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索影响中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72例Ⅳ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分析,并根据生存时间定义中药治疗优势人群及劣势人群。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证候要素与预后分组间的相关性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72例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17.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脏器转移、是否肺转移、治疗后症状自评及中药用药时长与中药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有关。
【机 构】
: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基金项目】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No.2016-1-41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影响中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72例Ⅳ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分析,并根据生存时间定义中药治疗优势人群及劣势人群。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证候要素与预后分组间的相关性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72例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17.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脏器转移、是否肺转移、治疗后症状自评及中药用药时长与中药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有关。对中医证候要素与生存期预后分组间的秩和检验显示,证候要素气滞同样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用药时长因素是影响中药治疗晚期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中药用药时长影响中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为研发优质的低蛋白饲料,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6%(对照)、41%(LP1)和36%(LP2)3个饲料蛋白质梯度,在41%和36%蛋白饲料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使赖氨酸与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分别记作LP1+AA组和LP2+AA组。进行周期为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L
以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清水江特大桥黎平岸岸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条件建立计算模型,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拱座前缘临水岸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对拱桥荷载作用下岸坡的附加变形采用数值分析,运用离散元法计算了拱座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稳定性分析充分考虑了岸坡自重、桥梁荷载、暴雨、地震工况、校核洪水位、最高蓄水位、死水位以及库水极端骤升骤降速率下的不利工况。结果表明:(1)主跨248米黎平岸拱座前缘临水岸坡
<正>12月17日,中车国创基金增资入股中铁物总铁路装备物资有限公司庆典仪式在中国铁物总部举行。中国铁物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廖家生,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中国中车股份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李铮出席庆典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中国铁物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徐增堂主持庆典仪式。廖家生在致辞中指出,装备公司要以此为契机,融合中国中车和中国铁物的优势资源,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公
<正> 石椒干者三钱猪蹄一具合燉至猪蹄熟透,酌加黄酒少许,服后可以入睡,故最好晚间服用为宜。我素业药店,我村有一老妇人,以治风痹接骨等病,甚为著名,常介绍风痹病人向我店购买石椒,经询问用途,都回答合猪蹄炖治风痹。 1945年,我左臂风痹发作,诸药无效,有
Wilms’tumor 1 (WT1)基因编码的WT1蛋白是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实体肿瘤中过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TAA),靶向WT1表位的T细胞受体工程T细胞(TCR-T)疗法在预防和治疗血液瘤的研究中显示出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了WT1蛋白HLA-A11限制性T细胞表位多肽,并通过免疫HLA-A*11:01转基因小鼠鉴定出了一条CD8+T细胞表位WT1414-423(
<正> 梁××,男,成年。素易感冒,1975年8月,忽觉恶风,微汗出,周身筋肉痠痛沉重,卧而难以转侧,四肢关节屈伸不利,无头痛项强、口渴呕吐等症,二便调,口淡,舌淡苔白,脉浮虚,体温38.5℃。前医以三仁汤加减治疗未效而转诊,笔者认为,此证为阳虚之体,感
为探究饲粮中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贵州黄鸡0~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贵州黄鸡雏鸡400羽,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分别采食赖氨酸水平为0.7%、0.9%、1.1%和1.3%的饲粮,并记录体重和采食量。结果显示:0~6周龄,0.9%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0.7%、1.3%组(P<0.05),但与1.1%组差异不显著(P>0.05);0.9%组平均日采食量(ADF
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上海建造了一批原创的百米左右的现代化大厦,为中国21世纪超高层建筑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栏目基于华建集团"本土设计辉煌十年:80年代上海高层建筑型制与建造技术的关联"研究课题,从12个代表性高层建筑中选取5栋各具特色的项目,以访谈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特定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下,以本土建筑师、工程师为代表的中国"匠人"们的探索和创新,在今天看来仍非常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