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存在的教学障碍及解决途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问题设置、探究能力、趣味性三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题教学面临的障碍,并通过丰富问题设置形式、营造探究氛围、提高课堂趣味性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应用题的地位非常重要。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公式等灵活运用,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当前在应用题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应用题中的内容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出问题所在,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的教学障碍
  1.问题的设置形式单一
  当前,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上,大部分问题都是文字形式,同时解题的思维相对固定,因此课堂教学相对呆板。模式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当学生遇到看图题、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数学应用题时,常常无从下手,长期下去,不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
  2.学生探究能力不足
  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语言的生动性不足,同时数学问题的设置每有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是学生思维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应在应用题教学上为学生设置研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3.趣味性低
  部分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上过于重视学生成绩,重点内容只是向学生讲解题型的解决技巧,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设置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题的体现形式大部分为文字形式,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题的体现方式有很多,大多数时候,其可隐含在图形、图片、表格当中,因此,要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置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这样的一个“看图解决问题”的应用题时,题中没有文字叙述,只是给出一盒无盖的长方形礼品盒,其中长为12cm、宽为8cm,盒子的旁边放置一条长度为60cm的彩带。首先,笔者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图中的所有信息;然后为学生设计问题“要让彩带能够绑住盒子,盒子的高度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通过不同的情况展开这类问题的分析。最后,笔者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可从彩带不同的捆绑方式为出发点,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意问题的设置方面应贴合实际,以生动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教学情景。通过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问题,为其提供解题思路,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实际的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2.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营造探究性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设计问题时,可将题干中的一部分内容去掉,让学生进行补充,或者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提问方式等。在课堂上划分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之后给出答案。
  例如,某服裝厂使用传统的裁剪方式,制作一件衣服需要3.2米布料,当改良裁剪方式后,现在制作每件衣服只需布2.8米。那么原来能做791件衣服的布料,现在能做多少件?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看看这道题是否有其他的提问方式。学生通过讨论之后,能够提出“总共有布料多少米?”“这些布料使用新的裁剪方式能做多少件衣服?”等问题。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思考应用题的思维,而且还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某食堂运来一些土豆,原计划1天吃50kg,30天吃完,后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修改,新计划比原来每天多吃10kg?此时可将问题设置成开放类型,由小组互相讨论、探究学习,经过学生讨论,能够给出“原有土豆多少千克?”“按原计划能吃多少天?”等问题。
  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不但能锻炼思维,而且还能打消学生在应用题学习方面“畏难”的心理。此外,当学生给出讨论结果时,教师可按照问题的有效性给出合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自信心。
  3.提高课堂趣味程度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可在讲解应用题时加入游戏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呈现更加新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应用题有更直观地理解。通过这些方式可提高课堂的趣味程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数学课堂,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2]。
  综上所述,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障碍,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数学问题,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提高课堂趣味程度等方面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揭西县南山镇南山小学 广东】
其他文献
4 人才培养德国社会教育的普及程度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她的343所国家大学里,有超过180万的大学生在学习.德国实行不间断的普通职业教育方法,包括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在很多
以SQJ501Ni在带陶瓷衬垫立向上焊的焊缝韧性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焊接热输入、焊接道次与焊缝金属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每层两道的焊接工艺,使对接焊缝中心部位全部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数学史没有很好的导入数学课堂教学。本文通过剖析数学史导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提出一些具体的导入方法。  自古以来,人们对数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它是一种文化;数学这门学科的开设也是为了将数学文化发扬光大。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数学文化的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一味地追求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且由于传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合作学习将大大提高自身的实践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乐趣的开放性课堂,对于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相应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创建有针对性的情境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习到课堂上的知识,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知识积累,提供重要的经验支持,由此可见,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创建情境化的课堂,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效果,能够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