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多个角度简要分析了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差异的形成,并针对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探讨了分层导学对解决学生差异性的利弊。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差异性 教学 分层导学
学生的差异性普遍存在,困扰着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部分教师却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之,而总会给自己找个理由:老师所针对的是全班几十个同学,考虑的是整体,不可能因为个别同学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是的,这句话是没有错,我们必须考虑整体,但我们也不应该放弃整体中的个体,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差异性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差异大也是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大问题,我就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其根源,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我认为,学生差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点。
1.课堂内外不良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学生学习差异形成的原因之一。
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什么?笼统地说,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课前准备、课堂上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引导认真思索探究的习惯及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习惯,等等。
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优生,对于以上提出的大部分好习惯是能够做到的;相反,所谓的后进生,他们往往做不到以上几点。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比学的肤浅的知识更加重要,它是学有所得的前提和保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学习习惯是产生学生之间学习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2.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的不同致使学生学习差异性拉大。
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局限于对课本上一些软件知识的操作,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自由地畅游在互联网中,需要的是无拘无束地流连于让人陶醉的游戏中,他们的理想就好似小时候上体育课时的希望——“自由活动”。在无法实现“自由活动这一希望”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是怎样呢?有些学生,他们不是只有一个理想,也许自由活动是他们最高的理想,但是通过认真学习,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也是他们的理想之一,他们对课堂中的知识也同样感兴趣。显而易见,这部分学生,自然不会被知识抛弃,不会成为后进生;相反,少数学生,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和理想只有一个,就是自由活动,上网游戏,他们心中再也容不下其他的,包括老师的讲课,同样,这部分学生难以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从而沦落为所谓的后进生。
因为态度和兴趣的不同,学习的差异性也就这么形成了。
3.接受能力的不同导致了学习差异性的产生。
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是影响学习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先天智力方面的因素,我们无能为力,在此不作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由于学习基础的不同,而导致接受能力的不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中途转学,长期请假落下许多课,等等,都会产生学生基础不尽相同的现象,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腾云驾雾一般,结果就是旧知识没掌握,新知识又听不懂,与其他同学差距越拉越大。
二、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缩小这种差异
找出了病症所在,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下处方了。我为此症下了三条处方。
1.注重平时良好教学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教学事半功倍,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教学事倍功半。在平时的课堂中,特别是学期初的几节课,我们宁愿放慢教学进度,也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治班犹如治军,我们可以采取奖惩并用的方式。兵法有云:奖贵小,罚贵大。对于后进生,我们要认真观察,发现他表现好的一面,并采用夸大的方式进行表扬奖励,以达到刺激其他后进生的作用;而对于优生所犯的错误,我们同样可以采取夸大的方式进行批评惩罚,让所有学生认识到老师的心中没有优差生之分。
除了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外,教师也应该适当地改变教学习惯。我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知识点,讲了数遍,结果还是有部分同学无法理解,而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没多长时间学生就学会了,而且是心领神会。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我们怎么研究与学生沟通方式的问题,还是会存在代沟。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呢。
我把分组合作学习分为固定和不固定两种,固定的是以同桌或是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组织,不固定的是指在同一任务的驱动下,优秀的学生会较快的完成任务,让这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去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的沟通比较容易,效果往往比完全由老师一人来指导要好许多。
2.纠正学习态度,刺激学习兴趣。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并非对信息技术没有兴趣,而是其兴趣有些偏移,他们的态度和兴趣都指向了“自由活动、上网游戏”,致使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视互联网络和电脑游戏为毒草猛兽,一味地禁止学生上网、游戏。需知学生的叛逆心理很强,一味地禁止恐怕只能适得其反。上古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大禹的父亲一味用堵的方法治水,结果失败了;大禹汲取了父亲的教训,用疏通的方法,结果成功了。教学何尝不是如此,许多事物堵是堵不住的,何不用疏通的方法,以此为诱饵刺激学生纠正学习态度,促使其认真学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后再自由活动呢?当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最好还是要促使学生兴趣集中到学习上,培养他们完成任务后油然而生的成功感和喜悦感,使其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3.个别辅导,缩小差距。
对于接受能力较差或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加强对其单对单辅导,缩小其与整体的差距。这种个别辅导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单独辅导,二是给他配一位“小老师”,让其他同学成为他的学习伙伴。
三、分层导学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是否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
许多教师在谈到针对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时都会谈到分层导学,分层导学到底是怎样一种教学法呢?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它重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防止了课堂出现好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完的现象出现。
对于分层导学法,我并未写入处方,是因为我还存在着一点担心:分层导学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目标,换而言之,优生将得到相对较高内容更丰富的目标,后进生将得到相对较低内容较少的目标。而这是否会加大后进生与优生之间的距离,后进生在追赶优生的过程中,是否越追距离越远呢?它虽然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完的矛盾,但却可能引起差距的拉大,是得是失?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治学的态度。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的归纳和总结,提出我们的看法。学术界就应该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归纳得对不对,名词用得准不准不要紧,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要多些老师乐于去参与研究与研讨,我想会有很多新的课堂教学理论创新点出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差异性 教学 分层导学
