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央企员工亲历的利比亚之乱

来源 :人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81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谢国家!”这是35860人之一的刘伟(化名)平安到达后说的第一句话。这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利比亚分公司的翻译,和公司的218名职工一道乘包机回到祖国。
  经历过那半个多月来噩梦的人才会理解这句话的分量。三年前从西北某大学阿拉伯语系毕业的刘伟,2010年签约中国水电集团,远赴利比亚东部城市迈尔季工作。此前,他在利比亚的邻国、内战不断的苏丹待过两年。看上去“危险百倍”的苏丹岁月平安度过,而利比亚这个平静如水40年的国家,却在一个早上天崩地裂,将刘伟和他的同事们抛进恐惧。
  “突尼斯出事时我不紧张,埃及出事了我不紧张,直到1月14日利比亚爆发抢房风潮时我还是不紧张”。和当地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刘伟深信“石油国家不会乱”。结果,他等来了那个恐怖早晨,那死里逃生的一幕幕,至今犹在眼前。
  
  1月14日抢房风潮
  
  在刘伟看来,利比亚的大动乱在一个半月前就有征兆。
  1月14日,一件事在利比亚人中疯传——卡扎菲上校议会发表讲话,承诺“让全国人民居者有其屋”。这个至今无法证实的传闻,立即在那些饱受住房难折磨的民众中激起巨大的亢奋。
  就在当天,利比亚全国爆发大规模抢房风潮,疯狂的人们涌上街头,将所有在建的楼盘、房屋抢占一空。“一大家子往一座未竣工的大楼里一住,那房子就是他们的了。”中国工程公司兴建中的住宅楼盘,成了哄抢风潮的重灾区,包括刘伟所在的中水集团在贝达市以南30公里的斯蒂哈姆瑞的4000套房建项目。“周三傍晚,利比亚总理和住房部部长才刚到我们工地视察完项目进度,称赞项目进展很快,材料、质量都很好。周五一早便得知,昨晚就有人强行搬进来住了。”刘伟从他在班加西工作的一位中国同事的日记中读到这样的话—“夜幕又降临了,工地内抢占住房的阿拉伯人现在还在坚守着。在他们看来,政府应该兑现承诺,把这些抢来的房子的产权锁定给他们。”“到中午,更多的人和车辆开进了我们的项目营地,站在办公室的阳台上便能见到车水马龙的景象。公司上午召开了紧急的项目经理会议,局长亲自主持,要求我方保持克制,不可与当地人发生争执。”
  狂潮持续四天,政府未予制止。“事实上是放纵民众抢劫。”刘伟回忆说。不过,抢房风潮中没有发生大的暴力,四天后渐渐平息。
  事后证明,这场风波是一个月后爆发的大动乱的小型预演。贪污和民怨早已席卷这个国家,到处布满干柴。
  刘伟接触过两类利比亚人;一是工程项目的当地监理和政府工作人员,另一类是普通的利比亚工人。对于前者,刘伟一言以蔽之:“赤裸裸的腐败,办事效率极低,法律朝令夕改,每改一次,外国公司就会被敲诈一次,伺候不好工程监理,就会处处刁难,拖慢工程进度。”而在刘伟看来,利比亚人均GDP很高,但当地人工资收入并不高,“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贫富反差导致的不满情绪积压已久。”
  2月16日,班西加等城市掀起反政府游行,真正的风暴来临。
  
