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秋思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通,乍一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了李商隐的一句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勾起了我的无限向往。第一次看到灵通山是在同学赠送的照片里。师范毕业前夕流行写毕业留言及互赠照片作为留念,说来真巧,有三个同学送给我的照片都是在灵通山拍的,他们还都不是平和人。由此可见,上世纪九十年代,灵通山在漳州已经是名声在外了,而那时我还从未到过灵通山。第一次上灵通山是带着五岁的女儿去的,孩子懵懂好动,总担心有个闪失,一路上目光都落在她身上,灵通山对我来说只能是犹抱琵琶半遮脸,不识真面目。
  这个秋日与一群志气相投的友人相约登上灵通山,终于可以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徜徉。
  从青云宾馆出发,一路拾级而上,深秋的山风拂过山林草木,仿佛时时吟唱着清丽的小诗。清爽的凉意如藤蔓般蔓延,缠上衣裳,惬意无比。较之其他季节,天空越发高远,云朵越发淡薄,花朵逐渐稀少,枝叶逐渐疏落,秋日里所有的事物,都在做着删繁就简的事,却显得更为高洁,别有一番韵致。
  灵通山因最早满山枫树,因而得名大枫山,如今山中已存枫树为数不多。偶见枫树鹤立鸡群于这灵秀奇山,虽只一两株,明艳艳地立在众多树木之中,却也能教人一眼万里皆秋色,秋日光线越过枫树,变得暖意融融,仿佛故事里的遥远回忆。
  在这里,登山的人总是要被什么绊住,有时是有序罗列的奇峰,有时是鬼斧神工的怪石,有時是珠玉四溅的飞瀑,有时是古香古色的神庙,有时是朦胧缥缈的云海……这些灵气四溢的美景,灌醉了你的眼眸,迷幻了你的感觉,裹挟了你一段清甜的时光。
  灵通山以狮子峰、紫云峰、玉屏峰、栖云峰、擎天峰、大帽峰、小帽峰七峰著称。这些奇峰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不由让人赞叹天地造化之精妙。山峰是如此神秀,石头亦是千奇百怪、惟妙惟肖。观音布施、神龟探路、猛虎守峡、石蝉饮露……听其名,便能想象其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这些石头注入了鲜活的灵气,而名人雅士题字的摩崖石刻,更是赋予了石头隽永的内涵与神韵。
  林木葱郁纵深,石阶铺成的山路蜿蜒崎岖,一路,山泉涓涓,飞瀑涟涟。虽是少雨的秋季,我们还是看到了几处水势较大的瀑布。清澈的水流奔突而来,激荡而下,拍打着石壁,水花欢腾跳跃,颇有气势。这一路不绝于耳的泉鸣瀑响凸显得山林更加清幽,霎时将心中的尘嚣涤荡一空。
  灵通山上寺庙众多,最著名当属灵通岩寺。寺内神佛端坐,妙相庄严,信众如织,香火鼎盛,梵音袅袅。当手中的清香燃起,闭上眼,瞬间欲念消失,是非远离,睁开眼,云白风清,刹那间豁然开朗。经过梵音的浸润,整个人都柔和了。眼柔和了,见一山一水,都是诗;耳朵柔和了,听俗世之音,皆为歌唱;手柔和了,所触之处,皆能生花;心柔和了,便装下世间万千静好。
  到了下午,天彻底阴了下来。山间的云雾逐渐浓厚,蒸腾翻滚。站于高处眺望,似缥缈仙境,又似潮起浪涌,着实让人领略到了灵通四绝之飘云的魅力。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越往高处走,云雾越浓。走入云深处的人,衣衫鬓发俱湿,但眉目更清亮,心中油然而生万千诗情。
  背倚山林,面朝云海,从这里走出来的人,必定有大山的坚定与云海的磅礴。例如被称为“灵通之神”的黄道周。
  黄道周,明朝大学士。灵通山就是因他题写的“灵应感通”碑文而得名。黄道周20岁曾在灵通山读书,被贬职后回漳浦时又到灵通山,邀来徐霞客等名人好友,吟诗作赋。
  所有的景点中,我最向往的是黄道周读书处。在当地友人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一个石洞里。石洞很浅,置有几条简单的石凳,就在这极其简陋的环境里,黄道周面壁苦读了两年的诗书。站在石洞前,极目四望,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少年黄道周背负满满的书箱,深一脚浅一脚,从远处曲折的山路走来,走向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家在漳浦的黄道周为何要选择他乡的灵通山隐居,这与朱熹选择武夷山居住、办书院应是相通的吧。灵通的这一方奇山秀水给予他一种精神上的趋向与指引,像一盏灯,一束光。读书时,给他力量灵气,被贬时,抚慰了他受伤的心灵。他在《梁峰二山赋》一文里吐露出这样的心声:信清明之在躬,虽遁世其何闷乎?在这灵应感通的神山里,他把一个人的山河岁月过成了辽阔天地。
  游历至此,突然心生一念:垂暮之年,也要学深林高士,在灵通山上结庐而居,侍弄田园,亲近草木,逍遥自在。若干年后,倘若你在灵通山上,遇见一个苍颜鹤发的老妇,颤巍巍打开柴扉,邀你喝茶时,请不要诧异,那就是我——恋上灵通山的石婆婆。
其他文献
漳州的新華西路有一座古厝,要不是正门口的石碑“简大狮蒙难处”,时刻提醒路人,这是一个装满故事的房屋,大概没有几人会对它产生兴趣的。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着硬山式的屋顶,正门生生被彩绘纸挡住,展示给世人的只有东面和北面的围墙以及那屋顶。我是从高楼往下俯视,然后慢慢勾勒出它的全貌:条石墙基,三进土木结构的明清古建筑,前厅、过水廊房、大厅,占地约660平方米。硬山顶落满岁月的沧桑,重重围墙仿佛锁住了不
