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逐渐表现出复杂特征,要求行政机构在管理效率上不断提升。而该目标的实现关键取决于公务员的素质能力,但现行基层公务员整体素质能力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能力建设中相关制度如考核制度、任免制度等处于缺失状态,极大程度上阻碍公务员能力的提高。对此,本文将基层公务素质与能力的相关概述、建设中的问题与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公务员综合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建设
  前言:作为公务员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基层公务员本身处于行政管理活动第一线,是维护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纽带。一旦基层公务员未能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将使整个政府形象受到影响。现行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中,仍有较多激励不足、机制缺失、能力素质标准不完善等弊病,整体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特点,要求采取相关的完善策略。因此,本文对如何提升基层公务员综合能力素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的相关概述
  关于基层公务员素质,根据以往学者研究主要将其界定在:行政职能履行、公共事务管理、公务员展示的知识技能与个人品质等。有的学者认为是公务员实践活动中的思想行为、心理与生理特征表现等,如人际关系能力、组织能力等。需注意的是,区别于中高层公务员,基层公务员的素质可细化为身心素质、技能性素质以及政治信仰素质等。其中在身心素质方面,主要指公务员行使政治职能中表现出的情绪自控能力、身体适应能力等;技能性素质包括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与想象力等;对于政治信仰素质,公务员应做到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以及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等。另外,在公务员能力方面,可将基层公务员能力细化为:沟通能力、协调控制能力、知识汲取与输出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做好公务员素质能力建设,对推动公务员队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社会稳定发展等可起到突出作用[1]。
  二、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分析
  (一)公务员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问题
  尽管近年来公务员队伍建设步伐较快,但基层公务员在素质上仍难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保持同步,基层公务员整体专业技能、文化素质仍处于偏低状态。有学者对国内某县区单位基层公务员学历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中专及以下学历公务员比重可达到30%左右,而大专学历比重为46.5%,仅有小部分为本科以上学历,尤其在乡镇街道中,学历偏低问题更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文化素质不高是当前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同时,基层公务员在专业知识上也表现为更新缓慢、知识老化等问题,无法与现代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相适应。加上公务员其他相关知识如法律、财税以及管理等处于缺失状态,在实践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力不从心状态。另外,公共服务意识的缺失也是当前基层公务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该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极多,以孟连“7.19”事件为例,基层公务员在处理中,忽视对群众与企业关系的协调,最终造成事件朝恶性方向发展。充分说明公务员公共服务意识的缺失,其成为事件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性因素。综合来看,现行基层公务员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务员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以及公共服务意识较差等方面[2]。
  (二)基层公务员培训供给问题
  有效的培训活动是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但现行基层公务员基层建设中,培训问题仍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第一,培训观念问题。对于大多基层公务员培训活动,仍将培训指导思想界定在根据上级学习要求开展培训活动,整个培训思想表现出明显的总体性、统一性特点,却未做好人才差异性区分,加上大多公务员潜意识中认为培训活动的开展只为应付培训任务,“走马观花”态度表现极为明显。第二,培训方式问题。现行基层公务员培训工作,所应用的方式仍以单向灌输或自主学习相关资料等形式,更易使基层公务失去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第三,培训内容问题。现行基层政府为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在管理职能上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要求培训中仍围绕这些职能内容等为主,如政策性内容、政治内容等,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都较差,很难满足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培养要求。最后,培训中师资力量问题。现行担任基层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多以行政学校教师为主,这部分教师所掌握的理论内容多较为陈旧,加上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很难为公务员提供有效指导[3]。
  (三)基层公务员能力考核与评价问题
