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约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79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综合哲学社会科学刊物,热诚欢迎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一、本刊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国际关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调查报告、学术综述等.
其他文献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建设历程中,中国人类学家作出了理论和实际的双重贡献.从民国时期开始,他们就自觉探索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路径.他们立足于中国实际与西方理论的融通,从没有把西方民主、自由和个体主义当作现成答案,而是始终面向中国社会的独特性,探寻适应本土文化的社会学、人类学方案.近一百年来,人类学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变革,核心议题有三:国族建构、经济建设和精神启蒙.围绕三者的关系及其展开,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性的理论方案.这些方案在整体上构成具有内部结构和层次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学理论系统.中国
乡里是秦汉国家的社会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对象.在四百多年的历程中,秦汉国家在乡里治理上多有创新,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乡里治理模式之先河.社会演变是国家治理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因,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又是社会演变在政治领域里的反映.春秋战国以降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秦汉国家治理的革新,也推动了国家在乡里治理上的积极探索.在乡里社会演变过程中,国家通过对社会流动的控制与治理、对乡里社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治理、对宗族组织兴起的管控与治理,体现了秦汉乡里社会治理的主要特点,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留
与西方文论对话是中国文论话语转型、构建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进程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文论借鉴巴赫金的对话主义,致力于在中西"之间"建立起独立、平等、双向的对话性关系.弗朗索瓦·朱利安则提供了一种站在西方立场处理"中西"问题的研究范式,如"经由中国,远西对话" "迂回与进入" "间距/之间"等.但是这两种"之间" 的"中西对话" 过于理想化, 无法解决"中西对话"的不对等、"中西"之间有同有异、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确立"在世界中"的意识,超越"中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体现了党中央卓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不仅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首先,笔者尝试概述自主性艺术(autonomous art)的概念与艺术作品的复杂性之间的联系。然后,反思这个18世纪的概念向20世纪美学和文学理论变迁的过程。最后,简短地反思当前审美自主性矛盾而不确定的状态。请允许我从卡尔·菲利普·莫里茨(Karl Philipp Moritz)开始,讨论复杂性在美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中国经济从快速成长期走入稳速发展期的"新常态"下,以往有所失衡的社会与经济的成长格局得到了调整的机会。各类经济、社会问题复杂、多变和频发,昭示着中国社会政策会出现较大的调整。在这一背景下,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社会政策的战略方向选择及其相关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意义重大。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思斌指出,
乡村社会作为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重要一维,其变迁模式及治理方式的转变势必影响中国社会变迁与治理的整体走向及成效。面对当前的经济社会转型,乡村社会在顺应时代、谋求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从经济与社会文化角度深入探讨乡村社会变迁与治理中的难题与出路,意义重大。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蓝宇蕴指出,伴随农村集体经济的非农转型,不少村社或“村改居”集体组织施行了社区股份制的集体经济改革,建构起以市场化为目标诉求的集体经济体制。这一改革虽然促进了集体经济的资本化与规模化运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绩.县域内的块状产业集群作为我国工业化的重要形态,丰富了我国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内涵.家庭经营作为块状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本土社会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家庭始终是一个独立、理性的经营决策单位,将积累的财富持续投入产业发展中.家庭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呈现的"拿命在拼"的精神状态,是我国工业化能够在基础薄弱的农村迅速发展、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国奇迹的重要精神因素.中国式的代际关系和家庭伦理是家庭经营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和生发本土
科学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地提出问题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马克思说:"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