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湖北 襄阳 441021)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农村食品安全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农村食品安全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特别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食品安全监管防线,是我们每一个社会监督员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1、假劣食品由城市“流向”农村。随着城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及消费者意识的提高,致使一些无证无照生产的食品、不合格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上山下乡”流入广大农村,严重扰乱了农村市场秩序,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同时由于农村食品销售流转速度较慢,周转周期过长,存储条件差,变质过期往往成了农村食品的常态,农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受害者。
2、农村群体性聚餐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家庭红白喜事举办的群体性聚餐次数和规模有不断增多和扩大的趋势。有些市区虽然制定了农村群体性聚餐提前申报和到场指导制度,但由于农民自身观念淡薄,大多数没有及时申报。在群体性聚餐中,厨师和帮厨者都是举办方花钱请的农村土厨师或邀请的亲朋好友,这些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健康体检,一旦患有传染病,聚餐的人员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偏远农村学校由于财政投入不足,食堂硬件设施和卫生条件较差,学生饮食安全令人担忧。
3、基层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卫生、工商、质监、农业、食卫所等多个部门,虽说是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食卫所细责,但乡镇政府的事务多,人手少,乡镇政府在协调本辖区内的监管部门开展工作上难度也较大,上级有安排,就抓一抓,平时多数是靠职能部门的作用。由于人员少,职能部门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也仅仅限于对镇政府所在地、集贸市场、交通比较方便的村组的食品经营户进行监管,而对于一部分偏远地带的食品经营户却很难纳入监管范围,感觉鞭长莫及。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在农村,不少农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不少农民群众买东西关注较多的是价格、颜色和分量,较少考虑是否危害健康,而知识的匮乏也让他们即使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无法鉴别。只要能好吃好用不危及身体,不管是哪里生产哪个牌子,便宜就行,不少群众还存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落后观念,缺乏卫生意识。
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点多线长、监管任务重。在现行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体制中,监管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的情况下,要对各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网点要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在农村的边远山区、管辖交界区域,一些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小贩,经营场所多是自家住房或在乡村公路边搭建的临时经营点,由于其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加之一些小商小贩流动销售,打一枪换一个地区,出了问题也不易找到责任人,给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管带来了较大空档,导致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难。
3、农村食品安全堪忧。地沟油频频进入早点摊、饭店,市场蔬菜来路渠道较多,外地的和本地的都有,缺乏严格的把关,特别是有些零散农户使用农药喷洒蔬菜,喷药后在短时间里就把有农药残留的蔬菜上市销售。早点和夜市摊位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卫生状况等都令人堪忧,餐具无消毒措施,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几年,城市大多数酒楼、饭店、餐馆、夜市小摊均使用成套的消毒碗筷。一套消毒碗筷里面有4-6件餐具,分别是碟、碗、汤勺(杯、纸巾)、筷子,用起来方便卫生,市民喜欢。但是,市民使用消毒餐具以来,越来越对它的卫生状况感到担忧,最明显的是,玻璃杯上看到水渍,让人不放心,大多数食客在使用消毒餐具时仍会用开水烫一下再用。毫无疑问,处在基层的普通老百姓却没有这样的顾虑,他们的卫生意识普遍较差。餐饮场所之所以“爱上”收费的消毒餐具,并非仅仅是“爱”它们的干净方便,更“爱”它们带来的“两头利”。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一方面减少了洗碗工等成本,解决了破损率问题,还节省了水、电的费用,另一方面增加了由餐具配送企业提供的差价利润收入,两者相加,利润可观。餐馆的追捧,加之从2004年起,国家取消了卫生部门对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许可,消毒餐具公司注册时不用事先取得卫生许可就能办理营业执照,开办此类企业门槛低、成本小、利润可观,这正是餐具集中清洗消毒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消毒公司消毒技术参差不齐,餐具消毒行业整体水平不高,互相之间竞争无序且激烈。有些消毒公司处理简单,其处理过程可以概括为“一刮二洗三消毒”。“刮”是指工作人员将餐具内的食物残渣用手刮下来,然后放到一个盛有洗洁精的水池里浸泡。浸泡后的餐具捞出,放到没有洗洁精的两个水池里依次涮两遍,餐具就算完成了“洗”的过程。“洗”过的餐具再放进消毒柜里,进行“消毒”。有的时候为了省电,消毒柜使用的时间和温度都达不到标准,有的甚至将碗筷直接放在露天太阳下面晒干,进行所谓的紫外线消毒,因此,所谓消毒,其实就是烘(晒)干。一些餐具消毒企业,污水横流、苍蝇乱飞,为节省成本,洗餐具的脏水循环使用多次,用来擦干餐具的抹布,也只是一天一洗,没有经过专门的消毒設备消毒的餐具就封口,所谓的消毒餐具并不干净。如此种种,食卫所监管装备缺乏,食品检验检测设备严重缺少,检测和监测资金缺乏,能够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品种及数量有限,无法做到监管范围的全覆盖。
三、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农村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抵御能力普遍较低,一旦出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要通过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生产加工、销售经营和餐饮消费各环节的监管,来规范市场,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一)深入宣传,加强培训。加强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首先要重宣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深入开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加强对农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业的业主、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二)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议增加财政投入,增购食品安全执法车辆和食品安全检测设备仪器,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打造一支在软硬件方面全面发展的餐饮服务监管队伍。
(三)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食品监管水平。政府要在整合现有食品职能部门监管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对农村食品监管“三项经费”投入。一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专项投入。二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专项投入。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的专项投入。着力整合食品检测资源。制订食品安全统一的抽检计划,统一下达监测经费,统一发布监测信息。财政每年要将食品检测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推进检测资源整合,提高检测效能。
参考文献:
[1]胡明翠.食品药品安全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医药学杂志.2015.(3)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农村食品安全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农村食品安全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特别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食品安全监管防线,是我们每一个社会监督员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1、假劣食品由城市“流向”农村。随着城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及消费者意识的提高,致使一些无证无照生产的食品、不合格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上山下乡”流入广大农村,严重扰乱了农村市场秩序,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同时由于农村食品销售流转速度较慢,周转周期过长,存储条件差,变质过期往往成了农村食品的常态,农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受害者。
2、农村群体性聚餐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家庭红白喜事举办的群体性聚餐次数和规模有不断增多和扩大的趋势。有些市区虽然制定了农村群体性聚餐提前申报和到场指导制度,但由于农民自身观念淡薄,大多数没有及时申报。在群体性聚餐中,厨师和帮厨者都是举办方花钱请的农村土厨师或邀请的亲朋好友,这些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健康体检,一旦患有传染病,聚餐的人员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偏远农村学校由于财政投入不足,食堂硬件设施和卫生条件较差,学生饮食安全令人担忧。
3、基层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卫生、工商、质监、农业、食卫所等多个部门,虽说是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食卫所细责,但乡镇政府的事务多,人手少,乡镇政府在协调本辖区内的监管部门开展工作上难度也较大,上级有安排,就抓一抓,平时多数是靠职能部门的作用。由于人员少,职能部门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也仅仅限于对镇政府所在地、集贸市场、交通比较方便的村组的食品经营户进行监管,而对于一部分偏远地带的食品经营户却很难纳入监管范围,感觉鞭长莫及。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在农村,不少农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不少农民群众买东西关注较多的是价格、颜色和分量,较少考虑是否危害健康,而知识的匮乏也让他们即使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无法鉴别。只要能好吃好用不危及身体,不管是哪里生产哪个牌子,便宜就行,不少群众还存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落后观念,缺乏卫生意识。
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点多线长、监管任务重。在现行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体制中,监管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的情况下,要对各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网点要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在农村的边远山区、管辖交界区域,一些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小贩,经营场所多是自家住房或在乡村公路边搭建的临时经营点,由于其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加之一些小商小贩流动销售,打一枪换一个地区,出了问题也不易找到责任人,给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管带来了较大空档,导致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难。
3、农村食品安全堪忧。地沟油频频进入早点摊、饭店,市场蔬菜来路渠道较多,外地的和本地的都有,缺乏严格的把关,特别是有些零散农户使用农药喷洒蔬菜,喷药后在短时间里就把有农药残留的蔬菜上市销售。早点和夜市摊位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卫生状况等都令人堪忧,餐具无消毒措施,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几年,城市大多数酒楼、饭店、餐馆、夜市小摊均使用成套的消毒碗筷。一套消毒碗筷里面有4-6件餐具,分别是碟、碗、汤勺(杯、纸巾)、筷子,用起来方便卫生,市民喜欢。但是,市民使用消毒餐具以来,越来越对它的卫生状况感到担忧,最明显的是,玻璃杯上看到水渍,让人不放心,大多数食客在使用消毒餐具时仍会用开水烫一下再用。毫无疑问,处在基层的普通老百姓却没有这样的顾虑,他们的卫生意识普遍较差。餐饮场所之所以“爱上”收费的消毒餐具,并非仅仅是“爱”它们的干净方便,更“爱”它们带来的“两头利”。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一方面减少了洗碗工等成本,解决了破损率问题,还节省了水、电的费用,另一方面增加了由餐具配送企业提供的差价利润收入,两者相加,利润可观。餐馆的追捧,加之从2004年起,国家取消了卫生部门对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许可,消毒餐具公司注册时不用事先取得卫生许可就能办理营业执照,开办此类企业门槛低、成本小、利润可观,这正是餐具集中清洗消毒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消毒公司消毒技术参差不齐,餐具消毒行业整体水平不高,互相之间竞争无序且激烈。有些消毒公司处理简单,其处理过程可以概括为“一刮二洗三消毒”。“刮”是指工作人员将餐具内的食物残渣用手刮下来,然后放到一个盛有洗洁精的水池里浸泡。浸泡后的餐具捞出,放到没有洗洁精的两个水池里依次涮两遍,餐具就算完成了“洗”的过程。“洗”过的餐具再放进消毒柜里,进行“消毒”。有的时候为了省电,消毒柜使用的时间和温度都达不到标准,有的甚至将碗筷直接放在露天太阳下面晒干,进行所谓的紫外线消毒,因此,所谓消毒,其实就是烘(晒)干。一些餐具消毒企业,污水横流、苍蝇乱飞,为节省成本,洗餐具的脏水循环使用多次,用来擦干餐具的抹布,也只是一天一洗,没有经过专门的消毒設备消毒的餐具就封口,所谓的消毒餐具并不干净。如此种种,食卫所监管装备缺乏,食品检验检测设备严重缺少,检测和监测资金缺乏,能够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品种及数量有限,无法做到监管范围的全覆盖。
三、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农村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抵御能力普遍较低,一旦出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要通过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生产加工、销售经营和餐饮消费各环节的监管,来规范市场,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一)深入宣传,加强培训。加强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首先要重宣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深入开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加强对农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业的业主、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二)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议增加财政投入,增购食品安全执法车辆和食品安全检测设备仪器,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打造一支在软硬件方面全面发展的餐饮服务监管队伍。
(三)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食品监管水平。政府要在整合现有食品职能部门监管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对农村食品监管“三项经费”投入。一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专项投入。二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专项投入。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的专项投入。着力整合食品检测资源。制订食品安全统一的抽检计划,统一下达监测经费,统一发布监测信息。财政每年要将食品检测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推进检测资源整合,提高检测效能。
参考文献:
[1]胡明翠.食品药品安全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医药学杂志.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