  关于基层公务员考核,其涉及的内容应集中表现在廉、绩、勤、能与德等方面,而非以“才”对公务员综合能力进行判断。然而从现行基层公务员能力评价现状看,其标准大多界定在以文凭作为公务员知识水平的判断、以年轻作为评价尺度、以学历作为能力判断标准。这种评价考核方式下,完全忽视公务员的综合能力,如公共服务意识等。这样基层公务员日常工作中,也难以对自身的工作质量进行界定,更无谈及改善工作质量。事实上,当前较多发达国家对公务员评价考核,多将个人能力、工作业绩、思想意识等作为标准,其不仅可作为基层政府考核公务员的标准,且可为公务员日常工作活动提供指导。因此,当前能力评价考核问题,成为制约基层公务员综合素质建设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
  (四)管理机构问题
  关于基层公务员管理机构,其作为当前高素质公务员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也存在较多弊端。首先,管理机构自身方面。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选取某市为例,在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中,直接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替代原有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并以“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作为科室管理名称,且有四名行政编制,这种形式下对于区属单位中较多基层公务员的管理,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整个管理工作完全流于形式,可见管理机构自身问题较为明显。其次,管理机构中的人员素质不高。通常管理机构中的从业人员本身以公务员为主,这部分公务员在管理理论知识上多处于缺失状态,很难在实践操作中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最后,各基层单位人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一般单位人事管理人员在工作任务上主要表现为协助公务员管理工作、办公室行政管理等方面,要求其业务能力较为突出。但部分基层单位多将重点置于业务层面,公共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较多被安排到人力管理岗位的公务员多以能力素质差、业务操作不熟练等人员为主,这样便制约整个公务员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5]。   三、基层公务员能力与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
  (一)从相关制度角度
  我国近年来关于公务员管理方面,出台较多相关政策,将福利保险、培训、奖惩、任免、考核等较多内容纳入其中,一定程度上推动公务员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然而因配套法规政策的缺失,仍使制度表现为明显的“粗放”特点,无法满足基层公务员管理要求。以其中的基层公务员晋升问题为例,由于相关法律中对主任科员数量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公务员晋升将极为困难。例如,基层单位中有4个科级领导职位,20名行政编制,若根据相关规定,仅需进行两个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职数的设置,充分说明16个职务内能够晋升的将仅有两名。这种情况下,基层公务员在晋升方面很难得到鼓励,在日常工作中便会表现出明显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状态[6]。
  (二)从基层公务员自身角度
  公务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使其自身工作压力不断减小,故将精力转移至升迁、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降低对自身素质能力的要求。可见,公务员素质相对较低,与其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联系密切。目前,我国公务员类型主要集中在综合管理方面,而其它专业型、技术型的公务员人数相对较少。针对公务员素质低的种种现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公务员岗位设置方面,存在人岗不匹配的问题。例如:将技术型公务员安置于管理岗位中,既不能使公务员大展拳脚,又难以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的积极作用。其次,公务员招录环节中,由于招录人数有限,只能录取少数专业人员,并且短期内将公务员上调,导致其基层基础较为薄弱。再次,公务员单位申请招考人才时,由于审核流程多而严格,导致诸多单位未能得到招考指标,难以满足自身发展对公务员人才的实际需求。最后,公务员岗位设置中,存在“所学非所用”的问题,如管理型人才占据技术型岗位,而技术型人才则被指派做其它类型工作[7]。
  (三)从行政文化角度
  传统封建社会计划集权体制下,社会群众整体特征表现为依附权威、崇拜权威,较多个人专断、权力集中等问题极为明显,对于行政组织提出的要求或政策,民众多会出现被动接受状态。而在当前社会开放与发展背景下,群众权利意识、自主观念等不断增强,更倾向于对自身利益进行维护与改善。在这种背景下,各层级行政主体为满足群众诉求也会在日常管理事务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改变,而基层人员作为日常工作的主体,其自身素质与能力也需不断提高,一旦个人素质能力与当前群众需求、行政工作要求相脱离,便会表现出素质与能力不足现状。由此可见,当前行政文化的变化,对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8]。
  四、提升基层公务员综合素质的具体路径
  (一)基层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加强
  制度完善中,主要需从两方面着手,即:第一,在考试录用制度方面进行完善。尽管当前我国在基层公务员录用考试方面不存在漏洞较多、程序不严谨等问题,但实际录用考核方面仍不够完善,较多素质不高人员很容易在考核中蒙混过关。因此,在考试录用制度完善中应注意在原则上以公平择优、公开竞争为主,且在考核中应注重对人员才、德两方面进行考察,判断公务员综合素质能够满足岗位要求。第二,激励机制的健全。在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中,应注意做到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在具体完善过程中,首先需认可公务员“经济人”特性,基层公务员本身也体现出经济人特性,若其个人利益难以得到满足,便可能出现以权谋私,追求“灰色收入”等现状。所以,实际落实激励机制中,应注意在福利待遇方面进行完善,可考虑将公务员自身能力与工资相挂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需注重采取道德激励方式,尽可能使公务员在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不断加强。此外,在激励机制完善中,要求使公务员工作满意度逐渐提高。该目标的实现可细化为:①根据考核与测评结果,做好公务员职位的安排,尽可能实现人尽其才的目标,保证公务员素质与其所处的职位相适应;②对工作内容进行改善,在岗位设置合理的基础上做好工作难度的控制,可通过工作挑战性的提高使公务员积极性得以提高;③在决策、参与范围上进行扩大,可使公务员享受更多工作自主权,这样工作满意度自然会得到提高[9]。
