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实质在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所以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体现在于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核心前提在于培养学习兴趣。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地位;兴趣
语文教学,该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学和教研实践使我深刻意识到,主体地位的根本体现在于主动学习,动学习的核心前提在于培养学习兴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必须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兴趣——主动——主体。
一、兴趣,动力之源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无独有偶,我国也有一句相应的俗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要,就会自发地产生学习动力。所以兴趣的培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通过灵活多样的激发手段,让学生“乐学”。
1. 魅力激趣
教师学高身正,举止落落大方,语言风趣幽默,书法潇洒美观,普通话标准流利,自然会产生无穷的人格魅力,自然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 情景激趣
克鲁姆(H·J·Krumm)说:“成功的语文教学应在课堂里创造更多的情景。”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激趣的手段多种多样,通过电化教学手段,播放课文的录音、播放课文的录像,利用幻灯片反映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也可以较好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3. 容错激趣
我们看过很多这样的场面:学生回答问题一有错误,教师立刻就打断,纠正过来,直到纠正所有的错误为止。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回答问题的勇气是极其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呵护的,他们既希望表现自己,又害怕出错而不敢去尝试。这时,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宽容尤为重要,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主动,成功之路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他们的学习行为也会积极主动起来。主动学习是成功的内因,但主动动机并不等于主动能力,教师应从课前、课内、课外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主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方面的指导,以培养学生高效主动学习的能力。
1. 课前主动
课前主动学习的培养主要是抓预习。学生根据导学目标,知识拱桥和学法点拨,在课前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做好准备,以掌握听课主动权,提高听课效率。有些学生学语文课时感到很吃力,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其原因一是没有很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听课的盲目性和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明显不佳。只有搞好预习才能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把握新课的重点、难点,达到学习的目的。为培养学生良好地课前自主探究习惯,教师还要认真检查预习效果。
2. 课内主动
学生在课内的表现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课内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主动学习?(1)教师要发扬课堂民主,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作为学习辅导者,在课堂内不能高高在上,而要与学生进行方面的交流,包括目光交流,以感染学生,激活其主动意识。(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趣味性和发散性。提问时,教师要延缓评论、容多纳异,让学生发散思维得到充分训练。(3)课堂交流活动中,减少这样做那样做的规定,尽量多给学生选择,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学生就能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参加交流活动,尽量发挥出最高水平。
三、主体,发展之本
1. 终身学习意识是前提
意识的培养不应该是“疾风知暴雨”,而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化雨春风。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1)“师夷长技”自古就是提高民族创新力的重要条件,尖端科技的发展使国际协作更重要,加入WTO和宽带网进千家万户,使世界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这些都需要扎实的语文基本功。(2)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使新旧知识的更替周期越来越短,以至于知识更新经济的“形象代言人”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3)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既有稳定性,也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汉语词汇和语用习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所以,语文学习“一劳”难以“永逸”,必须终身学习,终身提高。
2. 自主探究能力是保障
自主探究是“学案导学”的灵魂,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以“学法”为中心,设计教“学法”的新思维,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了主体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主体持续發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1)自我认识语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语文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怎样才能学好语文。(2)自我定向,确立和把握目标,避免学习过程中不同相关的事物,学会从单一的教科书向更丰富的语言材料拓展。(3)自我管理,有意识地寻找练习机会,争取一切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条件,尽可能减少不利于因素。(4)自我评价,对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进行诊断,对所取得的进步进行评估。(5)自我发展,对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自我激励,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确立进一步的目标,不断创新。
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发挥其协调、促进和指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他们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是他们发挥主体能力的后盾,使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充满信心,才能真正地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在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地位;兴趣
语文教学,该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学和教研实践使我深刻意识到,主体地位的根本体现在于主动学习,动学习的核心前提在于培养学习兴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必须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兴趣——主动——主体。
一、兴趣,动力之源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无独有偶,我国也有一句相应的俗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要,就会自发地产生学习动力。所以兴趣的培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通过灵活多样的激发手段,让学生“乐学”。
1. 魅力激趣
教师学高身正,举止落落大方,语言风趣幽默,书法潇洒美观,普通话标准流利,自然会产生无穷的人格魅力,自然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 情景激趣
克鲁姆(H·J·Krumm)说:“成功的语文教学应在课堂里创造更多的情景。”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激趣的手段多种多样,通过电化教学手段,播放课文的录音、播放课文的录像,利用幻灯片反映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也可以较好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3. 容错激趣
我们看过很多这样的场面:学生回答问题一有错误,教师立刻就打断,纠正过来,直到纠正所有的错误为止。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回答问题的勇气是极其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呵护的,他们既希望表现自己,又害怕出错而不敢去尝试。这时,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宽容尤为重要,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主动,成功之路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他们的学习行为也会积极主动起来。主动学习是成功的内因,但主动动机并不等于主动能力,教师应从课前、课内、课外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主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方面的指导,以培养学生高效主动学习的能力。
1. 课前主动
课前主动学习的培养主要是抓预习。学生根据导学目标,知识拱桥和学法点拨,在课前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做好准备,以掌握听课主动权,提高听课效率。有些学生学语文课时感到很吃力,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其原因一是没有很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听课的盲目性和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明显不佳。只有搞好预习才能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把握新课的重点、难点,达到学习的目的。为培养学生良好地课前自主探究习惯,教师还要认真检查预习效果。
2. 课内主动
学生在课内的表现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课内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主动学习?(1)教师要发扬课堂民主,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作为学习辅导者,在课堂内不能高高在上,而要与学生进行方面的交流,包括目光交流,以感染学生,激活其主动意识。(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趣味性和发散性。提问时,教师要延缓评论、容多纳异,让学生发散思维得到充分训练。(3)课堂交流活动中,减少这样做那样做的规定,尽量多给学生选择,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学生就能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参加交流活动,尽量发挥出最高水平。
三、主体,发展之本
1. 终身学习意识是前提
意识的培养不应该是“疾风知暴雨”,而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化雨春风。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1)“师夷长技”自古就是提高民族创新力的重要条件,尖端科技的发展使国际协作更重要,加入WTO和宽带网进千家万户,使世界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这些都需要扎实的语文基本功。(2)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使新旧知识的更替周期越来越短,以至于知识更新经济的“形象代言人”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3)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既有稳定性,也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汉语词汇和语用习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所以,语文学习“一劳”难以“永逸”,必须终身学习,终身提高。
2. 自主探究能力是保障
自主探究是“学案导学”的灵魂,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以“学法”为中心,设计教“学法”的新思维,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了主体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主体持续發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1)自我认识语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语文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怎样才能学好语文。(2)自我定向,确立和把握目标,避免学习过程中不同相关的事物,学会从单一的教科书向更丰富的语言材料拓展。(3)自我管理,有意识地寻找练习机会,争取一切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条件,尽可能减少不利于因素。(4)自我评价,对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进行诊断,对所取得的进步进行评估。(5)自我发展,对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自我激励,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确立进一步的目标,不断创新。
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发挥其协调、促进和指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他们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是他们发挥主体能力的后盾,使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充满信心,才能真正地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