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度“一路领先、遥遥领先”,成为令临汾骄傲的“资本”。临汾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均排在山西第二位,各项指标在山西举足轻重。
然而,随着资源依赖型产业格局的深度发展,各种问题也随之而生,特别是长期依赖对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和初级加工。接踵而来的地质灾害、水资源枯竭、大气污染等生态问题日渐凸显,甚至成了“榜上”有名的全球污染之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临汾开始了史元前例的“大变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治污减排,谋求突出污染重围,然而当临汾彻底甩掉笼罩在头顶污染的“黑帽子”时,临汾的经济增速却叉陷入低谷,一度落到了全省11个地市倒数第二的位子。
中央提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临汾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由“快而不好”到“好而不快”的“怪圈”,一度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2010年10月,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视察临汾时指出:临汾的基础条件很好,发展有基础、有潜力、有空间,要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先行一步,走在前边。
临汾市委、市政府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深刻进行反思,对照省委提出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目标,重新梳理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确立了“负重转型、绿色崛起、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和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奋斗目标。
通过全市上下充分酝酿讨论,制定出台了《临汾科学发展规划纲要》,绘就了“争当排头兵,建设新临汾”的美好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全新的规划,把I临汾未来的命运与420万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处在困境中的临汾看到希望
临汾全市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藏面积1.5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75%,远景储量960亿吨,占山西省的23.7%,以煤、焦、铁为主的传统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
资源依赖型产业格局,挡住了临汾科学发展的步伐。但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绝非纸上谈兵或表表决心那么轻松。
临汾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临汾广大干部群众顶住重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因地制宜科学进行谋划并全力付诸实施。
短短3年的时间,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园区经济、现代农业、第三产业等加速发展。特别是2009年以来,临汾连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新型产业以煤化工、新装备、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加大,两年均名列全省三甲,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短短3年的时间,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圆满完成,临汾持续开展覆盖所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累计关停污染企业118家,建成污水处理厂19座。市区二级以上天数338天,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测城市中位次前移,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同时,累计取缔小煤矿485个,目前,垒市煤矿总数压减到129座,连续两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太整合提高了煤炭产业水平,让“靠煤吃煤”的临汾跨入了多元化的发展轨道。
短短3年的时间,汾河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古城遗址公园、九州公园、临汾新医院、新高中等多项惠民工程相继建成。
市域城镇化建设距先行发展的目标更进—步
新思路,新举措,已成为临汾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临汾紧紧抓住山西省被确定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侯马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市级试点尧都区、洪洞县“转型综改试验区”等各项试点工作。
推进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增长2%以上,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左右,目前临汾都市圈,侯马都市圈已基本形成雏形。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临汾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22.14亿元,同比增长28%,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序时进度,居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l元,增长76.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287元,增长58.9%。
以同城化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临汾利用侯马的交通优势,依托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将建设山西省南部向陕豫及』临近省份的大通道。
不久的将来,国际陆港区将成为山西对外贸易集散中心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千亿产值,百亿利税”,达到“覆盖全省,辐射周边300公里”的目标。
临汾都市圈和侯马都市圈形成之后,将连接临汾、运城、晋城三个地级市,贯穿南北,并向河南、陕西延伸,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和晋陕豫物流中心城市。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成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晋南中心城市。
与此同时,按照“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思路,河西新城加快高铁景观大道、河西南北大道、新高中南路、漪汾花园南路等道路工程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奥体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建设前期工作,不久将相继开工建设,填补临汾的多项空白。
大项目落地生根使产业结构、经济质量产生巨变
项目,是经济建设的载体、转型跨越的依托,关系着发展质量,决定着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临汾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强劲引擎。全市共确定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274项,总投资5425.9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03.15亿元。截至8月底,全市274项省市重点项目已累计有237项开工,已有18个项目竣工。
这些项目涵盖了临汾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政府赢得了信任,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的士气,聚集和释放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争当排头兵,再造新临汾”已在全市形成共识。
打造文化强市文化品牌彰显古都风采