  2月17日迈尔季小城变成地狱
  
  2月17日,位于东部的班加西、贝达一些城市的政府、警局、法院等行政执法部门被抢、被烧。到17日,东部大部分地区已陷入无政府状态,大量从军警手中抢夺的枪支流落到民间,抢劫者们很快被武装起来。“突尼斯、埃及示威活动相对温和,大家都以为利比亚的事态也不至于糟到哪去。”刘伟回忆道,直到17日,看到城中腾起的滚滚浓烟,听到枪声,人们才开始寝食难安。刘伟所在的项目公司所在地是迈尔季域。“17日,这个原本宁静的小域一夜间变成凶险的地狱。一天之内,我们公司周边各执法机关和邻近的土耳其公司、新加坡公司都被暴徒纵火抢劫。”刘伟在日记中如是描述。
  2月18日,又是一个周五,伊斯兰教的主麻日,中水集团位于东部域镇斯蒂哈姆瑞的项目公司遭遇了第一次冲击。数十名暴徒武装袭击了房建项目营地,抢走项目部的大部分设备和物资,并纵火焚烧仓库,造成中方10余人受伤。
  刘伟听一位同事介绍,斯蒂哈姆瑞地区的中国项目,主要由中国水电二局和十六局两家公司承建,总计有400多员工。“第一波先遭到当地10多人的冲击,被在场的工人给赶走了。不久40多人的持枪暴徒气势汹汹赶来,双方激战,中国人只能用石头、棒棍自卫。”
  
  2月18日项目营地的烈火与激战
  
  随着局势急转直下,中国员工都被紧急动员起来。
  早在17日,刘伟所在的迈尔季城项目公司就作出紧急安排,调动所有当地员工在项目重点区域进行巡逻。在大门、仓库、聚苯板厂、各木工房、钢筋房、实验室进行布防。
  18日,刘伟他们一大早便接到紧急通报,斯蒂哈姆瑞的项目已到生死存亡时刻,假如无法将所有在那里的人员救出,晚上有可能遭当地人的疯狂报复。
  “要不潜一切代价营救受难兄弟。”刘伟说,先要派车去接出14名伤员,送往班西加治疗。但迈尔季到斯蒂哈姆瑞的道路凶险万分,迈尔季项目公司陆续派出一辆拖挂、一辆自卸车、一辆面包车、一辆途胜,四辆皮卡前往新项目,并辗转花高价租到5辆面包车同往。
  迈尔季当晚大雨瓢泼,刘伟陆续听到不好的消息传回——去往斯蒂哈姆瑞的所有救援车辆被沿途荷枪实弹的反政府武装截回,公司一度打算派作为阿拉伯语翻译的刘伟前去谈判,向叛乱者买一条通路。
  几经波折,19日晚十点,好消息传来,被围困在斯蒂哈姆瑞的同事被成功解救。一位公司聘请的当地联络官告诉刘伟,这些人是在迈尔季人枪口下往返三次才全部运送出来的。
  20日凌晨,陆续赶到迈尔季的中国公司员工再加上原有人数已将近1000人,迈尔城的中国水电项目公司成了一个大本营,人员剧增,后勤供给告急。
  
  2月19日到黑市上抢购大米
  
  2月17日之后短短三日,利比亚的米、面、粮、油、蔬菜、水普遍涨价四倍,17日以前,25公斤米原先只花8第纳尔(利比亚货币)可买到,到了19日,要花30第纳尔了。市场上没有太多存货,公司动员当地员工通过一切途径,包括到黑市购买粮食,在资金缺乏情况下'员工们甚至交上自己的奖金用于公司应急。
  
  2月20日骚乱者集中攻击外国公司
  麻烦远未结束。
  20日晚上9点左右,迈尔季大本营接到报告,有部分持枪的人正朝迈尔季项目部冲来,营地上的1000人被迫转移至当地员工的农场,那里暂时比较安全,此前部分贵重物品刚刚转移至当地联络官家中。
  “骚乱如疾风骤雨,但所有骚乱都一致将攻击目标锁定当地政府机构和外国公司,本地人,尤其是当地部落的财产人员未受冲击。”刘伟注意到了这场动乱的一个特点。
  在这场特定目标的攻击中,损失最大的是土耳其和中国的公司,前者进驻利比亚的年代较长,而中国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暴徒们将台式电晒、衣服、财物统统抢光,连我诺基亚手机的充电器都不放过。”刘伟说。
  21日早晨,在迈尔季的员工清空了所有的办公室和仓库,搭建了临时场地,将所有人集中起来,避免各自为营,公司的掘土机在项目所在地之外的围墙三面挖掘了“战壕”,并在内部设置了砖墙自卫,敲碎的砖块成了1000人手中的主要武器。
  公司又重金雇佣了三四十当地人持枪戒备,严阵以待。
  21下午,陆续有中国建设技术公司的9名员工从贝达投奔迈尔季,晚上,班加西的伤员也陆续赶来。1000人的迈尔季中国水电项目公司,开始酝酿转移。
  
