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坠青云志 一处囊中便脱颖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志龙是个做事执着认真的人。他是长沙最早的一批知青,1963年就下放到了江永回龙墟农场。其实当时他已考上高中,可他硬是响应党的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放弃了升学机会 ,上山下乡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别的知青下农村,大多是抱着锻炼几年再回城的想法,可唐志龙却决心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他向老农工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咬着牙关克服一切困难,很快过了劳动关、生产技术关,成了一个合格的新型农民,得到全场农工和领导的好评。所以,他到农村才一年多便担任了生产队长,并当选为当时零陵地区的学习毛著积极分子,不久又被提升为分场党委副书记。
  知青大多不愿在农村结婚,因为结婚后要想调回城的希望就渺茫了。唐志龙是扎根派,他早早和同是长沙知青的漂亮姑娘曹九皋结为终身伴侣,安心在回龙墟农场扎下根来。邢燕子、董加耕是他奋斗的榜样。
  星移斗转,时间到了1979年,国家的知青政策有了新的变化,当时的知青已按新政策全部回城或就地安置。这时唐志龙下农村已达16年,农场已将他作为场长接班人培养,可志存高远的唐志龙还是和大多数知青一样回到了长沙。他想:长沙的天地大,发展也大,我还年轻,一定能再创一番事业。他说:我当农民就要当个好农民,干工作也要当个好工人。于是,年过而立的他在长沙向东无线电厂又开始新一轮奋斗。
  不久,他便被提拔为管仓库的内勤,一年后,担任宣传股长,还被评为市电子局系统的优秀党员,1983年他又被全厂干群一致投票选为厂工会主席。唐志龙就是这样的人,什么事不干则已,一干就要干出个名堂。
  能脱颖而出的人一定是能人,如果给他更大的舞台,他便会唱出更精彩的唱段。在向东无线电厂工作8年后,唐志龙于1985年被喻长华先生介绍到《企业家天地》杂志当编辑、记者,并结识了喻润泉先生,后经润泉先生推介,被聘为省侨联《侨声》杂志的副主编。
  唐志龙觉得自己又得到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便拿出全部精力,投入到采访、编辑、跑广告的工作之中。由于广告拉得多,文稿组得好,《侨声》杂志创刊号的发行取得圆满成功。
  唐志龙深知,杂志的生命力一个是要有好的稿源,另一个就是不能离开广告。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了经营上,向省内外的大企业出击,使《侨声》杂志越办越火,逐渐由季刊变为双月刊,再变为月刊。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唐志龙被评为省侨联先进个人。
  1991年,唐志龙被聘为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1992年又竞聘当上了社长兼总编辑。他力主杂志要走市场化道路,并尝试用充满智慧的策划赢得不少广告客户,使杂志经济状况大大好转,由月刊发展到了旬刊。
  唐志龙是个喜欢忙碌的人。前年刚从社长、总编辑岗位退休,便筹划着要写几个长篇大作。不到两年,他的第一个长篇《留守远村》便脱稿了。
  我佩服唐志龙脱颖而出的精神,不管处在哪个岗位,都不放松进取。我期待着唐志龙的新作像山间泉水,淙淙不断。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我的老伴前些年患上失眠症,非常焦虑痛苦,舒乐、安定等西药曾经一次吃到4片仍不能入睡。因为担心对这类药物产生依赖性,只好注意搜集治疗失眠的医药广告,如今广告多如牛毛,一开始我们盲信盲从,曾买过某医学院研制的“中药”,一个月要花五六百元,似乎有一定疗效,可是不久该药就被药检部门查禁,因为该药物违法添加了大量西药成分。后又去某中医院入院治疗,这家私立医院把各地生产的补脑补心的五六种中成药拼到一起,让病人
期刊
岳父是山东人,生性耿直。转业到地方做了一家单位的保卫科长。去年退休后,小儿子举家移民去了国外,他把老房子卖了,带着老太婆“投奔”到我这个女婿家养老来了。  六十有二的岳父身板硬朗,说话生就一副大嗓门,啥事也掖不住,脾气还犟。猛地闲下来,老爷子还真憋不住,就在街头乱转,看有没有发挥余热的地方。  那天,老爷子回来后,兴奋地说:“女婿,给我筹万把块钱,我要把路边那家杂货店‘盘’下来,当老板。”这话让我
期刊
