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分级管理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探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rackfor1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生素分级管理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后,与2013年1月-2013年12月该制度实施前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分级管理前后住院、门诊以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 结果: 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以后,住院、门诊以及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均较2013年同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有效,可以降低抗生素滥用事件的发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指导和监管作用。
  关键词: 抗生素分级管理 合理用药 意义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用量巨大、品种繁多的预防类药物,自从1935年首个磺胺类药品应用于临床、1941年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的发展大大减少了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但是随着其应用更加广泛,甚至滥用,导致各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层出不穷,而且随着耐药菌的出现,其疗效也受到影响和挑战。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减少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是近几年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本院为更合理、安全、经济地使用抗生素,以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指导,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实施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现将具体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后,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该制度后各住院部、门诊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金额等信息从本院药房自 2013-2014年的药物的出库数据中获得。
  1.2抗生素分级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的2013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结合我院基本用药情况,考虑药品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对细菌的耐药性以及价格等因素,将我院目前使用的抗生素类药品分为三类。非限制性使用的药物:一线药物,首选药物。该类药物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较少且价格经济合理,能满足常规临床治疗的需要,同时对细菌的耐药性影响较小;②限制性使用的药物:二线药物,次选药物。是广谱抗生素,临床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价格昂贵,且易引起菌群失调和耐药菌出现。③特殊医疗药物:三线药物,该类药物临床疗效具有针对性,但是毒副作用明显,价格昂贵。
  1.3方法
  统计2012-2014年度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前后的用药情况。其中,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因本院门诊不允许使用三线抗生素,所以门诊统计的数据不包含三线抗生素。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7.0 统计分析软件对实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前后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统计结果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级管理前后住院、门诊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比较
  2.2分级管理前后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比较
  表二分级管理前后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比较
  如表1、2所示: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后,住院、门诊以及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均较较之前同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3.1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状
  抗生素的使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关注。由于临床各科室均可有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此,抗菌药物的应用在临床上不可避免。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各地区的抗生素使用率均在60%~90%不等,加之在动植物性养殖业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着普遍的不合理甚至滥用现象。比如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选择品种错误或不当、给药途径不合理、给药次数不符合具体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特点、用药周期过长或过短、调整频繁以及给药方案缺乏个体化等。而对于一个人口大国,耐药菌群的迅速增长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的健康与经济。产生这些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可能有:(1)我国处方药物管理制度不完善,未普及临床药师指导用药;(2)临床上,医务人员缺少用药经验,未能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方法,倾向使用广谱抗生素,无规律用药,频繁更换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等;(3)患者及家属无抗生素合理使用意識,习惯无指征预防用药,在门诊药房自行购买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病人产生不必要的不良反应甚至反转病情,延误治疗。因此,减少抗生素滥用是当前医疗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2抗生素分级管理
  我院在制定并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时,严格遵守制度指针、注重分级用药、坚持合理处方、禁止过度滥用的总体原则。选择抗生素品种及用药方案时,对局部、轻度感染患者首选一线抗菌药物;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严重感染、或经培养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用二线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严格依据临床用药指征或敏感试验结果,证明致病菌只对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药敏报告,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会诊记录。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者,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3.3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干预措施
  (1)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医院药品分级使用目录,规范和限制抗菌药物使用;限制给患者单张处方上开处的抗菌药物数量;限制较高层次医疗使用的特殊药品;淘汰某些落后药品,限制过多的低水平重复类别药品注册等。(2)加强药品管理:运用基本药物目录或药物处方集进行遴选和指导采购用药;实时监测药品的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价反馈调节;制定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用药指南。(3)加强培训教育:对患者及家属发布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材料,加强其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意识,指导其定期咨询药师或医务人员,不自行在药房购买抗生素药物;同时对处方者和药品调配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以了解各类最新的药品信息,提高其药品处方和专业素养;开展有关抗生素知识的专题研讨会,促进医护人员的互动与学习。
  本研究有关抗生素使用数据表明,在本院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后,有效降低了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率,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和经济损失,并促进本院药品管理更加合理、有序地进行。笔者认为应通过制度、管理和教育三方面综合性干预措施,使抗菌药物的使用发挥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268):150-152.
  [2]聂蔚,唐昊,修清玉.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和抗感染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1,10(6):606-609.
  [3]唐昌丽.抗生素分级管理应用分析与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183-4184.
  [4]边原,杨勇,闫峻峰等.综合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14,25(38):3640-3642.
  [5]任长松.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分析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14,4,7(4):24-2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对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40例门诊患者,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每位患者共两份血液,一分为常规对照组,一份为溶血、脂血标本,对8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查,调查脂血、溶血标本检查结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溶血标本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钾离子、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CD14)在烫伤后金葡菌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烫伤患者43例,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及血培养结果,分为非脓毒症对照组(24例)及金葡菌脓毒症组(19例),检测患者伤后1d、3d、7d、14d、28d LBP、CD14水平,另选择2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烫伤患
期刊
目的探讨三山参芪汤联合预激HC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就诊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预激HCG方案治疗,研究组使用三山参芪汤联合预激HCG方案治疗。比较2组心脏毒副反应、临床有效性、血制品输注量、造血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II度、I度心脏毒副反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度心脏毒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小板、红细胞血制品输注量少于对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气道内脓性分泌物增多与体温>38℃或低于36℃,实验室检验中大多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低
期刊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方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哮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风寒哮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苏黄止咳方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对其治疗前、后哮喘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6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哮喘评分、支气管哮喘
目的探讨香砂八珍汤联合品管圈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医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6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香砂八珍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2组治疗期间均进行品管圈护理,同时护理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脉虚、乏力、面色萎黄及气短神疲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的住院患者经化验的300例正常者,作为实验组,400例异常者作为对照组。施行血涂片分析,对比两组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假阴性率是15.21% ;对照组的假阳性率是46.87% 。对比两组的血涂片检查结果正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涂片分析对异常患者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在临床血常规检
期刊
目的探讨黄龙喷剂对小鼠乳腺癌移植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悬浮液法建立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成功后,通过经典的全层皮肤切割伤模型,在无菌条件下,建立小鼠乳腺癌移植瘤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黄龙喷剂组、康复新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连续给药后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瘤创面的一般情况及愈合情况,记录各组小鼠创面愈合的时间及愈合率。于第10天取创面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黄龙喷剂组小鼠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康复新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胃肠外科的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共30例,分为腹腔镜修补术组(9例),开腹修补术组(21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总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手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腔镜手术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自主下床
期刊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芪参益气滴丸。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Tregs比例、B型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Tregs比例、NT-proBNP水平和LVE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而且,治疗组患者Tregs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