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颈部交感神经节对颈源性心脏神经症(CN)的临床疗效,为此类患者提供一个新的绿色疗法。方法:选取由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的心脏神经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交感神经节组),B组(常规针刺组),C组(药物组)三组,每组20例。A组主穴针对颈部交感神经节(双侧颈上神经节、双侧颈下神经节)针刺,两对主穴分别通电,予连续波治疗(频率2Hz),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配穴:心俞(双侧)、厥阴俞(双侧)、巨阙、膻中、神门(双侧)、内关(双侧)。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每周5日,连续治疗四周。B组主穴为颈夹脊穴(颈4—颈7),选取颈4与颈7夹脊穴通电。配穴及脉冲治疗仪连接方法均同A组。C组为药物组,谷维素片20mg日三次口服,连续服用20天。治疗前后均对三组患者进行中医症候积分表、HAMA量表、HAMD量表的评估。治疗结束后对三组的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三组中医症状积分经非参数检验,A组、B组、C组治疗前后相比,三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AC组间差异显著(P▲<0.01);AB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BC组间疗效差异不显著(P▲=0.329>0.05)2.三组中医症候疗效经秩和检验,P<0.01,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有效率为95%,B组总有效率为80%,C组总有效率为55%,提示A组有效率最高,其次为B组。3.三组HAMA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A组、B组、C组治疗前后相比,三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AC组、BC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1);AB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1)。4.三组HAMD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A组、B组、C组治疗前后相比,三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AC组、BC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1);AB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1)。5、三组治疗前后HAMA减分率(T)比较:三组数据经秩和检验,三组的HAMA减分率(T)上具有统计学意义(Z=0.5917,P=0.00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总有效率A组(95%)>B组(85%)>C组(60%)。6.三组治疗前后HAMD减分率(T)比较:三组数据经秩和检验,三组的HAMD减分率(T)上具有统计学意义(Z=0.5278,P=0.001<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总有效率A组(95%)>B组(80%)>C组(65%)。结论:1、电针颈部交感神经节疗法与传统针刺夹脊穴疗法对于颈源性心脏神经症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2、在改善中医症状上,电针颈部交感神经节组最好,而针刺夹脊穴组与药物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上基本一致。3、在改善颈源性心脏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上,电针颈部交感神经节疗法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