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一直探讨并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文从软件企业角度出发就企业内部核算到底要细化到何种程度为着眼点,深度探讨内部核算精细到人这一维度和建立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的可行性,旨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企业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在繁复的财务操作和企业现代管理需求中找寻平衡,体现财务价值。
关键词:内部核算;精细化管理;虚拟会计主体核算
一、背景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先生,从钢铁厂工作的实践中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并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世界上第一部企业精细化管理著作由此诞生。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国际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国际间企业竞争激烈,与中国经济精密相连的国内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从之前的相对粗放式管理逐渐显露出了它的弊端,在经济投入、成本控制、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中只有大致的目标,没有制定科学而有效的管理过程,注定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逐渐被淘汰。而软件行业作为充分国际竞争的高科技行业,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更是有迫切需求。
“精细化”是针对过去企业“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这种精耕细作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细化”的目的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经济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这個角度来讲,精细化管理工程具有有效防范大企业内耗过高的重要功能和可能。企业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以赚到的每一分钱,企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是所有企业共同的目标,也是所有企业管理者不断探索的永恒话题。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精细化管理也渐渐攻克了计算复杂、维度众多、取数困难等操作层面的困难,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成本逐渐下降,多维度精细化核算必将成为未来财务核算的发展方向,而内部核算颗粒度和企业虚拟会计主体核算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两种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内部核算颗粒度
内部核算脱胎于会计核算,但两者又不尽相同。会计核算是从会计准则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内部核算是对会计核算的再加工,将会计核算的结果更细化,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重新界定收入、成本、费用的划分规则,多维度多视角,让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便捷得获取他所想要的组合数据,便于对企业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面把控,在企业决策中发挥作用。
内部核算颗粒度就是用于表示内部核算数据的组成的最小单元,从越多的角度和越细致的维度设计,呈现出来的结果就越具现化,越能反应问题和特征,尤其是面对并非财务出身的管理者,更容易能脱离财务的专业术语理解公司经营的现状。内部核算颗粒度组织核算最小单位是以人为单位。
是否需要核算到最小颗粒度?是否每个部门每个项目都要核算得如此细致是接下里想跟大家探讨的主要内容。
内部核算到人,估计是很多公司的期望和目标。往年,庞大的数据量处理让财务对这个维度望而却步,如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科技和大数据交互技术,减轻了数据处理的压力,让这一梦想成为可能。
(1)内部核算颗粒度精确到人的优势
以前企业往往将颗粒度止步于部门,这样能基本满足内部经营分析的需求。通过横向预算和实际对比、纵向与以往年度对比,能明晰的发现产能是否存在富余,是否可以有更高的产量要求,部门利润是否没有增长曲线等,但却只能发现一个部门整体的情况而不能反映到人。假如这个部门中有一半人特别勤奋的工作而另一半人却在“打酱油”,通过粗浅的部门颗粒度是无法筛查出来的,这时候就突出核算到人的优势来。
将收入根据个人贡献以一定的比例配比到人,把与此收入有关的成本税金等与收入挂钩的支出以销售收入为口径分摊到人,再扣减掉个人的应发工资,平时产生的报销,基于工位分摊的办公楼房租、物业、水电等公共能耗支出,个人使用的电脑、办公座椅等计入累计折旧的费用,根据企业特定情况制定规则分摊办公费,卫生费等集中采办物资,按实际发放数扣减企业为员工采购的年货、粽子、月饼等福利,根据工资总额分摊扣除为该员工支付的工会经费,最终得出该员工为企业带来的利润,以最直观的方式体现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最终价值。
(2)内部核算颗粒度精确到人的弊端
但是内部核算颗粒度如此精细不可避免有很大的问题。首先,即使有强大的数据交互系统和互联网科技作为辅助工具,依然避免不了庞大的数据整理和过多的人为干预环节。数据处理的繁琐会造就处理进度的缓慢,人为干预越多主观调整和非故意出错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倘若牺牲时效和一部分精准度得到的数据却无法发挥他的价值,那么有没有必要如此细致就会提上日程。
(3)内部核算颗粒度精确到人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本人认为要根据企业规模和行业自行判断。比如后勤部门、研发部门等不会直接产生外部收入的部门,或者集中采购一些无法精确到人或精确到人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没有必要费用的采购部人员(集中负责快递发放的部门等),这些岗位是否需要把颗粒度设计到个人,看企业经营分析的需求而定(在下文中将阐述划分的一些设想)。但如实行精确到人,必须要利用好内部核算的规则和Excel公式等工具,尽量减少人为介入的环节,即便是需要人为操作也要控制好范围,避免把专项费用计入人力成本,把该计算到人的费用作为基本费用分摊出去这种弊端,务必保证费用的真实准确。
三、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
上文中说到若企业经营分析需求需要将后勤部门、研发部门、服务部门等不直接产生收入的部门内部核算颗粒度精确到人,那么本人的设想就是采用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 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的思路起源于内部交易,却又与之截然不同。内部交易是指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其所属的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子公司之间发生的除股权投资以外的各种往来业务及交易事项。那么同一会计主体下的同一公司内部若要发生虚拟交易又该如何体现呢?