  事实上,激励机制完善中,也可考虑将培训内容融入其中。针对现行基层公务员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如在培训方式上,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方式,可考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将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利用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等适时向公务员传授,能够改变以往讲授过程中公务员培训兴趣缺失的现状。而在培训内容方面,也可考虑将政治理论知识与实事内容相结合,这样基层公务员可直接在分析实事内容中利用先进的政治理论作为指导。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才可使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得以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更有动力[10]。
  (二)基层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基层公务员本身处于公共行政岗位上,其客观责任不会随公务员个人意志而转移,应以法律需求、社会需求与组织需求为依据,使自身责任得以明确。其中的客观责任首先表现在公务人员需严格按照政府指示工作,对上级负责。该责任内容,要求基层公务员做到履行岗位职责,不失职,不越权。假定基层公务员、机关各部门、政府内部未能在岗位责任方面进行明确,便会有失职行为、侵权行为产生,所以岗位职责需进一步明确,确保公务员能够认真履职。其次,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求对法律制度负责。该部分内容中,要求基层公务员能够对行政法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确保自身行政工作中能够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与职责。同时,基层公务员需保证自身在履行工作责任的基础上,遵守相应的职业操守。最后,基层公务员需坚持对公民负责的原则。现行较多基层公务员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公共服务意识缺失方面,如工作中的假公济私、玩忽职守等实质都为服务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提升自身素质能力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对群众负责,自觉抵制自私自利、腐败专制等思想[11]。   (三)行政文化环境的构建
  良好的行政文化环境是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实际进行行政文化构建中,首先应考虑从电子政务环境方面着手。现行基层政府单位信息化建设中,逐渐考虑电子政务的快速建设,而作为建设的主体,基层公务员也会在该环境下受到熏陶,所以需考虑在电子政务环境培育中,做到社会行政文化环境先行,使公务科技文化素质、道德作风建设以及政治思想素质等方面不断加强。其次,在行政文化环境构建中应考虑将廉政建设引入其中。而廉政环境的构建关键在于有监督工作作为保障,所以基层公务员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做到群众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以及党内监督等,其对于惩治腐败、依法行政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可使党风廉政建设得以加强。除此之外,行政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做到行政管理现代化,其主要指在实际开展公务员管理工作中,应做到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可考虑吸收更多先进的外来文化,这样可使整个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对推动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可起到突出的作用[12]。
  结论:公务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提高基层政府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实际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中,应正确认识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的基本内涵,立足于当前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基层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加强、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行政文化环境的构建,使整体建设水平得以提高,为基层政府单位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海旭. 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赵伟.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务员素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3.
  [3]袁媚. 我国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4]曹彦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D].河北大学,2014.
  [5]李佳. 服务型政府视野下的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14.
  [6]迟英翔.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基层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7]赵丽娅. 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问题及对策[D].云南大学,2011.
