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毯子功既是戏曲、舞蹈、杂技等诸多艺术形式共有的一种舞台表演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功之一,包括生、旦、净、丑在内的各个行当均需掌握此表演技巧。毯子功的训练既可以加强演员动作的协调性,又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和控制力。对此,笔者从多个角度总结了戏曲毯子功的训练内容,并深入探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戏曲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戏曲艺术;毯子功;训练内容;教学方法
戏曲毯子功主要包括翻、腾、扑、跃、滚、摔等诸多舞台表演技艺在内的一系列表演技法。它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功之一,在现代戏曲教学中不仅承担着重要功能,而且也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
一、戏曲毯子功的训练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1.戏曲毯子功的训练内容
从训练内容的角度来说,当前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毯子功主要分为软毯子功和硬毯子功,或者是小筋斗与大筋斗两大类。软毯子功的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跌扑功,包括倒毛、小毛、窜毛、高毛、入水毛和扑虎等。除此之外,难度较大的还有小翻倒折虎、跺子高毛、小翻抢背等。二是走跤,这是一种典型的双人合作的抄翻技巧,如转包、过包、蹬加官、驮虎跳、双头人等。三是小排头或者是“小零碎”,大都是由短打武生或者是武丑使用,以此来展现人物角色灵巧、机敏、风趣的性格特征,具体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倒三点、猴提、加关、一盆花等,内容极其丰富。硬毯子功经常是以难度较高的挂串方式出现,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串小翻提”“串小翻”“虎跳前扑挂串”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种从高台翻下的筋斗表演形式,比如“前扑”“台蛮”“云里翻”等,俗称“桌子功”。戏曲演员通过连续不断翻筋斗的方式或者是高难度的筋斗动作,为戏曲艺术增添了无限的光彩,既展现了其鲜明的风格特征,又体现了戏曲艺术独特的表演技巧。因此,筋斗数量与技艺能博得台下观众的喝彩,从而将整场表演推向一个小高潮。
2.戏曲毯子功训练的重要意义
正如上文所说,毯子功的训练既可以加强演员动作的协调性,又能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和控制力,从而极大地“解放”演员身体的各个关节,由此实现整个身体速度、力度、柔韧、灵活、敏捷、耐力等身体素质之间的完美融合,最终达到四肢灵活、运用自如、造型挺拔、姿态矫健的视觉美感。除此之外,它还能使演员在舞蹈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呈现出鲜明的匀称、壮健、和谐之美等等。尤其是与那些没有经过毯子功训练的演员相比,专业演员在舞蹈表演上更加易于做到脚尖准确、轻盈自如,更能塑造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点,一方面推动了戏剧情节的顺畅发展;另一方面为戏曲艺术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二、戏曲毯子功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目前,戏曲表演过程中技巧运动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毯子功中筋斗翻腾的动作更是在不断地朝着高水平、高难度的方向发展。不仅筋斗之间的连接新颖独特,而且以身体围绕多转度、多轴、多周数的空翻转体的发展趋势,与以往的毯子功相比,难度有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演员还必须把这些高难度的单个筋斗动作串连起来进行表演,比如团身后空翻三周,直体后翻转体720°接回笼,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080°,团身前空翻两周加转体,后空翻两周接回笼等诸多高难度的动作。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戏曲毯子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使其具备翻筋斗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在戏曲毯子功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专项训练,而忽视了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比如传统教学把学生腰部训练的十分柔软,认为对“小翻”和“原地串小翻”十分有好处,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腹部肌肉的训练。然而,腹部肌肉好比是“铰链”,在毯子功的翻筋斗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打开与收缩的能力以及固定演员躯体的能力,是各种高难度筋斗动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具体的毯子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腰部、腹部的收缩、柔韧、固定、打开能力,上肢快速推起与支撑能力,下肢的跳、蹬、跑动的能力,躯干的平衡、协调、控制、反应与耐久能力等進行整体的训练。
其次,戏曲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师应当注重对戏曲毯子功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技法、教学规律的挖掘和使用。正如上文所说,很多教师常常把原有地上的教学方法挪移到软垫上进行筋斗教学,因此,并没有真正发挥软垫教学的功用。或者是,非常排斥基于教学辅助设施的戏曲毯子功训练模式。事实上,这种“排斥”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如何才能实现训练与实际表演之间的有效恰接呢?具体来说,戏曲表演艺术的教师应当注重对戏曲毯子功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技法、教学规律的挖掘和使用,尤其要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表演环境,能够很好地将训练中的技巧和表演感受顺利地应用到实际的舞台表演过程中去。
最后,戏曲毯子功的教师应当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注重各个阶段的动作质量,不进行超阶段的练习。一般来说,在进行具体训练的过程中,只有达到前一阶段的目标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基本功扎实了,以后的训练才能更加顺利,才能展现戏曲艺术的视觉美感和思想精髓。如果进行超阶段的练习,在毯子功教学与实际表演过程中往往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很多事实也告诉我们:练功中受伤的原因之一就是进行了一些能力不及或者是没有把握的动作技巧。
三.总结
毯子功作为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功之一,既可以加强演员动作之间的协调性,又能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和控制力,是戏曲技法、技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主要包括“抄功”和以教学辅助设施为基础的两种教学模式。然而,毯子功不仅难度较大,质量要求较高,而且还存在明显的危险性,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使其具备翻筋斗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同时还必须注重对戏曲毯子功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技法、教学规律的挖掘和使用,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以此来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陆建荣,王佩孚.《戏曲表演毯子功教材》.中国戏剧出版社.