任正非先生在2001年就《分层授权,大胆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一文中提到:大公司与小公司究竟有哪些利弊呢?小公司往往操作灵活,响应问题速度快,可能会率先发现市场机遇与机会点,并抢先进入市场,抢到一定的利润;大公司往往体型庞大,掉头比较麻烦,反应也有点慢,但一旦进入市场,就会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经验优势和规模优势,集中兵力突破,后发制人,有强大的能力覆盖甚至垄断市场,形成巨大的利润空间。
那么怎么兼顾两者的优势?我们企业的体制又是否能支撑这样的转变?两者的弊端又该如果规避呢?华为选择了“项目经营”,其本质就是划小经营单元,设想就是让大公司像小公司那样有活力、不僵化。
大公司怕僵化,小公司怕失控。一个企业尤其是大型的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灵活机动,既具有大企业的优势又能保有小企业的灵活响应,划小经营单元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由此诞生了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
参照市场化的概念,将整个企业看作是个虚拟的市场,其中每个项目部甚至每个部门都被视为该市场中的各个业务主体,此虚拟业务主体也就是虚拟会计主体核算的对象。
简单的以财务部为例来具体解释一下此虚拟业务流程的操作:虽然财务部不产生对外的主营业务收入,但是它可以向每个需要它提供服务的业务主体收取服务费,类似于一个只对内营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处理报销单据时可以向该报销人所在的部门收费,提供财务分析报告时可以向分析需求人所在的部门收费,开票时也可以向具有票据需求的销售部门收费,在既定的收费规则下,财务部就形成了虚拟收入,而其他相关部门形成虚拟支出,整个企业的利润还是守恒的。其他部门也是一样,比如人力资源部,每月为哪些部门提供多少什么类型的人才以供企业正常运行,既是该部门绩效考核的要求,也可以作为其虚拟核算收入的来源收取各部门服务费,每次组织大型培训活动也可根据与会人员收取培训费,各种不同的工作内容都可以收取相应的服务费作为该服务提供者所取得的收入,无论以件取胜还是以量计费,最终的数值都能公平的反映出该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和该种服务是否能形成价值的标杆。结合严密的绩效考核制度,便能更客观和直接的评价该员工的工作价值,哪些岗位看似重要报告书上写得繁花似锦其实其本质上并未给企业带来太大的经济效益流入,那么该岗位甚至该部门是否需要调整?也能体现哪个部门人浮于事,哪个部门的哪些员工浑水摸鱼。
这样,也可以改变管理者眼中非营利部门都是“花钱”的,不能为企业提供效益和价值,甚至可以随意合并裁撤这样的固有印象,从根源上量化贡献提高后勤部门企业“地位”,充分体现出每个部门存在的意义和企业价值。
当然,每个类别的部门产生的利润不能做横向对比,但将所有的岗位都以这样的方式推向市场化势必会改变整个公司的格局和风气。你的工作热情,你对待同事需求的响应速度和质量,会让你发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公司也能整个调动全员积极性,为同一目标共同迈进。促进员工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更主动的投入工作中去。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本人对内部核算的一些浅显的看法,而内部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和投入工作量的比例问题,一直是困扰精细化管理推行的重要因素。依托于现代技术的进步,已让一些设想的实现成为可能。随着现代管理工具的日新月异,更便捷的管理机器人等工具的普及使用精細化管理必将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伟.关于企业内部建立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的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7):124-125.
[2]李金杏.虚拟经济下的会计假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3]郭雪飞.虚拟企业会计主体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19-20.
[4]何喜萍.虚拟企业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6(16):22-23.
[5]李秀丽.虚拟企业对会计主体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5(04):53-54.