古都平阳的变化赘源得天独厚,但长期以来,这些文化瑰宝并没有真正形成大的产业,布局上点多零散,运作上各自为战,形不成“拳头”,尤其与周边的各大旅游景点的融合度不足,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线路。近两年来,临汾市旅游部门会同各县市对旅游景点、线路积极进行整合,效果显著。去年,全市旅游综合收人达到97.72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以“中华根·黄河魂·尧乡韵”为旅游主题的形象日渐彰显。
尧陵、翼城舜王坪、乡宁云丘山、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等景区建成对外开放。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侯马晋国古都文化旅游节、中镇霍山文化旅游节、三合牡丹节、荀子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出品牌。
为打造文化强市,临汾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民营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在加快建设文化园区的进程中,形成移民文化、丁村文化、帝尧文化、晋国文化、民俗文化、红 色文化六大特色产业,预计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总量将实现翻一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的主题宣传活动已深入到每个临汾入的心中,并付诸于行动,全市上下形成合为。积极、乐观、热情的临汾人时刻能感受到来自太家庭的温暖。
许多退休老干部纷纷表示:重塑形象、再铸辉煌,临汾的明天会更好。
绿色生态工程成为临汾人当前的幸福期盼
11月的临汾街头,路两旁的树上仍挂着零星的柿子、梨等,伴着落叶随风摆动,像是在招呼着每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
在汾河岸畔,落叶不时从头顶掠过,满目的金黄和深绿,汾河水映着蓝天白云,在阳光下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江南之都,若不是路边标识的提醒,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古城遗址公园,已成为市民游览、娱乐、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人行道上有许多_人在散步,尽管冷风阵阵,但依然还有人徜徉在路边渐黄的花丛中不肯离去。
幸福、惬意、温暖,这是记者对此情此景最深的体会。
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也是赞美之词,新机场的建设拉近了I临汾与外界的距离,新的医院、新的中学、新的滨河公园,让居民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记者了解到,临汾民航机场距临汾市区10公里左右,预计明年年底就可通航。
生意人李先生告诉记者:多年来,由于生意需要在全国飞来飞去,登机要去运城、太原等地的机场,有时遇到雨雪天气,误机时有发生。他说,最重要的是时间耗不起。真没想到,将来在自家门口就能坐飞机出行,这太方便了。
市委书记谢海感慨:先行发展既是省委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临汾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一定要让群众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总体构想是在未来5年时间内,建设北起霍州,南至侯马,以汾河为中轴,以大运高速和霍侯一级路中间地带为区间的“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把这一区域打造成新型工业、高效农业、现代城镇、文化旅游、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示范区和引领区。到“十二五”末,使走廊内人口达到300万左右,经济总量占到全市80%,园区经济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0%,带动东西两山全面振兴,形成“沿汾崛起、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谈及临汾的未来,市长罗清宇信心满怀:临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转型催人奋进,跨越只争朝夕。未来临汾将是一个和谐安康的平安幸福之市,一个山川秀美的生态宜居之市,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富裕临汾、和谐临汾、幸福临汾、绿色I临汾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然而,随着资源依赖型产业格局的深度发展,各种问题也随之而生,特别是长期依赖对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和初级加工。接踵而来的地质灾害、水资源枯竭、大气污染等生态问题日渐凸显,甚至成了“榜上”有名的全球污染之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临汾开始了史元前例的“大变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治污减排,谋求突出污染重围,然而当临汾彻底甩掉笼罩在头顶污染的“黑帽子”时,临汾的经济增速却叉陷入低谷,一度落到了全省11个地市倒数第二的位子。
中央提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临汾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由“快而不好”到“好而不快”的“怪圈”,一度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2010年10月,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视察临汾时指出:临汾的基础条件很好,发展有基础、有潜力、有空间,要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先行一步,走在前边。
临汾市委、市政府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深刻进行反思,对照省委提出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目标,重新梳理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确立了“负重转型、绿色崛起、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和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奋斗目标。
通过全市上下充分酝酿讨论,制定出台了《临汾科学发展规划纲要》,绘就了“争当排头兵,建设新临汾”的美好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全新的规划,把I临汾未来的命运与420万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处在困境中的临汾看到希望
临汾全市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藏面积1.5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75%,远景储量960亿吨,占山西省的23.7%,以煤、焦、铁为主的传统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
资源依赖型产业格局,挡住了临汾科学发展的步伐。但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绝非纸上谈兵或表表决心那么轻松。
临汾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临汾广大干部群众顶住重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因地制宜科学进行谋划并全力付诸实施。
短短3年的时间,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园区经济、现代农业、第三产业等加速发展。特别是2009年以来,临汾连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新型产业以煤化工、新装备、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加大,两年均名列全省三甲,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短短3年的时间,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圆满完成,临汾持续开展覆盖所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累计关停污染企业118家,建成污水处理厂19座。市区二级以上天数338天,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测城市中位次前移,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同时,累计取缔小煤矿485个,目前,垒市煤矿总数压减到129座,连续两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太整合提高了煤炭产业水平,让“靠煤吃煤”的临汾跨入了多元化的发展轨道。