期刊
有时候,我们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却发现看到的还是同样的风景,遇到的还是同样的人。  我生长于水仙花之乡——漳州。因乡爱花,我好在冬季养水仙。整个冬天,我每天凝视它,看着它从一个泡在浅水中的不起眼的球茎,长出根系,萌发新芽,抽长绿叶,结出花苞,在春节喜庆之日,同时绽放,秀丽夺目,香气盈室。  在我心目中,水仙是至柔至弱,又至纯至洁之花。它只需一碗清水,不沾一尘一土,宛若仙子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其花素洁
期刊
第一次看海是在东山岛,二十多年前的夜晚。海洋与苍穹的浩瀚无缝连接,人类有限的视线无法完全囊括这海天一色。一轮大圆月贴在天空。我从来没见过在海面上的月亮,没见过它如此明亮而且硕大浑圆,这样的月陌生且惊艳。“海上生明月”的作者张九龄一千多年前是不是也站在这样的夜晚,看着这样的海和天空才有了那千古绝唱。浪涛一波一波,一环一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只渔船像是从海里长出来一样,越来越大,船上的渔火也越来越
期刊
[摘要]斯科特命题是耶鲁大学的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 Scott)通过对多个国家宏大社会工程进行分析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即由“国家亲自导演”的“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总是失败的。德吉新村的移民搬迁同样也是一项由“国家亲自导演”的“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其目的是通过移民搬迁帮助这部分农村居民摆脱贫困的困扰。通过对德吉新村所做的田野调查进行专项研究,并对斯科特命题的逻辑进
期刊
小园昨夜新绿  叶尖晨露悄悄物语  细数白天与黑夜更替  每一天日出都自带光芒  每一次扬帆都充满希翼  漂泊的旅人  身披万道霞光  胸怀故土何处不是归途  假如澳角浪花错过高原的风  一切的亏欠  应该都可以偿还  情怀可以佐证  引吭高歌的灵魂  可以横扫魑魅  虽然梦境也有荒凉  尽管前路仍然荆棘  心存慈悲化作公平正义  最不可触碰的痛  是帆船对礁石航标的感激  彼此温暖却又不能相互触
期刊
[摘要]土家族有着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特别是丧葬仪式——道场。而彭水道场,是融溶了儒家忠孝观、释家轮回观以及佛教思想的一种宗教仪式活动,主要用于丧事祭奠超度亡灵,是彭水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民族语言习俗的渗溶,极具地域民族特色。在道场仪式当中,几乎都是以敲唱的形式为主,道场中所唱的《满庭芳》、《柳含烟》、《南乡子》等词牌和旋律以及他们的唱腔与仪式形式结合在一起,极具表演性,都是非常有特色的
期刊
漳州建郡千年,只有一名土生土长的状元林震,这是长期以来漳州各界普遍的说法,所以林震的家乡长泰由此称之为“状元故里”。其实在探寻与疏理漳州千年文脉的过程中,笔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林震,漳州其实还出过一名鲜为人知的状元,那就是宋元时期的黄思永,略有不同的是,他所获的状元全称叫“释褐状元”,由于其处于宋末元初的大动荡年代,史料缺失,史志对其事迹记录甚少,甚至连所中状元是属于宋朝还是元朝,史志中都曾多次反转
期刊
山城明清时期就是南靖县的一个集贸中心。当时,山城街道的名称是从商业的角度来取的。如圩头街、圩尾街、麦仔街、杉行街、橄榄街、羊肉街、猪仔场、柴仔街、草仔街、盐馆街、桶仔街等街道的名称都与它所经营的东西有关。旧时山城就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直到1938年县治由靖城迁到山城。那些明清老街才改了名。如盐馆街、羊肉街和圩尾街连接起来改称民主路。庙后街改称大同路。麦仔街和桶仔街连接起来改称新民路。草仔街改称民治路
期刊
张惟方是明朝人。明朝平和琯溪人。  张惟方在《平和县志》有传,这实属不易。无论是平和建县之初的一万五千多人,还是现在的六十多万人,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只言片语的已是不多。有关张惟方的记载也就不可能长篇大论,我们只能从这些只言片语寻找和解读张惟方的片段。  清朝黄许桂编撰的道光版《平和县志》,有几个地方留下张惟方的名字。没有有关张惟方出生于什么时候的记载,张惟方哪一年去世,也没有明确记载。有关张惟方明确
期刊
[摘要]《中国西南的族群之路》是斯蒂文·郝瑞教授族群研究的代表作,在此书中他将凉山彝族地区不同群体的族群性划分为四种模式,并对四种族群性模式的成因进行对比和解释。通过对此的解读和思考,希望能对郝瑞的族群理论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对理解西南族群关系以及处理当前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斯蒂文·郝瑞;族群;族群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