[2]孙兴作.《戏曲武功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
关键词:戏曲艺术;毯子功;训练内容;教学方法
戏曲毯子功主要包括翻、腾、扑、跃、滚、摔等诸多舞台表演技艺在内的一系列表演技法。它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功之一,在现代戏曲教学中不仅承担着重要功能,而且也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
一、戏曲毯子功的训练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1.戏曲毯子功的训练内容
从训练内容的角度来说,当前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毯子功主要分为软毯子功和硬毯子功,或者是小筋斗与大筋斗两大类。软毯子功的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跌扑功,包括倒毛、小毛、窜毛、高毛、入水毛和扑虎等。除此之外,难度较大的还有小翻倒折虎、跺子高毛、小翻抢背等。二是走跤,这是一种典型的双人合作的抄翻技巧,如转包、过包、蹬加官、驮虎跳、双头人等。三是小排头或者是“小零碎”,大都是由短打武生或者是武丑使用,以此来展现人物角色灵巧、机敏、风趣的性格特征,具体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倒三点、猴提、加关、一盆花等,内容极其丰富。硬毯子功经常是以难度较高的挂串方式出现,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串小翻提”“串小翻”“虎跳前扑挂串”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种从高台翻下的筋斗表演形式,比如“前扑”“台蛮”“云里翻”等,俗称“桌子功”。戏曲演员通过连续不断翻筋斗的方式或者是高难度的筋斗动作,为戏曲艺术增添了无限的光彩,既展现了其鲜明的风格特征,又体现了戏曲艺术独特的表演技巧。因此,筋斗数量与技艺能博得台下观众的喝彩,从而将整场表演推向一个小高潮。
2.戏曲毯子功训练的重要意义
正如上文所说,毯子功的训练既可以加强演员动作的协调性,又能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和控制力,从而极大地“解放”演员身体的各个关节,由此实现整个身体速度、力度、柔韧、灵活、敏捷、耐力等身体素质之间的完美融合,最终达到四肢灵活、运用自如、造型挺拔、姿态矫健的视觉美感。除此之外,它还能使演员在舞蹈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呈现出鲜明的匀称、壮健、和谐之美等等。尤其是与那些没有经过毯子功训练的演员相比,专业演员在舞蹈表演上更加易于做到脚尖准确、轻盈自如,更能塑造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点,一方面推动了戏剧情节的顺畅发展;另一方面为戏曲艺术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二、戏曲毯子功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目前,戏曲表演过程中技巧运动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毯子功中筋斗翻腾的动作更是在不断地朝着高水平、高难度的方向发展。不仅筋斗之间的连接新颖独特,而且以身体围绕多转度、多轴、多周数的空翻转体的发展趋势,与以往的毯子功相比,难度有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演员还必须把这些高难度的单个筋斗动作串连起来进行表演,比如团身后空翻三周,直体后翻转体720°接回笼,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080°,团身前空翻两周加转体,后空翻两周接回笼等诸多高难度的动作。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戏曲毯子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使其具备翻筋斗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在戏曲毯子功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专项训练,而忽视了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比如传统教学把学生腰部训练的十分柔软,认为对“小翻”和“原地串小翻”十分有好处,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腹部肌肉的训练。然而,腹部肌肉好比是“铰链”,在毯子功的翻筋斗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打开与收缩的能力以及固定演员躯体的能力,是各种高难度筋斗动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具体的毯子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腰部、腹部的收缩、柔韧、固定、打开能力,上肢快速推起与支撑能力,下肢的跳、蹬、跑动的能力,躯干的平衡、协调、控制、反应与耐久能力等進行整体的训练。
其次,戏曲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师应当注重对戏曲毯子功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技法、教学规律的挖掘和使用。正如上文所说,很多教师常常把原有地上的教学方法挪移到软垫上进行筋斗教学,因此,并没有真正发挥软垫教学的功用。或者是,非常排斥基于教学辅助设施的戏曲毯子功训练模式。事实上,这种“排斥”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如何才能实现训练与实际表演之间的有效恰接呢?具体来说,戏曲表演艺术的教师应当注重对戏曲毯子功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技法、教学规律的挖掘和使用,尤其要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表演环境,能够很好地将训练中的技巧和表演感受顺利地应用到实际的舞台表演过程中去。
最后,戏曲毯子功的教师应当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注重各个阶段的动作质量,不进行超阶段的练习。一般来说,在进行具体训练的过程中,只有达到前一阶段的目标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基本功扎实了,以后的训练才能更加顺利,才能展现戏曲艺术的视觉美感和思想精髓。如果进行超阶段的练习,在毯子功教学与实际表演过程中往往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很多事实也告诉我们:练功中受伤的原因之一就是进行了一些能力不及或者是没有把握的动作技巧。
三.总结
毯子功作为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功之一,既可以加强演员动作之间的协调性,又能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和控制力,是戏曲技法、技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主要包括“抄功”和以教学辅助设施为基础的两种教学模式。然而,毯子功不仅难度较大,质量要求较高,而且还存在明显的危险性,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使其具备翻筋斗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同时还必须注重对戏曲毯子功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技法、教学规律的挖掘和使用,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以此来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陆建荣,王佩孚.《戏曲表演毯子功教材》.中国戏剧出版社.
[2]孙兴作.《戏曲武功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