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铁一中,甘肃兰州730000)
〔关键词〕 新时代背景;语文积累;
语言;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1(A)—0029—01
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当代的中学生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科技便利。诸如信息的获取,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已不再限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电台广播等,而是扩大到手机、DV、MP4、互联网等。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可以说是巨大的,涉及的面也是极为广泛的。这些信息从语文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角度来看,肯定有一部分会对语文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是就可以说,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学生有着更为优越的吸纳各种信息的条件,他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呢?显然不是。事实上,当今许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水平和能力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接触到的信息很不相符。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呢?
一、语言的积累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
语言是构建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学习中,无论是表达交流,还是阅读鉴赏,都离不开语言。可以说,没有语言的积累,就无法构筑语文能力的高楼大厦。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曾提醒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样样都不能马虎,必须严格要求,“这好比绘画练习素描,要先掌握准确地摹写物象的本领,有了这个基础,才谈得到创作。这个基础不牢,则创作如同在沙上建塔,是很不可靠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巢宗祺教授也指出:“如果说现在学生学语文有缺陷的话,最大的缺陷就是积累太少,学好语言,必须有丰厚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的确,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中的第一步,而学生最缺的也正是这一步。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语言不可谓不丰富,汉语新词及流行语不断涌现,诸如PK、哦了(O了)、月光人、啃老族、纸包子、正龙拍虎等等。排除那些另类不健康的语言不谈,有些具有时代特色、代表了某种流行文化的语言并没有转化为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语言材料,而仅仅成为他们追赶潮流、表现时尚的一种凭借。这样,来自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不能为其所用,而来自书本的语言积累又少之又少,又何谈语文水平的提高呢?
二、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应注重文化的积累
语文积累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包括语言层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文化积累、生活积累等。
文化的积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公民来说,都必不可少。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本国的文化一无所知,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目前,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许多外国人不仅把汉语作为自己的第二语言来学习,而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反观国内,当代中学生对时尚文化或外来文化倒是追捧不及,挂在他们嘴边的不是日剧,就是韩流,不是时尚先锋,就是影视明星,而对那些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人物或事件却漠不关心,知之甚少。试想,这样的学生,谈何语文素养,而担负着文化传承重要任务的语文学科又何以立足。所以,我痛感,无论时代怎样飞速发展,我们都不应抛弃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相反,我们要从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否则,新课程的理念难以体现,素质教育也将是一句空话。
三、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丰富生活的积累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拿语言和文化来说,生活化的语言有时更生动、更富有生命力,而许多原生态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丰富的生活积累会为语文学习提供充足的养分,所以,语文学习必须加强生活的积累。
而当代中学生却非常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他们宁愿龟缩在水泥森林当中,操纵种种现代化的声讯工具,也不愿去关注外面的世界。这使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静态的文字表述,而缺乏切身的真实体验。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必然要关注社会与人生,如果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当代中学生必须走出水泥森林,走出虚拟世界,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积累生活阅历,增长生活技能与本领,从而最终形成丰富的生活积累。这样,语文学习才会有不竭的动力,而新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也才能得以真正地贯彻。
〔关键词〕 新时代背景;语文积累;
语言;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1(A)—0029—01
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当代的中学生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科技便利。诸如信息的获取,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已不再限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电台广播等,而是扩大到手机、DV、MP4、互联网等。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可以说是巨大的,涉及的面也是极为广泛的。这些信息从语文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角度来看,肯定有一部分会对语文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是就可以说,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学生有着更为优越的吸纳各种信息的条件,他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呢?显然不是。事实上,当今许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水平和能力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接触到的信息很不相符。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呢?
一、语言的积累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
语言是构建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学习中,无论是表达交流,还是阅读鉴赏,都离不开语言。可以说,没有语言的积累,就无法构筑语文能力的高楼大厦。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曾提醒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样样都不能马虎,必须严格要求,“这好比绘画练习素描,要先掌握准确地摹写物象的本领,有了这个基础,才谈得到创作。这个基础不牢,则创作如同在沙上建塔,是很不可靠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巢宗祺教授也指出:“如果说现在学生学语文有缺陷的话,最大的缺陷就是积累太少,学好语言,必须有丰厚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的确,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中的第一步,而学生最缺的也正是这一步。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语言不可谓不丰富,汉语新词及流行语不断涌现,诸如PK、哦了(O了)、月光人、啃老族、纸包子、正龙拍虎等等。排除那些另类不健康的语言不谈,有些具有时代特色、代表了某种流行文化的语言并没有转化为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语言材料,而仅仅成为他们追赶潮流、表现时尚的一种凭借。这样,来自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不能为其所用,而来自书本的语言积累又少之又少,又何谈语文水平的提高呢?
二、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应注重文化的积累
语文积累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包括语言层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文化积累、生活积累等。
文化的积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公民来说,都必不可少。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本国的文化一无所知,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目前,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许多外国人不仅把汉语作为自己的第二语言来学习,而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反观国内,当代中学生对时尚文化或外来文化倒是追捧不及,挂在他们嘴边的不是日剧,就是韩流,不是时尚先锋,就是影视明星,而对那些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人物或事件却漠不关心,知之甚少。试想,这样的学生,谈何语文素养,而担负着文化传承重要任务的语文学科又何以立足。所以,我痛感,无论时代怎样飞速发展,我们都不应抛弃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相反,我们要从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否则,新课程的理念难以体现,素质教育也将是一句空话。
三、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丰富生活的积累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拿语言和文化来说,生活化的语言有时更生动、更富有生命力,而许多原生态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丰富的生活积累会为语文学习提供充足的养分,所以,语文学习必须加强生活的积累。
而当代中学生却非常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他们宁愿龟缩在水泥森林当中,操纵种种现代化的声讯工具,也不愿去关注外面的世界。这使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静态的文字表述,而缺乏切身的真实体验。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必然要关注社会与人生,如果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当代中学生必须走出水泥森林,走出虚拟世界,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积累生活阅历,增长生活技能与本领,从而最终形成丰富的生活积累。这样,语文学习才会有不竭的动力,而新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也才能得以真正地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