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最让各位班主任头痛的问题就是“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因为班主任每换一个班,班上都会有几个成绩差、纪律差、品行差、行为怪异的所谓“学困生”。每一位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都付出了努力,同时也倾注了心血,但往往收效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下,笔者将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几点心得体会。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寻访“学困生”的成长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如卫生习惯、语言习惯及行为习惯等。具体到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我们就要把每一个转化对象的成长环境寻访清楚,这样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2007年,我刚接任我校九年级(2)班班主任的时候,班上一个学困生刘某就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个长得眉目清秀的学生,但他不但成绩差,而且自由散漫,又不讲卫生,起床也不叠被子,自己的衣服长时间不换,换了也不洗,可谓货真价实的“学困生”。后来经过家访得知,原来他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是在爷爷和奶奶身边长大的。爷爷和奶奶不但要从事农业生产,又要照顾他和他的弟妹以及他叔父的几个孩子,虽然老人想把孩子们都照顾好,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小到大,他都是在这种“没人教,没人管”的环境下长大的,一切的“毛病”都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根源找到了,后来的转化也顺利得多了,并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了解“学困生”的成长历程
一个人是在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下成长的,环境不同,成长的经历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了解学困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找出学困生一切后进的根源,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来我的班级里有一个老是喜欢穿女孩子衣服和用女孩子东西的学生骆某,行为怪异,举止反常,常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导致全班的同学都躲着他,他本人也显得自卑和忧郁,成绩也每况愈下。我想,他假如这样一直发展下去,肯定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会毁了他的一生。那时我想,要尽快想办法让他改正过来,但一次次的谈心教育都没有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后来,经过深入细致的家访,我从他奶奶那里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原来他家里姐弟共四人,他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里经济困难,经常穿姐姐穿过的衣服,用姐姐用过的东西,且长期在以女性为主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导致性别意识偏差,性格特征模糊。问题的根源找到后,我马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转化计划。首先我告诉他,人在婴幼儿时期,父母都喜欢给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穿些花色鲜艳的衣服,那是因为孩子在三岁前的性别意识还非常模糊,所以男孩和女孩穿着都没有明显的特征,但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性别意识开始形成,这个阶段家长也应区分男女进行教育。爷爷、奶奶在他三岁以后还给他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是爷爷、奶奶不懂得其中的科学。其次,在适当的时候我还对他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心理调适。就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带,很快他的性别偏差行为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开始跟班上的男孩子们打成一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不再显得自卑和忧郁了。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理清“学困生”的人脉关系
一个人的成长与周围的人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理清学困生周围的人脉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原来我的班级里有一位姓刘的学生,他是我接手过最棘手的学困生。原因是这个学生不但成绩不好,而且还有逃课上网、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刚接手的时候,他的前班主任跟我说:“谢老师,他是个无药可救的学生,我可被他害惨了。”那时我想起了马卡连柯说过的话:“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我转而又想,身为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要学会在转化工作中不放弃每一个难转化的学困生,不抛弃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
后来我在转化这位学生的工作中也確实经历了一波三折,开头所用的常规方法都起不到什么作用。后来,我试着从他周围的人脉关系入手,通过细致深入的走访和了解,得知在他的朋友圈里与他的关系最“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外号叫“长毛”的人,另一个是叫“中哥”的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分别找了“长毛”和“中哥”这两个人,并分别与他们进行了多次的谈话,我说:“既然他是你们的‘铁哥们’,就应该让他在该学习的年纪好好学习,要希望他学好,不应该让他整天跟你们无所事事,这样才叫‘铁哥们’,将来他长大懂事了就会知道你们的良苦用心,并最终把你们当成是真正的‘铁哥们’”。后来在他们的协助、配合和我的努力下,经过半年不到的时间,终于把刘某转化成了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后来他还成了班级里的体育委员。因此,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相信再难转化的学困生都能够被成功转化。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寻访“学困生”的成长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如卫生习惯、语言习惯及行为习惯等。具体到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我们就要把每一个转化对象的成长环境寻访清楚,这样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2007年,我刚接任我校九年级(2)班班主任的时候,班上一个学困生刘某就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个长得眉目清秀的学生,但他不但成绩差,而且自由散漫,又不讲卫生,起床也不叠被子,自己的衣服长时间不换,换了也不洗,可谓货真价实的“学困生”。后来经过家访得知,原来他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是在爷爷和奶奶身边长大的。爷爷和奶奶不但要从事农业生产,又要照顾他和他的弟妹以及他叔父的几个孩子,虽然老人想把孩子们都照顾好,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小到大,他都是在这种“没人教,没人管”的环境下长大的,一切的“毛病”都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根源找到了,后来的转化也顺利得多了,并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了解“学困生”的成长历程
一个人是在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下成长的,环境不同,成长的经历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了解学困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找出学困生一切后进的根源,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来我的班级里有一个老是喜欢穿女孩子衣服和用女孩子东西的学生骆某,行为怪异,举止反常,常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导致全班的同学都躲着他,他本人也显得自卑和忧郁,成绩也每况愈下。我想,他假如这样一直发展下去,肯定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会毁了他的一生。那时我想,要尽快想办法让他改正过来,但一次次的谈心教育都没有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后来,经过深入细致的家访,我从他奶奶那里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原来他家里姐弟共四人,他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里经济困难,经常穿姐姐穿过的衣服,用姐姐用过的东西,且长期在以女性为主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导致性别意识偏差,性格特征模糊。问题的根源找到后,我马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转化计划。首先我告诉他,人在婴幼儿时期,父母都喜欢给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穿些花色鲜艳的衣服,那是因为孩子在三岁前的性别意识还非常模糊,所以男孩和女孩穿着都没有明显的特征,但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性别意识开始形成,这个阶段家长也应区分男女进行教育。爷爷、奶奶在他三岁以后还给他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是爷爷、奶奶不懂得其中的科学。其次,在适当的时候我还对他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心理调适。就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带,很快他的性别偏差行为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开始跟班上的男孩子们打成一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不再显得自卑和忧郁了。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理清“学困生”的人脉关系
一个人的成长与周围的人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理清学困生周围的人脉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原来我的班级里有一位姓刘的学生,他是我接手过最棘手的学困生。原因是这个学生不但成绩不好,而且还有逃课上网、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刚接手的时候,他的前班主任跟我说:“谢老师,他是个无药可救的学生,我可被他害惨了。”那时我想起了马卡连柯说过的话:“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我转而又想,身为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要学会在转化工作中不放弃每一个难转化的学困生,不抛弃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
后来我在转化这位学生的工作中也確实经历了一波三折,开头所用的常规方法都起不到什么作用。后来,我试着从他周围的人脉关系入手,通过细致深入的走访和了解,得知在他的朋友圈里与他的关系最“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外号叫“长毛”的人,另一个是叫“中哥”的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分别找了“长毛”和“中哥”这两个人,并分别与他们进行了多次的谈话,我说:“既然他是你们的‘铁哥们’,就应该让他在该学习的年纪好好学习,要希望他学好,不应该让他整天跟你们无所事事,这样才叫‘铁哥们’,将来他长大懂事了就会知道你们的良苦用心,并最终把你们当成是真正的‘铁哥们’”。后来在他们的协助、配合和我的努力下,经过半年不到的时间,终于把刘某转化成了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后来他还成了班级里的体育委员。因此,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相信再难转化的学困生都能够被成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