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中学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因为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区别。而且隨着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学好初中地理是摆在初中新生面前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课后时间对初中地理学科来说更是痴心妄想,所以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呢?个人认为,应进一步强化生活化、直观化、趣味化、信息化引领作用。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
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是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多联系学生每天常见的太阳东升西落,每天气温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学习中国地区差异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甚至可以拓展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运动方面,如“南方米食,北方面食”、“东北地区人大多会滑冰、滑雪,南方沿海的人们更善于游泳”等,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其特定的地理背景;再到全球性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气候变暖、战争冲突等,这些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发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这样留下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使地理知识更加鲜活易记,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和亲切感,转变了传统枯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厌恶和排斥感。
二、从地图中学地理,实现直观化教学
地图,是一个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地图,无疑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学习读图,能够让学生突破课本限制,无限去延伸与拓展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让学生成为地图的高效使用者。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的标题。地图的标题包含很重要的信息,阅读地图标题,才能了解地图的属性,这是读图活动开始的前提。在了解地图属性之后,学生才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观察地图、分析地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的标注。利用地图实施教学,绝不是为了让学生背地图,而是为了让学生用地图。生硬地记忆地图上的信息,会让地理学习负担很重。在读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地图的标注,利用标注去了解地图上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从而灵活应用地图。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的内容。在了解了地图的标题与标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地图所显示的各项地理信息之间的关系,将地图与地理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让地图的教学效能发挥出来。
三、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趣味化教学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课堂应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快乐地方”。成功教学需要的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强制的应试式教学。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帮助创建愉快学习原动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热爱学习。地理教师可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讲故事、播放录像或展示相片、漫画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将学生思维迅速带入教学情境中。如我曾经去过桂林、西安、成都等地旅游,因此我会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将以前旅游拍摄的照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领略我国的自然风光,感受各地的风土文化,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由于地理知识点繁多,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会自编一些地理口诀,以便于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如讲授“月相”时,我会将相关内容编成口诀,即“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一线大潮,垂直小潮,地中月食满,月中日食新”,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信息化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应用。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当然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设计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着的课堂教学情况。所以不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地理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要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方针,注意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设计的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和可修改性,并能根据教学实践对课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效益优先。
总之,实现初中地理课高效课堂是新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必须提高的能力,当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和挑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上一堂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
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是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多联系学生每天常见的太阳东升西落,每天气温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学习中国地区差异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甚至可以拓展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运动方面,如“南方米食,北方面食”、“东北地区人大多会滑冰、滑雪,南方沿海的人们更善于游泳”等,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其特定的地理背景;再到全球性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气候变暖、战争冲突等,这些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发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这样留下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使地理知识更加鲜活易记,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和亲切感,转变了传统枯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厌恶和排斥感。
二、从地图中学地理,实现直观化教学
地图,是一个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地图,无疑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学习读图,能够让学生突破课本限制,无限去延伸与拓展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让学生成为地图的高效使用者。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的标题。地图的标题包含很重要的信息,阅读地图标题,才能了解地图的属性,这是读图活动开始的前提。在了解地图属性之后,学生才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观察地图、分析地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的标注。利用地图实施教学,绝不是为了让学生背地图,而是为了让学生用地图。生硬地记忆地图上的信息,会让地理学习负担很重。在读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地图的标注,利用标注去了解地图上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从而灵活应用地图。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的内容。在了解了地图的标题与标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地图所显示的各项地理信息之间的关系,将地图与地理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让地图的教学效能发挥出来。
三、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趣味化教学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课堂应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快乐地方”。成功教学需要的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强制的应试式教学。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帮助创建愉快学习原动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热爱学习。地理教师可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讲故事、播放录像或展示相片、漫画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将学生思维迅速带入教学情境中。如我曾经去过桂林、西安、成都等地旅游,因此我会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将以前旅游拍摄的照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领略我国的自然风光,感受各地的风土文化,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由于地理知识点繁多,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会自编一些地理口诀,以便于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如讲授“月相”时,我会将相关内容编成口诀,即“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一线大潮,垂直小潮,地中月食满,月中日食新”,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信息化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应用。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当然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设计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着的课堂教学情况。所以不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地理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要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方针,注意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设计的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和可修改性,并能根据教学实践对课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效益优先。
总之,实现初中地理课高效课堂是新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必须提高的能力,当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和挑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上一堂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