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为而治——“还原”向度的本体诠释与重构

来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原圣人本意”是思想史的永恒主题之一。故,诠释有两个基本的向度:“还原”的向度与“发展”的向度。作为道家政治哲学的一贯主题,“无为而治”在历代的解释学语境中逐步面临着一种有“见”而无“观”的根本性“还原”困境。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转换传统解释学的诠释向度,以作为本体诠释学和本体认识论的“观”为基本通道进入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老子道论之原初视域,并在本体价值论、本体伦理学和本体方法论的视角“理解”道家无为治国论的内在逻辑与理论体系。
其他文献
监护权是法律赋予特定民事主体的一种资格,监护人是依法履行监督保护职责的人。目前人们对监护权和监护人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明确区分监护人与监护权
园艺劳动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种植、浇水、锄草等劳动,不仅能增加身体活动量,运动四肢筋骨关节,而且人们在种花养草中,常能感受或体验到这是一种高雅的娱乐和享受,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给精神上带来某种寄托和安慰。大量的观察及研究发现,园艺劳动对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在上述病人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适当的园艺劳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起到增
一直以来,可比性既引发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危机与论争,同时又推动着比较文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向我们的处境发问,去探寻与辨析可比性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讨论、辩论、新闻发布等,鼓励学生分析,讨论,探究,归纳,是将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