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3年9月至10月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进行访问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计划,这一战略计划对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通了贸易壁垒,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对中原地区发展的影响,并对中部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经济发展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一带一路”;中原地区;经济发展
一、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同时也是我国在新时代的大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是联系世界各国发展的区域性平台,它还是我国中西东部与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将“和平、友谊、交往、繁荣”的丝绸之路的内涵转化传递一种“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更从侧面印证了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惠共赢”的原则。“一带一路”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經之路。
二、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形势
中原地区指黄河中下游区,包括河南全部、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其北、西、南有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黄河、长江、淮河水系、海河水系均从这里经过,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
就目前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河南省为例,进行阐述。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粮食生产稳定,畜牧业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增长。现处于绿色农业生产发展转型阶段,保护耕地,优化农田水利建设。经济持续稳步增长,2016年全国各省区市GDP总量排全国第四位,2016年40160.01亿元,GDP增速率为8.01%,占全国第九名。但河南省农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以河南省驻马店市2015年三大产业比重为例,第一产业(农业)占21.59%,第二产业(工业)占40.73%,第三产业(服务业)占37.65%,农业所占比重较高,而全国2015年第一产业占9%,河南省有12个城市的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第一产业比重。
由此看出,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原地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能源资源分配不够合理。粗放式经济发展不再有发展空间,以劳动力和资源吸引投资的方式已经没有较强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中原地区人口众多,人均发展水平更加落后,远低于全国人均发展水平。
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农业发达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如粮食、棉花、生猪、茶叶等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在粮油食品加工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有很强的带动辐射能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对河南省的经济来说是必须的选择。近年来河南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号召,在农产品加工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据河南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河南省仍然粮食产量全国第一,其中夏粮3235.19万吨,秋粮总产量2478.50万吨,合计总产量为5713.69万吨。家禽和畜牧业类肉类产总量达到699.05万吨,茶叶产量5.59万吨。2013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三,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国第二。
(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河南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运输优势显著。河南地处全国路网中心,共有京广、陇海、京九、焦柳、太焦、侯月、新荷、新月、宁西9条铁路干线和洛宜、汤鹤、安李、石林4条铁路支线在河南境内交汇,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公路运输体系日益完善。2007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23.8万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56公里,居全国第一位。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省内拥有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三个民用机场,通航10个国家和地区。管道运输和水运加快发展,“西气东输”一线主管道有306公里途径河南,沙颖河实现了季节性通航。
(三)人力资源丰富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资源率,截至2016年年末,河南全省总人口为10788.14万人,常住人口9532.42万人,1亿人口的说找到了“统计学”上的出处。人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将是增强河南竞争优势,加速资本与财富积累的重要条件。同时,近1亿人口的消费和需求也是巨大的市场,有着发展市场经济的天然优势,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的转变,就能变人口压力为动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河南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四、“一带一路”对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使平原地区与国家的经济社会连为一体
“一带一路”将平原地区与国家的经济社会连为一体,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国家为中原地区指引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不同的公司类型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多种形式的经济方式很有利于促进市场的活跃性。
另一方面,国家为中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原地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中原地区与东盟国家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推动着国家整体经济的提高。
同时,也为中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好的时代背景。中原地区的企业多劳动力集中地企业,加快企业转型,产业转移至东南亚地区,东南亚相对劳动力价格低廉,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推动了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为中原地区打通了贸易壁垒
中原地区,不临境、不沿海,相对对外开放比较落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政策的影响,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贸易壁垒相对较多。而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下,将中原地区与东盟国家联系在一起,加强合作,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为中原地区“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一带一路”增进了欧亚非国家的经济往来。有利于中原地区引进欧洲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引进先进企业来中原地区进行投资合作以及贸易往来。同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传统企业走出去,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到非洲国家以及一些东亚国家,充分发挥企业优势。
(四)促进了中原地區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中原地区的产业结构,将中原地区的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使资源能够发挥最好的效益,技术不断进步,管理不断变得科学。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协调,提高各个产业的整体素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五、“一带一路”对中原地区发展的经济建议
(一)加大吸引投资与融资的力度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是经济活动的先行者。唯有扩大融资,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努力降低风险。将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相结合,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合作共赢的局面。同时企业在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得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中原企业还应结合自身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市场信用等多种条件衡量自身,选择合适、合理的经济结构。
同时中原企业在融资前应考虑多种方案,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以便在动态实践中排序动态优选。中原政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例,中原地区的登封少林寺、洛阳牡丹、开封古城等均是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建设中原文化产业,利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原文化引进欧亚非国家的游客市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中原地区的高校应与亚欧非国家的不同高校商议互派留学生,坚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包容心态,互相学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高校之间开展联合学术交流会,知识共享,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三)加强科学技术建设
科技创新建设的发展不仅仅在科研室,更重要的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以中国的格力公司为例,格力公司正是研发出GMV数码多联一拖多、离心式中央空调等高端技术,并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超低温热泵中央空调。从此塑造了格力公司“领跑地位”,是21世纪的全新革命。现在格力公司也面临着新的公司转型的重要的时期,创新才能使公司更加成就。
