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本、市场、责任的多轮驱动下,中国传媒人乐此不疲、前仆后继地营造着传媒产业的多样生态。透过传媒产业的成就,我们清醒地发现,传媒产业似乎在一种“无形魔力”感召下风起云涌或翻江倒海,有的倒下了,有的意兴阑珊地退出,后来者则不断跟进,传媒人在拼搏与自强的探索中,坚信着“黄金产业”的未来。
“无形魔力”下的产业生态窘境
外部和内部挑战加剧。在世界经济相互联系、融合的时代,传媒产业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西方国家传媒业风生水起,并购、重组此起彼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传媒业发展生态的潮流。我国近年来在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传媒集团,但与国外大型传媒企业相比,“个头”仍然偏小,生产集中度也偏低。同时,还面临新兴传媒对传统传媒的挑战。传媒业已进入了资讯化时代,电子传媒以其强大的信息、技术、功能、成本优势,构成对传统传媒业的巨大压力。
产业组织程度处于低下状态。我们的传媒产业依托的不是市场及其规律的发展,而是行政命令这只“有形的手”“,在积累和扩张过程中,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或“嵌入”相关产业作为促进产业生态成长的土壤。纵观我国的传媒产业,大多(或根本上)是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发展”、“壮大”多是“政策施惠”的结果,因此,资源有效整合存在“不作为”,使遵循产业规律的有机发展往往在市场的“体外循环”:产业宏观目标和具体战略的市场特征不突出;没有形成有价值的产业文化底蕴;也没有形成产业资源共享的科学机制。
市场集中度低。市场集中度是衡量整个产业生态的最重要的指标,而我国传媒产业的区域产业链群集中度非常低,没有形成在市场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产业或传媒机构。以地区指标为例,有资料显示,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传媒大省的总体市场占有水平也较低。长三角、泛珠三角为区域发展趋势的产业生态系统才刚刚“有了思路”,我们的传媒产业集团,基本上还停留在以省为单位的“原生态”,没有形成跨地区的好的传媒产业集团,市场集中度低,资源配置没有形成规模,条块分割,竞争也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上。
核心竞争力匮乏。传媒产业生态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辐射国际大市场,并影响和带动相关能力的增值发挥,可以使产业渗进相关市场并参与和推动竞争,能够不断创造、改善和发展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不至于轻易地被竞争对手取代。眼下,我们的传媒产业生态却鲜有传媒机构拥有这种能力,即使是做得较好的传媒机构,也不过是在“一时”、“一事”的市场特色、品牌设计、销售拓展上具有一定优势(其实是特点)而已。
资本运作手段不足。作为现代传媒产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资本运作管理在产业内外还存在种种壁垒,而一些行政手段保护下的市场利益,使传媒产业惰性沉积、不思变革。资本运作能力和方法十分欠缺,一些“有钱”的传媒机构资金闲置,投资或盲目或渠道单一。收购兼并、资源整合、增进传媒产业市场竞争力这些词汇和想法,在传媒产业内部几近“天方夜谭”,资本运作水平十分低下。
管理“行政化”现象严重。由于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高度的“政府控制惯性”,使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管理水平较低。而一些地区传媒产业企业化之后,管理者的政策性宏观调控能力缺失,不知从哪里下手。另一个极端则是,“像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状态下)一样”,有利益的人、财、物“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二级传媒机构等的生产经营决策权“彷徨”,市场反应能力弱化。
区域发展不均衡。总体质量不高,同时还存在传媒产业地区间分布、省际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的传媒产业发展规模以及创收能力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传媒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大于GDP的地区差距。
和谐传媒生态营造韬略
“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内涵式”发展要重质量,提高政治质量,改变传媒产品败坏读者阅读心理的状态,使传媒产品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得以有效传播。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抓产品质量,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内涵式”发展,在不断提高传媒产品质量的同时,实施精品战略,提升传媒产业生态品位。“外延式”扩张主要应通过产业集团化手段来协调、引导和推动,按照自愿互利、鼓励竞争的原则和优化组合、多元化经营等手段,探索传媒产业经营前景,实现传媒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传媒资源潜值,实现传媒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体制机制。下决心破除传媒机构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旧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阻力和障碍,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打破“利益集团”的“小九九”,全面深化传媒单位的企业化和事业化分类转制工作,及时配套相关的人、财、物,以及税收等调控政策,从根本上激发传媒产业的内在活力。建立健全传媒产业生态发展的保障机制,通过现代企业制度保障、宏观管理保障、法律法规保障、国家产业政策保障等,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地发展。
资源整合。资源整合要抓住几个“要核”:一是主导力量要从“有形的手”转向“无形的手”,要有效规避传媒产业发展依靠行政手段的固定思维和依赖思想。传媒机构要承担起现代企业的职责,着力于集聚分散的资源,为重塑市场竞争主体奠定良好基础;二是组织形态要从“独家”转向“多元”,要改变通过行政政策配置传媒产业资源的方式,积极推进股份化改造等多元的产业结构组织形式,促进僵化体制下禁锢的生产要素能量大量释放;三是实现从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的转型。在改变产业资源等组合之后,实施规范的企业化运作,强调资源的协同共享与集团利用,把资源不断集中到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上,强劲产业发展后劲。
推进结构优化。优化传媒业产业结构,以提高传媒集约化程度为重点,以促进兼并与联合为突破口,通过结构性调整,建立若干个辐射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传媒基地及物流中心,培育一批大型传媒集团;优化产品结构,以内容丰富多彩、服务对象多层次、品种多样化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实现传媒产品市场最大化,要注意培育新的增长点,盘活存量,为传媒产业生态发展增添后劲;优化价格,建立完善的市场价格体系,通过市场对传媒资源及传媒生产要素进行定价,促进传媒产品定价向市场放开;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壮大存量资产,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使资本向优势传媒机构集中,形成规模经济、集约经营;优化传媒人才结构,提高传媒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传媒工作者队伍,使他们成为传媒产业生态发展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
探索传媒科技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科学化路子。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媒产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加快传媒生态的技术改造提供了便利条件。要以科技信息为着力点,建立传媒产业数据库,生产传媒电子信息产品。通过对编、印、发环节进行现代科技改造,利用高新技术从整体上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传媒生产率。依据传媒规律和市场法则对传媒产业生态发展进行科学管理,促进经营管理人员具有预见和把握未来的能力,促进传媒机构具有凝聚力、激励力和创造活力,促进传媒机构在同行业中具有良好信誉和良好的合作能力。
利用资本“血液”,激活产业基因。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融入传媒产业,将社会资本、产业资本等商业资本当成传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资本来源高度重视。“削平”产业准入障碍和投资门槛,使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地进入传媒产业,激发传媒产业生态发展壮大。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的融合,建立两条互不交叉的平行线,实现国有传媒发行单位的股份制改造,促进国有与民营的产权对接,改变产权单一的传媒发行企业状况,增强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传媒产业生存和发展方面的能力。
扩大合作领域。按照合作发展、共创未来的原则,推进区域传媒产业合作。打破传媒领域自成体系、单兵独进的格局,破除区域传媒业发展瓶颈。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实现多方共赢,创立区域传媒品牌。打造一批“桥头堡”,为总体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政策引导,联动发展,积极推动产业项目合作,用市场之手加大传媒业的关联度。扩大传媒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在共同开发传媒资源、丰富内容生产、促进传媒要素流动、规范市场秩序、拓展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进展,积极促进东、中、西部传媒优势互补、共赢局面的形成。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
责任编辑杨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