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滴滴出行宣布与英国石油公司(BP)达成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新能源车充电站网络。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但充电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不足仍旧是制约其发展的痛点之一。滴滴出行正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痛点中的商机。
眼下,在新能源车充电市场,各路资本正竞相入局,上演了一场雷霆乍惊的争夺战。
硝烟弥漫的竞争态势
今年以来,不少资本开始掘金新能源车充电市场。一时间,新能源车充电市场硝烟弥漫,争夺战打得惊天动地。
传统车企一马当先。各大汽车厂商拥有灵敏的市场嗅觉,就在今年7月中旬,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星星充电,在江苏常州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力图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的后市场一端夺得先机。
造车新势力野心勃勃。继蔚来、小鹏之后,威马联手特来电自建充电桩,造车新势力也在充电市场抢占地盘。特别是特斯拉,已经在全球各地建立超级充电站1533座,超级充电桩近1.4万个,后续特斯拉超级充电桩数量还将继续翻倍,达到2.3万个,充电服务范围可辐射至90%~95%的特斯拉用户。而在今年的5月份,特斯拉还官宣发布消息称在今年的年底会将第三代V3超级充电桩引入中国市场。
大型房企半路杀出程咬金。半年前,恒大建立了恒大智慧充电子公司,主营充电桩的技术研发、设施设计与运营。7月底,恒大智慧充电宣布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以社区为基点,计划以一种比私人充电桩更智慧、更简便的方法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难题。
能源巨头更是跨界搅局。英国石油公司在全球18个国家拥有超过18700个1.87万座加油站及便利店。该公司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最为迅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英国石油在中国拥有重要且快速增长的业务,与滴滴的合作将加速其在中国电动车领域的布局。
背后的政策动因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是一个车用能源转型的过程。自2010年之后,车用能源从传统油气到锂电的电气化转型趋势越来越清晰。而中国已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30年,中国8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将在最终目的地、停车场和充电站完成。
在此形势下,资本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钻。
但是背后的政策动因又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各路资本纷纷布局进入这个领域,与政策方面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早在2016年初,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旨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2016-202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奖补。
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指出,地方补贴政策在2019年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理性迎候爆发式增长
目前,新能源汽车实际保有量与充电桩数量之间的比例仍有较大缺口。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0万辆,同比增长30%。这一数据背后是充电基础设施会呈体量式爆发增长。
另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00.2万台,同比增加69.3%。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求新住宅停车位100%建设或预留充电桩。
这意味着,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充电桩市场将在2030年达到5500亿元市场规模,未来几年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由于充电设施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产业属性,大部分文件为多部委联合发布,在中央部委多部门协同下,相继协调解决了充电设施规划、建设、财政奖补、电价、标准实施、互联互通等多个方面的产业难题,有力地支撑了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
面对即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包括资本在内的各方都要有点理性,切勿蜂拥而上。中国市场的有些事情往往是前脚踩油门,后脚又踩刹车,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
这其中关键是政府要有统一规划,在宏观布局上要有指导,企业要量力而行。总结以往的教训,如果充电设施建设没有好的规划控制和布局工作,不在技术、规范、标准、资金实力等方面设置一定的门槛,势必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诸如新的重复投资、恶性竞争、跑马圈地等。
再就是必须把补贴与建设标准、建设规范、建设条件以及使用效率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充电效应给予补贴,而不是依据投资者的投资计划掏钱。以往新能源车补贴就出现弄虚作假,以虚张声势的立项套取补贴的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充电项目很适合PPP模式,政府牵头,引入民間资本,将新能源车充电市场纳入民生补短板范畴,这样可减少民间资本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但充电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不足仍旧是制约其发展的痛点之一。滴滴出行正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痛点中的商机。
眼下,在新能源车充电市场,各路资本正竞相入局,上演了一场雷霆乍惊的争夺战。
硝烟弥漫的竞争态势
今年以来,不少资本开始掘金新能源车充电市场。一时间,新能源车充电市场硝烟弥漫,争夺战打得惊天动地。
传统车企一马当先。各大汽车厂商拥有灵敏的市场嗅觉,就在今年7月中旬,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星星充电,在江苏常州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力图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的后市场一端夺得先机。
造车新势力野心勃勃。继蔚来、小鹏之后,威马联手特来电自建充电桩,造车新势力也在充电市场抢占地盘。特别是特斯拉,已经在全球各地建立超级充电站1533座,超级充电桩近1.4万个,后续特斯拉超级充电桩数量还将继续翻倍,达到2.3万个,充电服务范围可辐射至90%~95%的特斯拉用户。而在今年的5月份,特斯拉还官宣发布消息称在今年的年底会将第三代V3超级充电桩引入中国市场。
大型房企半路杀出程咬金。半年前,恒大建立了恒大智慧充电子公司,主营充电桩的技术研发、设施设计与运营。7月底,恒大智慧充电宣布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以社区为基点,计划以一种比私人充电桩更智慧、更简便的方法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难题。
能源巨头更是跨界搅局。英国石油公司在全球18个国家拥有超过18700个1.87万座加油站及便利店。该公司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最为迅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英国石油在中国拥有重要且快速增长的业务,与滴滴的合作将加速其在中国电动车领域的布局。
背后的政策动因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是一个车用能源转型的过程。自2010年之后,车用能源从传统油气到锂电的电气化转型趋势越来越清晰。而中国已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30年,中国8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将在最终目的地、停车场和充电站完成。
在此形势下,资本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钻。
但是背后的政策动因又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各路资本纷纷布局进入这个领域,与政策方面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早在2016年初,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旨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2016-202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奖补。
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指出,地方补贴政策在2019年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理性迎候爆发式增长
目前,新能源汽车实际保有量与充电桩数量之间的比例仍有较大缺口。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0万辆,同比增长30%。这一数据背后是充电基础设施会呈体量式爆发增长。
另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00.2万台,同比增加69.3%。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求新住宅停车位100%建设或预留充电桩。
这意味着,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充电桩市场将在2030年达到5500亿元市场规模,未来几年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由于充电设施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产业属性,大部分文件为多部委联合发布,在中央部委多部门协同下,相继协调解决了充电设施规划、建设、财政奖补、电价、标准实施、互联互通等多个方面的产业难题,有力地支撑了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
面对即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包括资本在内的各方都要有点理性,切勿蜂拥而上。中国市场的有些事情往往是前脚踩油门,后脚又踩刹车,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
这其中关键是政府要有统一规划,在宏观布局上要有指导,企业要量力而行。总结以往的教训,如果充电设施建设没有好的规划控制和布局工作,不在技术、规范、标准、资金实力等方面设置一定的门槛,势必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诸如新的重复投资、恶性竞争、跑马圈地等。
再就是必须把补贴与建设标准、建设规范、建设条件以及使用效率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充电效应给予补贴,而不是依据投资者的投资计划掏钱。以往新能源车补贴就出现弄虚作假,以虚张声势的立项套取补贴的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充电项目很适合PPP模式,政府牵头,引入民間资本,将新能源车充电市场纳入民生补短板范畴,这样可减少民间资本的盲目性和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