  2月23日沙漠大逃亡
  
  中国水电集团在利比亚共有2932名中国雇员。22日,陆续赶到的中国公司各路人馬,组成了以迈尔季项目组为主、其他项目组从中配合的撤离协调小组,初步决定先通过陆路撤往埃及。
  当晚7点,得知班加西可能有轮船撤离的消息后,撤离协调小组对先前方案进行调整。先行安排300人赶往100多公里之外的班加西乘船撤离,伤、弱、女士得到优先安排。
  “陆路500多公里危险重重,组织近700人的大规模撤离有些困难。”刘伟回忆,协调小组最后从中建八局手中又争取到了300多个坐轮船撤离的名额。
  23日凌晨2点,最终确定600人从水路撤离,372人从陆路撤离。
  23日,风雨中拉开大撤离的序幕,送完水路600人后,300多人开始启程。
  一路上有不少关卡,并途经沙漠区。行至图部鲁格城,曾遭遇持枪民兵要求车辆停驶、检查,不过,最终有惊无险。
  “一路都是逃往埃及的车辆、行李,埃及人、土耳其人、中国人……”
  转移的路上,中国人也好、埃及人也好,却遇到了最好的利比亚人。“沿途有利比亚人高举‘外国人不要走’的牌子,多少有些伤感,一些利比亚人还给途经的车辆分发一些水和饮料。”刘伟回忆。
  经过多日颠沛流离,终于到达埃及。
  站在埃及边境,回望沙漠对面的利比亚,恍如隔世。
  “七天之间,这个国度漫长的平静被颠覆,那些平日懒散、友善、与世无争的人们瞬问变成另一张陌生的脸,有谁知道,在往日的沉默下面原来埋藏了这么多的愤怒!”刘伟感慨说,七天,其实一切意料之外都在情理之中。
其他文献
从2005年短短两三个月中光速走红,到如今因“嘴硬”招致舆论普遍批评,乃至2010年8月7日凌晨,德云社在宵方网站上发表“停演整顿”的声明。郭德纲成也成存这张嘴上,败也败在这张嘴上。    2005年:十年惨淡艰辛,一朝全国走红    从1996年开始,郭德纲与相声同行张文顺和李菁三人,辗转于北京的各大茶馆剧场,搭台说相声,开始形成一个相声团体。1999年后,郭德纲陆续收了几名徒弟。再后来,这个相
期刊
我经常一个人坐地铁。慢慢发现,搭乘地铁是一个使用博弈论的过程。相当部分的乘客正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经典的博弈论,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判断其他人的选择,并优化自己的策略。  这就像凯恩斯所说的“选美比赛”,乘客不是在去地铁人少的地方,而是在判断其他人认为那里人少。因此,你应该运用更高层次的策略,去判断多数人的偏好。  但是,无论怎么博弈,上下班高峰都是坐地铁的噩梦。当客流量过大时,我沮丧地发现,再好的
期刊
有网友亲呢地称他为“星爷”“国际大嘴”,他爽朗大笑的表情成为网络热传的照片。人们热议的,不仅仅是他的机智幽默,还有他山东汉子的朴实性格,还有他的诗歌,他的儿子。  所有的议论加起来,构成了一个“大嘴”李肇星的立体图集。公众已经将他如同明星一样追逐,而今年的两会李肇星同样是那颗最闪耀的“星”。    两会上,在追逐李肇星的记者中,外国记者甚至比中国记者还多。一名外国记者曾说:“李肇星是全世界的‘外交
期刊
从地铁天安门西站一出来,就看见一道铁栅栏封住了通向人民大会堂的路。一个有些好奇的老者在向几个威严站立在栅栏后面的警察打听为什么不让人过去,一名警察说道,里面正在开“两会”,请出示证件。  我赶忙把证件挂在胸前,经过警察、武警和军人的四次验证,终于来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在东门高高的台阶上,一队服饰统一、身材姣好的年轻姑娘正兴高采烈地摆姿势照相,清脆的笑声驱散了我一路接受盘查的紧张。原来,她们是“两会
期刊