  [8]张羽希.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9]郭玲玲. 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探析[J]. 时代金融,2013,20:221+228.
  [10]郑娜. 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基层公务员管理服务能力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
  [11]杜娟. 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
  [12]吴美娜.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务员能力建设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旅游活动,是世界旅游开发与发展的一种方向,随着国内生态旅游的引入与兴起,生态旅游的开发强度和范围不断扩大,游客接待量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旅游区发展生态旅游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然给景区旅游业的健康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旅游展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就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各方面的预测显示,受到多方面原因约束,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而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从国际经验借鉴入手,论述了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以及当前的发展瓶颈与巨大潜力,以及从供需角度等视角,提出相应的推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借鉴意义  国以农为本
期刊
一、制造业一线员工概述  (一)制造业一线员工的界定  一线员工通俗的来说就是为企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下的员工,是直接执行管理层命令的员工。一般将企业人员大致划分为三层: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而一线员工就属于执行层。在制造业中,一线员工一般就是那些在车间内工作的员工,他们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工作内容较为单一、机械,技术含量不高。  (二)制造业一线员工流失的含义  制造业就是指投入一些原料
期刊
【摘要】:本研究着重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刷单”的了解程度及刷单兼职情况,探究大学生刷单的原因和心理,以及刷单对大学生个人、学校、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刷单;道德;法律  【前言】  “刷单”是随着网络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网店随之应运而生的一种商业现象。庞大的网络销售体系下,滋生了一群通过刷单快速提升网店销量和口碑,从而向获益卖家索利的刷单“大军”。也正是卖家的刷单
期刊
【摘要】:我国节事旅游活动发展迅速,但营销理念落后,与各城市节事旅游的发展现状严重不符。学术界对节事旅游营销的研究较晚介入,因此在节事旅游营销这一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与解决,本文将对我国节事旅游营销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节事活动;营销;对策  一、我国节事旅游发展概况  我国节事活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运作非常成功的有1983年洛阳牡丹节、1984年潍坊风筝
期刊
【摘要】:“灰姑娘”故事可以称得上世界最经典的童话故事之一。我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支诺皋》中所载的《叶限》一文,就是最早的对灰姑娘故事的完整记载。在《叶限》一文中,即蕴含着在男权社会下所产生的“灰姑娘情结”。本文主要从《叶限》一文出发探究“灰姑娘情结”产生的原因及这一情结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灰姑娘情结”;原因;发展演变  一、中国灰姑娘叶限的故事  叶限的故事出自段成式的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纷纷寻求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双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自贸区建成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双边服务贸易额迅速扩大,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宽,加深了双方的经贸合作。中国应当抓住自贸区扩大的机遇,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其服务贸易出口份额
期刊
【摘要】:我国辩护制度历来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是从我国刑事辩护机制存在缺陷的原因入手,挖掘出我国辩护制度出现问题的根源。通过把握诉讼的最佳平衡点,规范律师讯问在场权、见证权,保障律师辩论、辩护权以及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阶段,保障辩护律师权利等给辩护制度加强保障。除了这些完善措施之外,秉承“程序正义”理念,构建“程序性辩护”机制是我国辩护制度完善的最佳抉择。  【关键词】:辩护制度;完善路径;程序正
期刊
公司的司法解散是指在公司陷入僵局、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打破时,适格股东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解散。[1]对于公司司法解散的适用条件,主要规定在《公司法》第18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一条中,同时又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法律基本原则,故其使用条件主要是依据《公司法》第183条。通过对第183条的解读,我们把公司司法解散的条件分为实质条件和程序条件。本文通过引用一个典型案例加
期刊
【摘要】:1989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已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的若干意见》,我国首次在立法中出现“非法同居”一词,该词产生以来,一直饱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争议。该概念的创设、发展、民间接受度等,学者、立法部门都未进行深入阐述,导致对该概念理解出现不同的标准  【关键词】:非法同居;事实婚姻;非婚同居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潮的生活方式亦受到社会的包容、接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