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之间——重读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理论“反思”

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制定,在术语上的标志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的出现。那么,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使用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就可以看作这样一个理论范畴。它标志着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总体分析。然而,在工资、阶级对抗等问题上,这一分析与《资本论》仍然存在明显差别。针对1848年革命退潮之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马克思从意识形态在社会形态中的作用、资产阶级经济学有关银行和货币危机背后的资本本质、工资变化与工人阶级
其他文献
对在北京地区屋面上固定角度安装(目前光伏发电应用中最常见的安装形式)的非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进行了近二年的数据采集,纪录了北京地区温度数据和太阳电池阵列的实际发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中药加激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79.4%,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病变明显改善,视力
《论马克思的方法论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年鉴》,2010专文,简称《主义》)说:马克思赞成"消灭哲学"和倡导"历史科学",同时又"多次声言自己的理论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相反,是唯物主义的
就人的社会化这一问题,存在两方面关键节点,一是个体自身问题的出现和改善,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问题。就个体自身的问题来说,我们从个体个性的缺失与获得、个体需要的满
传统价值、西方价值和新型价值相互杂糅,新型价值渐成主流是当前我国社会人们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这种状况通过影响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内在结构和文化国力的提升等,对新时代
在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方法论中,基于实事求是的实践观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在新时代,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归根结底都源于信仰的缺失、信念的动摇。系统地阐述信仰信念这个问题,
坚持辩证思维、反对形而上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思考治国理政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文章结合辩证思维的"联系""整体""矛盾""相对""暂时"等
《资本论》不是一部纯粹的经济学著作,不能仅从经济学的视角阐释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政治经济学的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并不是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阶段相对短暂,并有和平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