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整个流程之中,导入环节极为关键。有效的导入,能迅速切入课堂重点,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认知特点呈现波浪状,课前三分钟注意力不够稳定,因此抓住课堂前几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重在课堂导入下功夫,做文章,通过优化课堂导入,有效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些浅见。
1.温故知新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导入法是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而引进新知识,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旧的知识,进而学习新知识。教师在运用这个导入法时可以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从旧的知识里得出新的结论,从新的知识中去寻找和追溯旧的知识,新旧结合启发学生。此导入法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疑式导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就是疑问设置法,通过设置几个针对课文内容、准确精当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不仅可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提前对课文重点知识有所了解。心理学相关观点认为:人的思维源于问题。利用这个理论,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通过有意识地设置几个既能凸显教学重难点又比较有趣的问题,来创设探索未知的情境,打开小学生的思维之门,诱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
如教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在板书完课题之后,可以就课题提问:标题中的“亲人”指的是什么人?你们的亲人有哪些?从课文中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不是“亲人”,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全文的重难点,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课文。疑问设置导入法有利于小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促进他们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所学知识。
3.故事式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它对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一个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中,这时,老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瞬间,他们就会肃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目光,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故事了。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注意及时地转移到课堂上来,这就是故事吸引力的所在。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一进课堂,便可以这样通过故事导入:“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长着长长的头发,一双大大的眼睛。然而,她从小便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她又冷又饿,可是这一天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天已经黑了,她不敢回家,在大街上走着,走着……”故事讲到此,老师看着眼中流露着同情目光的同学们问:“你们觉得这个小姑娘生活怎样?想知道她后来怎样了吗?咱们一起走进课文探个究竟吧。”就这短短的故事片段,便让学生自主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
4.情境式导入法
研读教材,发现其中所选编的课文,尤其是写景课文,大多文质优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借助多媒体通过视频、画面乃至音乐等,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便于他们身临其境,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走进课文,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如果仅靠教师文字讲解,一来课堂显得枯燥,二来学生的接受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比如针对《草原》这一課,面对草原,也许有人去过,但更多的学生无法理解那种一望无际的画面,自然对于课堂文字也缺少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此笔者在课间就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高亢的歌声,清澈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课堂上,教师也没有直接讲解,而是播放草原风情的视频,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那种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的草原,自然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小学生思维比较直观,案例中通过音乐、画面等方式创设情境,以便唤醒学生内在激情,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推促他们入情入境,继而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之中,以便愉快地享受学习。案例是借助音乐、画面等策略创设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或者语言,甚至是师生互动方式创设情境,关键是要吻合课堂内容,学生实际操作。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针对情境创设,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而不是让学生沉迷其中,因而其素材的选择,时间的把握,都需要注意,切不可本末倒置,冲淡课堂主题。
针对课堂导入,其策略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不过最为关键的是,其导入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乃至趣味性。另外,还需要把握课堂节奏,只有这样,才能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还依赖于教师在平时中从细节做起,认真备课,精心选择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导入魅力四射!
参考文献
[1]钱丽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14(4):49-49.
[2]王金红.巧用语文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8-7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些浅见。
1.温故知新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导入法是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而引进新知识,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旧的知识,进而学习新知识。教师在运用这个导入法时可以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从旧的知识里得出新的结论,从新的知识中去寻找和追溯旧的知识,新旧结合启发学生。此导入法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疑式导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就是疑问设置法,通过设置几个针对课文内容、准确精当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不仅可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提前对课文重点知识有所了解。心理学相关观点认为:人的思维源于问题。利用这个理论,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通过有意识地设置几个既能凸显教学重难点又比较有趣的问题,来创设探索未知的情境,打开小学生的思维之门,诱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
如教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在板书完课题之后,可以就课题提问:标题中的“亲人”指的是什么人?你们的亲人有哪些?从课文中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不是“亲人”,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全文的重难点,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课文。疑问设置导入法有利于小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促进他们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所学知识。
3.故事式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它对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一个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中,这时,老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瞬间,他们就会肃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目光,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故事了。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注意及时地转移到课堂上来,这就是故事吸引力的所在。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一进课堂,便可以这样通过故事导入:“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长着长长的头发,一双大大的眼睛。然而,她从小便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她又冷又饿,可是这一天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天已经黑了,她不敢回家,在大街上走着,走着……”故事讲到此,老师看着眼中流露着同情目光的同学们问:“你们觉得这个小姑娘生活怎样?想知道她后来怎样了吗?咱们一起走进课文探个究竟吧。”就这短短的故事片段,便让学生自主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
4.情境式导入法
研读教材,发现其中所选编的课文,尤其是写景课文,大多文质优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借助多媒体通过视频、画面乃至音乐等,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便于他们身临其境,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走进课文,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如果仅靠教师文字讲解,一来课堂显得枯燥,二来学生的接受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比如针对《草原》这一課,面对草原,也许有人去过,但更多的学生无法理解那种一望无际的画面,自然对于课堂文字也缺少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此笔者在课间就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高亢的歌声,清澈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课堂上,教师也没有直接讲解,而是播放草原风情的视频,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那种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的草原,自然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小学生思维比较直观,案例中通过音乐、画面等方式创设情境,以便唤醒学生内在激情,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推促他们入情入境,继而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之中,以便愉快地享受学习。案例是借助音乐、画面等策略创设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或者语言,甚至是师生互动方式创设情境,关键是要吻合课堂内容,学生实际操作。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针对情境创设,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而不是让学生沉迷其中,因而其素材的选择,时间的把握,都需要注意,切不可本末倒置,冲淡课堂主题。
针对课堂导入,其策略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不过最为关键的是,其导入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乃至趣味性。另外,还需要把握课堂节奏,只有这样,才能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还依赖于教师在平时中从细节做起,认真备课,精心选择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导入魅力四射!
参考文献
[1]钱丽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14(4):49-49.
[2]王金红.巧用语文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