因此,科技建设不仅仅是国家的科研工作室的建设发展,对于中原企业来说,科技建设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原各政府应多加扶持科技型公司的发展,给予科技项目支持和奖励。推动中原的企业能够像技术型、科技型企业转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不能再大量依靠劳动力盈利。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黄淮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经济学;“一带一路”;中原地区;经济发展
一、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同时也是我国在新时代的大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是联系世界各国发展的区域性平台,它还是我国中西东部与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将“和平、友谊、交往、繁荣”的丝绸之路的内涵转化传递一种“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更从侧面印证了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惠共赢”的原则。“一带一路”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經之路。
二、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形势
中原地区指黄河中下游区,包括河南全部、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其北、西、南有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黄河、长江、淮河水系、海河水系均从这里经过,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
就目前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河南省为例,进行阐述。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粮食生产稳定,畜牧业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增长。现处于绿色农业生产发展转型阶段,保护耕地,优化农田水利建设。经济持续稳步增长,2016年全国各省区市GDP总量排全国第四位,2016年40160.01亿元,GDP增速率为8.01%,占全国第九名。但河南省农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以河南省驻马店市2015年三大产业比重为例,第一产业(农业)占21.59%,第二产业(工业)占40.73%,第三产业(服务业)占37.65%,农业所占比重较高,而全国2015年第一产业占9%,河南省有12个城市的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第一产业比重。
由此看出,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原地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能源资源分配不够合理。粗放式经济发展不再有发展空间,以劳动力和资源吸引投资的方式已经没有较强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中原地区人口众多,人均发展水平更加落后,远低于全国人均发展水平。
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农业发达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如粮食、棉花、生猪、茶叶等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在粮油食品加工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有很强的带动辐射能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对河南省的经济来说是必须的选择。近年来河南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号召,在农产品加工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据河南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河南省仍然粮食产量全国第一,其中夏粮3235.19万吨,秋粮总产量2478.50万吨,合计总产量为5713.69万吨。家禽和畜牧业类肉类产总量达到699.05万吨,茶叶产量5.59万吨。2013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三,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国第二。
(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河南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运输优势显著。河南地处全国路网中心,共有京广、陇海、京九、焦柳、太焦、侯月、新荷、新月、宁西9条铁路干线和洛宜、汤鹤、安李、石林4条铁路支线在河南境内交汇,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公路运输体系日益完善。2007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23.8万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56公里,居全国第一位。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省内拥有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三个民用机场,通航10个国家和地区。管道运输和水运加快发展,“西气东输”一线主管道有306公里途径河南,沙颖河实现了季节性通航。
(三)人力资源丰富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资源率,截至2016年年末,河南全省总人口为10788.14万人,常住人口9532.42万人,1亿人口的说找到了“统计学”上的出处。人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将是增强河南竞争优势,加速资本与财富积累的重要条件。同时,近1亿人口的消费和需求也是巨大的市场,有着发展市场经济的天然优势,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的转变,就能变人口压力为动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河南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四、“一带一路”对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使平原地区与国家的经济社会连为一体
“一带一路”将平原地区与国家的经济社会连为一体,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国家为中原地区指引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不同的公司类型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多种形式的经济方式很有利于促进市场的活跃性。
另一方面,国家为中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原地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中原地区与东盟国家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推动着国家整体经济的提高。
同时,也为中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好的时代背景。中原地区的企业多劳动力集中地企业,加快企业转型,产业转移至东南亚地区,东南亚相对劳动力价格低廉,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推动了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为中原地区打通了贸易壁垒
中原地区,不临境、不沿海,相对对外开放比较落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政策的影响,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贸易壁垒相对较多。而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下,将中原地区与东盟国家联系在一起,加强合作,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为中原地区“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一带一路”增进了欧亚非国家的经济往来。有利于中原地区引进欧洲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引进先进企业来中原地区进行投资合作以及贸易往来。同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传统企业走出去,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到非洲国家以及一些东亚国家,充分发挥企业优势。
(四)促进了中原地區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中原地区的产业结构,将中原地区的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使资源能够发挥最好的效益,技术不断进步,管理不断变得科学。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协调,提高各个产业的整体素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五、“一带一路”对中原地区发展的经济建议
(一)加大吸引投资与融资的力度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是经济活动的先行者。唯有扩大融资,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努力降低风险。将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相结合,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合作共赢的局面。同时企业在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得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中原企业还应结合自身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市场信用等多种条件衡量自身,选择合适、合理的经济结构。
同时中原企业在融资前应考虑多种方案,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以便在动态实践中排序动态优选。中原政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例,中原地区的登封少林寺、洛阳牡丹、开封古城等均是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建设中原文化产业,利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原文化引进欧亚非国家的游客市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中原地区的高校应与亚欧非国家的不同高校商议互派留学生,坚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包容心态,互相学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高校之间开展联合学术交流会,知识共享,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三)加强科学技术建设
科技创新建设的发展不仅仅在科研室,更重要的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以中国的格力公司为例,格力公司正是研发出GMV数码多联一拖多、离心式中央空调等高端技术,并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超低温热泵中央空调。从此塑造了格力公司“领跑地位”,是21世纪的全新革命。现在格力公司也面临着新的公司转型的重要的时期,创新才能使公司更加成就。
因此,科技建设不仅仅是国家的科研工作室的建设发展,对于中原企业来说,科技建设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原各政府应多加扶持科技型公司的发展,给予科技项目支持和奖励。推动中原的企业能够像技术型、科技型企业转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不能再大量依靠劳动力盈利。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黄淮学院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