[6]余江.虚拟企业能否作为会计主体核算的几点思考[J].对外经贸财会,2004(03):36-37.
关键词:内部核算;精细化管理;虚拟会计主体核算
一、背景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先生,从钢铁厂工作的实践中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并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世界上第一部企业精细化管理著作由此诞生。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国际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国际间企业竞争激烈,与中国经济精密相连的国内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从之前的相对粗放式管理逐渐显露出了它的弊端,在经济投入、成本控制、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中只有大致的目标,没有制定科学而有效的管理过程,注定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逐渐被淘汰。而软件行业作为充分国际竞争的高科技行业,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更是有迫切需求。
“精细化”是针对过去企业“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这种精耕细作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细化”的目的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经济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这個角度来讲,精细化管理工程具有有效防范大企业内耗过高的重要功能和可能。企业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以赚到的每一分钱,企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是所有企业共同的目标,也是所有企业管理者不断探索的永恒话题。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精细化管理也渐渐攻克了计算复杂、维度众多、取数困难等操作层面的困难,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成本逐渐下降,多维度精细化核算必将成为未来财务核算的发展方向,而内部核算颗粒度和企业虚拟会计主体核算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两种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内部核算颗粒度
内部核算脱胎于会计核算,但两者又不尽相同。会计核算是从会计准则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内部核算是对会计核算的再加工,将会计核算的结果更细化,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重新界定收入、成本、费用的划分规则,多维度多视角,让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便捷得获取他所想要的组合数据,便于对企业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面把控,在企业决策中发挥作用。
内部核算颗粒度就是用于表示内部核算数据的组成的最小单元,从越多的角度和越细致的维度设计,呈现出来的结果就越具现化,越能反应问题和特征,尤其是面对并非财务出身的管理者,更容易能脱离财务的专业术语理解公司经营的现状。内部核算颗粒度组织核算最小单位是以人为单位。
是否需要核算到最小颗粒度?是否每个部门每个项目都要核算得如此细致是接下里想跟大家探讨的主要内容。
内部核算到人,估计是很多公司的期望和目标。往年,庞大的数据量处理让财务对这个维度望而却步,如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科技和大数据交互技术,减轻了数据处理的压力,让这一梦想成为可能。
(1)内部核算颗粒度精确到人的优势
以前企业往往将颗粒度止步于部门,这样能基本满足内部经营分析的需求。通过横向预算和实际对比、纵向与以往年度对比,能明晰的发现产能是否存在富余,是否可以有更高的产量要求,部门利润是否没有增长曲线等,但却只能发现一个部门整体的情况而不能反映到人。假如这个部门中有一半人特别勤奋的工作而另一半人却在“打酱油”,通过粗浅的部门颗粒度是无法筛查出来的,这时候就突出核算到人的优势来。
将收入根据个人贡献以一定的比例配比到人,把与此收入有关的成本税金等与收入挂钩的支出以销售收入为口径分摊到人,再扣减掉个人的应发工资,平时产生的报销,基于工位分摊的办公楼房租、物业、水电等公共能耗支出,个人使用的电脑、办公座椅等计入累计折旧的费用,根据企业特定情况制定规则分摊办公费,卫生费等集中采办物资,按实际发放数扣减企业为员工采购的年货、粽子、月饼等福利,根据工资总额分摊扣除为该员工支付的工会经费,最终得出该员工为企业带来的利润,以最直观的方式体现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最终价值。
(2)内部核算颗粒度精确到人的弊端
但是内部核算颗粒度如此精细不可避免有很大的问题。首先,即使有强大的数据交互系统和互联网科技作为辅助工具,依然避免不了庞大的数据整理和过多的人为干预环节。数据处理的繁琐会造就处理进度的缓慢,人为干预越多主观调整和非故意出错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倘若牺牲时效和一部分精准度得到的数据却无法发挥他的价值,那么有没有必要如此细致就会提上日程。
(3)内部核算颗粒度精确到人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本人认为要根据企业规模和行业自行判断。比如后勤部门、研发部门等不会直接产生外部收入的部门,或者集中采购一些无法精确到人或精确到人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没有必要费用的采购部人员(集中负责快递发放的部门等),这些岗位是否需要把颗粒度设计到个人,看企业经营分析的需求而定(在下文中将阐述划分的一些设想)。但如实行精确到人,必须要利用好内部核算的规则和Excel公式等工具,尽量减少人为介入的环节,即便是需要人为操作也要控制好范围,避免把专项费用计入人力成本,把该计算到人的费用作为基本费用分摊出去这种弊端,务必保证费用的真实准确。
三、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
上文中说到若企业经营分析需求需要将后勤部门、研发部门、服务部门等不直接产生收入的部门内部核算颗粒度精确到人,那么本人的设想就是采用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 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的思路起源于内部交易,却又与之截然不同。内部交易是指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其所属的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子公司之间发生的除股权投资以外的各种往来业务及交易事项。那么同一会计主体下的同一公司内部若要发生虚拟交易又该如何体现呢?