短短3年的时间,汾河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古城遗址公园、九州公园、临汾新医院、新高中等多项惠民工程相继建成。
市域城镇化建设距先行发展的目标更进—步
新思路,新举措,已成为临汾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临汾紧紧抓住山西省被确定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侯马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市级试点尧都区、洪洞县“转型综改试验区”等各项试点工作。
推进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增长2%以上,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左右,目前临汾都市圈,侯马都市圈已基本形成雏形。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临汾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22.14亿元,同比增长28%,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序时进度,居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l元,增长76.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287元,增长58.9%。
以同城化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临汾利用侯马的交通优势,依托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将建设山西省南部向陕豫及』临近省份的大通道。
不久的将来,国际陆港区将成为山西对外贸易集散中心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千亿产值,百亿利税”,达到“覆盖全省,辐射周边300公里”的目标。
临汾都市圈和侯马都市圈形成之后,将连接临汾、运城、晋城三个地级市,贯穿南北,并向河南、陕西延伸,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和晋陕豫物流中心城市。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成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晋南中心城市。
与此同时,按照“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思路,河西新城加快高铁景观大道、河西南北大道、新高中南路、漪汾花园南路等道路工程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奥体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建设前期工作,不久将相继开工建设,填补临汾的多项空白。
大项目落地生根使产业结构、经济质量产生巨变
项目,是经济建设的载体、转型跨越的依托,关系着发展质量,决定着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临汾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强劲引擎。全市共确定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274项,总投资5425.9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03.15亿元。截至8月底,全市274项省市重点项目已累计有237项开工,已有18个项目竣工。
这些项目涵盖了临汾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政府赢得了信任,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的士气,聚集和释放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争当排头兵,再造新临汾”已在全市形成共识。
打造文化强市文化品牌彰显古都风采
古都平阳的变化赘源得天独厚,但长期以来,这些文化瑰宝并没有真正形成大的产业,布局上点多零散,运作上各自为战,形不成“拳头”,尤其与周边的各大旅游景点的融合度不足,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线路。近两年来,临汾市旅游部门会同各县市对旅游景点、线路积极进行整合,效果显著。去年,全市旅游综合收人达到97.72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以“中华根·黄河魂·尧乡韵”为旅游主题的形象日渐彰显。
尧陵、翼城舜王坪、乡宁云丘山、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等景区建成对外开放。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侯马晋国古都文化旅游节、中镇霍山文化旅游节、三合牡丹节、荀子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出品牌。
为打造文化强市,临汾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民营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在加快建设文化园区的进程中,形成移民文化、丁村文化、帝尧文化、晋国文化、民俗文化、红 色文化六大特色产业,预计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总量将实现翻一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的主题宣传活动已深入到每个临汾入的心中,并付诸于行动,全市上下形成合为。积极、乐观、热情的临汾人时刻能感受到来自太家庭的温暖。
许多退休老干部纷纷表示:重塑形象、再铸辉煌,临汾的明天会更好。
绿色生态工程成为临汾人当前的幸福期盼
11月的临汾街头,路两旁的树上仍挂着零星的柿子、梨等,伴着落叶随风摆动,像是在招呼着每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
在汾河岸畔,落叶不时从头顶掠过,满目的金黄和深绿,汾河水映着蓝天白云,在阳光下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江南之都,若不是路边标识的提醒,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古城遗址公园,已成为市民游览、娱乐、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人行道上有许多_人在散步,尽管冷风阵阵,但依然还有人徜徉在路边渐黄的花丛中不肯离去。
幸福、惬意、温暖,这是记者对此情此景最深的体会。
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也是赞美之词,新机场的建设拉近了I临汾与外界的距离,新的医院、新的中学、新的滨河公园,让居民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记者了解到,临汾民航机场距临汾市区10公里左右,预计明年年底就可通航。
生意人李先生告诉记者:多年来,由于生意需要在全国飞来飞去,登机要去运城、太原等地的机场,有时遇到雨雪天气,误机时有发生。他说,最重要的是时间耗不起。真没想到,将来在自家门口就能坐飞机出行,这太方便了。
市委书记谢海感慨:先行发展既是省委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临汾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一定要让群众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总体构想是在未来5年时间内,建设北起霍州,南至侯马,以汾河为中轴,以大运高速和霍侯一级路中间地带为区间的“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把这一区域打造成新型工业、高效农业、现代城镇、文化旅游、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示范区和引领区。到“十二五”末,使走廊内人口达到300万左右,经济总量占到全市80%,园区经济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0%,带动东西两山全面振兴,形成“沿汾崛起、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谈及临汾的未来,市长罗清宇信心满怀:临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转型催人奋进,跨越只争朝夕。未来临汾将是一个和谐安康的平安幸福之市,一个山川秀美的生态宜居之市,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富裕临汾、和谐临汾、幸福临汾、绿色I临汾将展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