到几个因素:其一,她与刘少奇夫妇相见,顷刻间领悟到了领袖人物平易近人,共产党再大的官,都是待人和气,不会盛气凌人。其二,参加了新四军,这支队伍内部十分平等,互相关心,如兄弟姐妹,革命大家庭的氛围熏陶了她。其三,新四军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民,一些生死关头,素不相识的老百姓挺身掩护,军民团结如一家。正因为如此,于溪的骨子里就没有把贵万芝当保姆使唤,而是以一个新四军老兵的胸怀和慈母般心肠,与保姆心贴心快乐生活。实现小康目标,圆我中国梦想,建设和谐社会,于溪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新四军人格魅力,无疑是值得崇尚的。
  (责任编辑 党亚惠)
其他文献
重阳节前夕,岳阳市大得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来到君山区,看望慰问颜君伏、金宜训、李树文三位90多岁新四军老战士,送上节日的祝福。大得志愿者协会成立一年多来,十分专注关爱抗战老兵。岳阳在世抗战老兵共有114位,志愿者们不仅在节日期间送上温暖,而且为老兵们解决实际困难50多次。 (王志)
期刊
北纬23°30′至35°07′,东经113°34′至123°09′——俯瞰雄鸡版图,在东南腹部63.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沪、苏、浙、皖、闽、赣五省一市。  这里是信仰圣地:中国共产党党旗和八一军旗在此升起,一路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成功、迈向辉煌。  这里是东南前哨:6785公里的海岸线上岛屿星罗棋布,历来是抵御外敌要塞、通向世界门户。  这里是改革热土:中国农村改革风起小岗,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成立于1955年4月1日。  南京军区的前身,最早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红军游击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共御外侮,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后,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结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山东
期刊
军队“以治为胜”。  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中央军委正式颁布内务、纪律、队列“三大条令”,军区闻令而动,下达《关于立即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整顿军事生活,严格行政生活管理的指示和规定》,强调处处以条令为依据,规范干部、战士的行为和权利……军区部队建设史上学习执行“三大条令”的高潮自此掀起,并逐渐形成军人动作制式化、军人举止正规化、连队一日生活制度化。  部队正规化建设,重在把编制、装备、训练、制度、纪律
期刊
长江南岸,一艘普通的船艇静静泊在某船运大队码头,船体“1956-1-11”字样格外醒目。  船队的官兵知道,这艘船艇承载了一段历史:1956年1月11日下午,毛主席视察沿江交通战备和国防工程,乘坐的正是该船,她的名字也由此而生。  奔涌的浪花知道,这艘船艇功勋卓著:1998年参加九江抗洪,为保障部队补给,连续航行180多公里,为官兵送去500件救生衣、800箱矿泉水和大批药品及衣物。此后,因在重大
期刊
长征万里路途遥,  千军出征旌旗飘,  硝烟弥漫豪情在,  誓死救国志天高。  冰雪风霜寒如刀,  号角震谷激战鏖,  尾追前堵虎狼恶,  百战沙场渡惊涛。  长征,是生死存亡的意志较量;  是光明战胜黑暗的正义拼搏。  一次次历经艰难险阻,  披荆斩棘,英勇顽强;  一次次冲破围追堵截,  狭路相逢,越战越勇;  一次次冒着枪林弹雨,  无所畏惧,前仆后继;  一次次战胜死亡绝境,  化险为夷,
期刊
峥嵘岁月,源于基层的故事感人至深,来自基层的成就振奋人心。  “黄泥洗棉纱、磁石吸铁砂,革新无大小、有用就是宝,中修不下山、大修不出岛”,这是舟山警备区修理连组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创造的传奇。作为一个驻扎东海前哨的基层连队,36项革新成果选送北京专馆展出、8项成果获国防部技术革新奖,享誉全军。1966年2月,连队被国防部命名为“勤俭创业修理连”。  “思想互助、技术互助、生活互助”,这是闻名全军的爱兵
期刊
我是浙江安吉南湖区高禹乡余石村人,1927年5月出生。我3岁时父亲去世,无奈母亲只好到有钱人家去做娘姨。为活命,我9岁时也去给地主家放牛了。  参加新四军  苦日子一天天地过,我也一天天长大,一转眼已18虚岁了。我们村因地处偏远,没被日本人占领,但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军队不打鬼子,也知道附近有粟裕领导的新四军在打击日本强盗。  有一天,我得知保长在动我主意,要抓我当壮丁去给国民党当炮灰。我一想,这不行
期刊
2016年8月中旬,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宁会师80周年前夕,我们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三位同志,带着对革命前辈无限崇敬的心情,怀着对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宝地的向往,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来到了会宁。  会宁,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会宁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辖12个乡、16个镇,总人口56.41万,境内有汉、回、东乡、撒拉等7个民族分布。会宁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
期刊
濒海崇明岛,扼长江出口,拱卫上海侧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战争中,日军对崇明岛的控制尤为严酷,扫荡、清剿、“三光”政策,无所不用其极。全岛人民在中共崇明工委领导下,英勇抗敌,演绎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三星镇宵禁贴标语  崇明岛西沙农民施文达和其他中国农民一样,秉性善良、淳朴、正直,嫉恶如仇。他读过几年私塾,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中共崇明工委委员陈心连,组织崇明西沙群众抗日斗争,经常在施文达家食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