为了过好夕阳美的晚年生活,让夕阳更美,我每天以书报为伴,特别钟情领教民间谚语中的养生之道。在民间谚语引领下,养生保健是一门学问,充满了科学和智慧,对每个人来说,虽无定式可循,但可各领其能展一招,不可否认,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心理养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巴金老人有句名言:“精神快乐是人类最好的滋补品。”多年来,我得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潜心拜民间谚语为师,我的健身秘
期刊
寒冬一到大家就喜进补,无论是从超市买来的药膳,还是自己寻找材料,只要加上巧思,都可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四种体质 进补秘诀  手脚冰冷:手脚冰冷的原因可能是血液循环不良,可多吃肉桂、姜、黑木耳等食材,但若是因为维他命B群不足,则应吃坚果类或菇类食品。年轻人手脚冰冷通常是因为运动量不足,老年人则可能是血液太浓稠,不利流通,可多吃青菜、生姜、山药、黄芪等药材入菜或炖汤来改善。寒性体质的人则不宜多
期刊
照顾高龄老人与“精神养老”  高龄老人去不去住养老院?是很多家庭的两难选择!下面三者对入住养老院的看法,也许是一家之言,但愿能抛砖引玉,请读者告诉我们更多新颖意见和建议。  ——编者    美国曾做过研究,老人在入住养老机构的头3个月内过世的比例很高,其中“了无生趣的居住环境”是关键因素。  前几年,一个邻居脑部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家人把他送去养老院,不出半个月他就去世了。去年,我的一个远房表姨
期刊
国庆长假过后,医院病房里出现了数位因褥疮收治入院的病人。稍加留意,我发现这些病人年龄几乎都超过了70岁,患有老年痴呆或者帕金森症,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有一点让人唏嘘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来自养老院。  我并不是想说养老院有什么不好,相反的我认为养老院是一个可以改善老人生活状态的公共机构。只是有时候,我发现多数养老院似乎并不适合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  这些褥疮病人多是因为照料不周造
期刊
有一天你已经病魔缠身、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行动已经开始不便的那个时候——该不该去住养老院?以前,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母亲的经历却让我深思。  85岁的母亲在养老院生活半年了。上半年母亲病重,入院治疗一个半月后命保住了,但人也“废”了:戴着氧气罩,插着尿管,意识不清,不能下床。如果出院回家,就算有保姆精心照顾,但换尿管、打针这样的专业护理工作,保姆干不了。我对比了几家养老院,总算相中一家。我不太
期刊
前天几位老友闲聊,他们知道我坚持读书看报写文章,练单杠又上互联网。有人就说:“你真是70岁年龄,60岁面容,50岁身体,40岁的心态啊!什么诀窍?”我笑答:“从《新天地》中学来的。你们也订一份读后就知道了,真是获益匪浅啊!”  我与《新天地》(原名《老人天地》)结缘于20年前,那是1989年的第9期,我还是个中年人。后来,我就自费订阅《老人天地》。当《老人天地》改为《新天地》后,我为之一振:这刊名
期刊
2009年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10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年人年”10年。1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2009年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也是老龄事业突飞猛进的一年。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护,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我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期刊
职工退休了,常常会有依依不舍之情。单位为他们举行欢送茶话会,为他们送上一份珍贵的纪念品,更能使退休职工终身难忘。时下有的社区每隔4个月就要召开一次退休人员欢迎会。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此举不仅能显示出社区领导欢迎退休人员进社区的诚意,使他们有一种置身于家中的温馨感觉,也能激发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召开的“退休人员欢迎会”,就是一个密切彼此感情、加深友谊的“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