春节刚过,国家广电总局对居民开放食堂的消息就被各大媒体疯狂转载。一条新闻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是因为部委长期以来给人们的感觉是高高在上、严肃、有点神秘的,如今他打开大门欢迎居民去自家食堂吃饭,让人们都觉得很新鲜。大家都很好奇,这外界盛传的价格便宜、量又足的机关饭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在国家广电总局302食堂,我们见到了北京月坛街道的老人卢继红和她的老伴儿。中午风刮得正紧,卷起路边残存的积雪,可二老还
期刊
日前,日本外相前原诚司被媒体爆料,在过去4年中接受了一位旅日韩国女性20万日元(1美元约合82日元)政治资金而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前原诚司在3月5日的国会参议院预算委员会接受质询时承认确有此事,但称这位捐款人是从少年时期就认识的一位在京都经营烤肉店的韩国妇人,而且他本人是上周才知道这名妇人曾给他捐款。  虽然他一再否认事前知道此事,并拒绝为此辞去外相一职,但在舆论重压之下,他最终还是黯然下台。 
期刊
中国网民的微博热似乎也感染了外国的驻华机构。从去年开始,美国驻华使馆、英国驻华使馆、埃及驻华使馆旅游处、法国文化中心等驻华使馆和机构都纷纷开设了中文微博,发布本国信息,与中国网友互动。这些动向还催生出了一个新单词Twitplomacy(由twitter和diplomacy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意指“微博外交”)。不久前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社交媒体大亨马蒂亚斯·鲁夫金斯就在发言中指出,“微博外交”
期刊
放下高床暖枕,一班身家丰厚、生活在社会上游的富人,化身社会的最下层,体验贫困的滋味。港台制作节目《穷富翁大作战》,去年播出大受欢迎,亦令富有的一群人对“贫穷”定义重新思考,节目载誉而归。其中包括商人田北辰、已故名流周启邦儿子周国丰等6位“富翁”化身清洁工、奶茶店员,甚至是露宿者'亲身体验基层困境。“清洁工”田北辰晚上蜗居笼屋,也不禁感叹市场不一定有公义,赚取时薪二十七八元的基层,生活其实仍然紧绌。
期刊
破译密码是一种捕风捉影式的工作,麦家常用“风”来勾连小说章回: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东风——西风——静风……但他实际上却是畏惧风声的人,坐在汽车里他一定要摇上车窗,保持密闭。  “在乡下,每天听着鸟鸣醒来,写作写累了就到在田地里走走,和乡民聊聊。”你无法想象,就是这样一个自称“宅男”、渴望远离喧嚣的人,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年代不断地置身话题的中心。  近来,麦家编剧的电视剧《风语》刚在各大卫视
期刊
经济这个词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对于“剩男”和“剩女”来说,也许会认为一个人过会比成立一个家庭更省钱,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把每一个人看成一个经济体,那么两个人一起生活就是两个经济体的融合,经济规模更大,平均成本也会更低。看了以下例子,也许会改变您—直以来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的成本会比一个人生活低很多。    在家吃还是在外面吃?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所说的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