任正非先生在2001年就《分层授权,大胆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一文中提到:大公司与小公司究竟有哪些利弊呢?小公司往往操作灵活,响应问题速度快,可能会率先发现市场机遇与机会点,并抢先进入市场,抢到一定的利润;大公司往往体型庞大,掉头比较麻烦,反应也有点慢,但一旦进入市场,就会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经验优势和规模优势,集中兵力突破,后发制人,有强大的能力覆盖甚至垄断市场,形成巨大的利润空间。
那么怎么兼顾两者的优势?我们企业的体制又是否能支撑这样的转变?两者的弊端又该如果规避呢?华为选择了“项目经营”,其本质就是划小经营单元,设想就是让大公司像小公司那样有活力、不僵化。
大公司怕僵化,小公司怕失控。一个企业尤其是大型的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灵活机动,既具有大企业的优势又能保有小企业的灵活响应,划小经营单元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由此诞生了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
参照市场化的概念,将整个企业看作是个虚拟的市场,其中每个项目部甚至每个部门都被视为该市场中的各个业务主体,此虚拟业务主体也就是虚拟会计主体核算的对象。
简单的以财务部为例来具体解释一下此虚拟业务流程的操作:虽然财务部不产生对外的主营业务收入,但是它可以向每个需要它提供服务的业务主体收取服务费,类似于一个只对内营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处理报销单据时可以向该报销人所在的部门收费,提供财务分析报告时可以向分析需求人所在的部门收费,开票时也可以向具有票据需求的销售部门收费,在既定的收费规则下,财务部就形成了虚拟收入,而其他相关部门形成虚拟支出,整个企业的利润还是守恒的。其他部门也是一样,比如人力资源部,每月为哪些部门提供多少什么类型的人才以供企业正常运行,既是该部门绩效考核的要求,也可以作为其虚拟核算收入的来源收取各部门服务费,每次组织大型培训活动也可根据与会人员收取培训费,各种不同的工作内容都可以收取相应的服务费作为该服务提供者所取得的收入,无论以件取胜还是以量计费,最终的数值都能公平的反映出该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和该种服务是否能形成价值的标杆。结合严密的绩效考核制度,便能更客观和直接的评价该员工的工作价值,哪些岗位看似重要报告书上写得繁花似锦其实其本质上并未给企业带来太大的经济效益流入,那么该岗位甚至该部门是否需要调整?也能体现哪个部门人浮于事,哪个部门的哪些员工浑水摸鱼。
这样,也可以改变管理者眼中非营利部门都是“花钱”的,不能为企业提供效益和价值,甚至可以随意合并裁撤这样的固有印象,从根源上量化贡献提高后勤部门企业“地位”,充分体现出每个部门存在的意义和企业价值。
当然,每个类别的部门产生的利润不能做横向对比,但将所有的岗位都以这样的方式推向市场化势必会改变整个公司的格局和风气。你的工作热情,你对待同事需求的响应速度和质量,会让你发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公司也能整个调动全员积极性,为同一目标共同迈进。促进员工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更主动的投入工作中去。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本人对内部核算的一些浅显的看法,而内部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和投入工作量的比例问题,一直是困扰精细化管理推行的重要因素。依托于现代技术的进步,已让一些设想的实现成为可能。随着现代管理工具的日新月异,更便捷的管理机器人等工具的普及使用精細化管理必将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伟.关于企业内部建立虚拟会计主体核算模式的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7):124-125.
[2]李金杏.虚拟经济下的会计假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3]郭雪飞.虚拟企业会计主体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19-20.
[4]何喜萍.虚拟企业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6(16):22-23.
[5]李秀丽.虚拟企业对会计主体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5(04):53-54.
[6]余江.虚拟企业能否作为会计主体核算的几点思考[J].对外经贸财会,2004(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