学生的差异性普遍存在,困扰着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部分教师却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之,而总会给自己找个理由:老师所针对的是全班几十个同学,考虑的是整体,不可能因为个别同学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是的,这句话是没有错,我们必须考虑整体,但我们也不应该放弃整体中的个体,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差异性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差异大也是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大问题,我就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其根源,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我认为,学生差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点。
1.课堂内外不良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学生学习差异形成的原因之一。
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什么?笼统地说,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课前准备、课堂上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引导认真思索探究的习惯及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习惯,等等。
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优生,对于以上提出的大部分好习惯是能够做到的;相反,所谓的后进生,他们往往做不到以上几点。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比学的肤浅的知识更加重要,它是学有所得的前提和保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学习习惯是产生学生之间学习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2.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的不同致使学生学习差异性拉大。
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局限于对课本上一些软件知识的操作,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自由地畅游在互联网中,需要的是无拘无束地流连于让人陶醉的游戏中,他们的理想就好似小时候上体育课时的希望——“自由活动”。在无法实现“自由活动这一希望”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是怎样呢?有些学生,他们不是只有一个理想,也许自由活动是他们最高的理想,但是通过认真学习,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也是他们的理想之一,他们对课堂中的知识也同样感兴趣。显而易见,这部分学生,自然不会被知识抛弃,不会成为后进生;相反,少数学生,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和理想只有一个,就是自由活动,上网游戏,他们心中再也容不下其他的,包括老师的讲课,同样,这部分学生难以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从而沦落为所谓的后进生。
因为态度和兴趣的不同,学习的差异性也就这么形成了。
3.接受能力的不同导致了学习差异性的产生。
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是影响学习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先天智力方面的因素,我们无能为力,在此不作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由于学习基础的不同,而导致接受能力的不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中途转学,长期请假落下许多课,等等,都会产生学生基础不尽相同的现象,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腾云驾雾一般,结果就是旧知识没掌握,新知识又听不懂,与其他同学差距越拉越大。
二、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缩小这种差异
找出了病症所在,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下处方了。我为此症下了三条处方。
1.注重平时良好教学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教学事半功倍,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教学事倍功半。在平时的课堂中,特别是学期初的几节课,我们宁愿放慢教学进度,也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治班犹如治军,我们可以采取奖惩并用的方式。兵法有云:奖贵小,罚贵大。对于后进生,我们要认真观察,发现他表现好的一面,并采用夸大的方式进行表扬奖励,以达到刺激其他后进生的作用;而对于优生所犯的错误,我们同样可以采取夸大的方式进行批评惩罚,让所有学生认识到老师的心中没有优差生之分。
除了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外,教师也应该适当地改变教学习惯。我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知识点,讲了数遍,结果还是有部分同学无法理解,而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没多长时间学生就学会了,而且是心领神会。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我们怎么研究与学生沟通方式的问题,还是会存在代沟。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呢。
我把分组合作学习分为固定和不固定两种,固定的是以同桌或是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组织,不固定的是指在同一任务的驱动下,优秀的学生会较快的完成任务,让这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去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的沟通比较容易,效果往往比完全由老师一人来指导要好许多。
2.纠正学习态度,刺激学习兴趣。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并非对信息技术没有兴趣,而是其兴趣有些偏移,他们的态度和兴趣都指向了“自由活动、上网游戏”,致使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视互联网络和电脑游戏为毒草猛兽,一味地禁止学生上网、游戏。需知学生的叛逆心理很强,一味地禁止恐怕只能适得其反。上古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大禹的父亲一味用堵的方法治水,结果失败了;大禹汲取了父亲的教训,用疏通的方法,结果成功了。教学何尝不是如此,许多事物堵是堵不住的,何不用疏通的方法,以此为诱饵刺激学生纠正学习态度,促使其认真学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后再自由活动呢?当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最好还是要促使学生兴趣集中到学习上,培养他们完成任务后油然而生的成功感和喜悦感,使其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3.个别辅导,缩小差距。
对于接受能力较差或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加强对其单对单辅导,缩小其与整体的差距。这种个别辅导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单独辅导,二是给他配一位“小老师”,让其他同学成为他的学习伙伴。
三、分层导学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是否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
许多教师在谈到针对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时都会谈到分层导学,分层导学到底是怎样一种教学法呢?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它重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防止了课堂出现好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完的现象出现。
对于分层导学法,我并未写入处方,是因为我还存在着一点担心:分层导学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目标,换而言之,优生将得到相对较高内容更丰富的目标,后进生将得到相对较低内容较少的目标。而这是否会加大后进生与优生之间的距离,后进生在追赶优生的过程中,是否越追距离越远呢?它虽然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完的矛盾,但却可能引起差距的拉大,是得是失?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治学的态度。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的归纳和总结,提出我们的看法。学术界就应该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归纳得对不对,名词用得准不准不要紧,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要多些老师乐于去参与研究与研讨,我想会有很多新的课堂教学理论创新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