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记者外交基本模式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境外记者能否及时了解中国、深度理解中国,直接影响着其能否做好中国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为境外记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既是媒体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记者外交的重要形式。“新闻茶座”(Press Salon)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于2008年11月27日创办的一项品牌活动,主要面向境外记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欢迎境内记者参与。“新闻茶座”根据境外记者关注的热点,精心设置议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官员提供背景介绍、进行权威解读并回答现场提问,通过对话来引导境外记者正确认识中国、客观报道中国。截至2018年7月25日,“新闻茶座”已经举办122期。本文以122期“新闻茶座”为案例,通过对议题的内容分析、对组织者和参与者的采访以及作者的现场参与式观察,分别从举办频次、茶座形式、议题设置和嘉宾构成四个方面,总结对话式记者外交基本模式,探索面对面媒体信息服务的规律。
  公共外交的概念源自美国,是指一国政府、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个人等行为主体以向国外公众提供信息、与外国公众互动等方式影响外国公众对本国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提高外国公众对本国的信任与认同,提升国家形象,增进国家利益。记者外交属于公共外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记者外交是记者、记者组织与外国同行之间的交流。广义的记者外交则是记者在采访报道活动或参与国际性各类活动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例如,记者在采访外国高层官员或其他社会成员时所表现出的新闻理念、专业精神会有助于采访对象了解记者所代表的国家;记者在任何国际场合的演讲、社交都可以视为向外国介绍本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机会。“新闻茶座”属于狭义范围内的记者外交,是我国记者组织以影响外国记者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外交活动。近年来,各国都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努力赢得更多有利的声音。研究表明,由于覆盖面、接收习惯和对不同媒体信任程度的不同,受众更倾向于从自己国家的媒体获得信息,并倾向于信任本国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一定情况下,特别是在本国媒体尚不具备强大国际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情况下,发挥外国记者和外国媒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让国际媒体帮助传播比本国媒体对外传播更有效果。增进外国媒体和新闻记者对本国的了解,促进外国记者和媒体更公正、全面地报道本国,无疑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更公正、全面地理解本国、评价本国。
  “新闻茶座”(Press Salon)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于2008年11月27日创办的一项品牌活动,主要面向境外记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欢迎境内记者。截至2018年7月25日,“新闻茶座”已经举办122期。本文以122期“新闻茶座”为案例,通过对议题的内容分析、对组织者和参与者的采访以及作者的现场参与式观察,分别从举办频次、茶座形式、议题设置和嘉宾构成四个方面,总结对话式记者外交基本模式,探索面对面媒体信息服务的规律。
  掌握力度:举办频次
  “新闻茶座”举办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可视作一个转折点,这反映出十八大以来,记者外交更加受到重视。前五年(从2008到2013年)平均两个月举办一期“新闻茶座”;后五年(从2013到2018年),平均每月举办一至两期(根据中国记协网,“新闻茶座”原则上每月举办两期)。另外,有五个月达到单月三期(2014年7月、2015年4月、2015年9月、2016年5月和2018年4月),甚至一周一期(2014年9月)。


  茶座每月举办频次基本与当月的国际和国内重要时事热点频次正相关。以2016年5月的三期茶座为例,由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即将公布结果;同时已经开展了33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自1983年5月起)正式升级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茶座的话题紧紧围绕着“南海问题”“当前南海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新疆的发展”三个话题展开。
  “新闻茶座”举办的节奏体现了中国记协对当下热点的敏感度。“新闻茶座”频繁地邀请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面对面地向境内外媒体记者提供新闻背景、解读时政热点,逐步形成了一个对记者积极影响、主动服务的对话平台。在过去的媒体信息服务中,针对时政热点特别是国际关切问题,政府部门倾向于举办短暂的新闻发布会或是一次性的记者交流会。由于频率不足、时长有限、互动不足,记者不能持续而深入地了解相关话题,信息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以西藏话题为例,中国记协共举办了8期相关茶座。其中,2009年举办了两期,2011年至2016年,连续六年,每年举办一期,信息服务的频率十分稳定均衡,这无疑加强了信息服务的力度。又比如“中国梦”这一话题共有8期茶座,連续半年,每月至少一期,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全方位地解读了“中国梦”的内涵。
  彰显温度:茶座形式
  “新闻茶座”又名“Press Salon”,即媒体沙龙,最主要的形式当然是沙龙式的,也就是让一群有共同兴趣点的记者聚在一起,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新闻茶座”每期时长约1小时30分钟,采取“专题讲座”(30分钟)与“对话互动”(1小时)相结合的形式,以“对话互动”为主,切实实现“少讲多问”。主讲嘉宾首先根据话题简要地介绍相关情况,随后详尽地回答记者的自由提问,现场提供英文同声传译。每期来宾规模约100人,主要是外国驻京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港澳台在京记者和内地记者等。有时来宾规模可以达到160人左右,分别来自境内外80多家不同媒体、20多个国家和欧盟代表团。
  沙龙式的“新闻茶座”形式自由,对话性极强。茶座的形式与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有所不同。政府的发言人是站着发言,体现短平快的特性;而沙龙是坐着交流,给记者娓娓道来的感觉。在“对话互动”环节中,主讲嘉宾一般能回答5到12个问题,境外媒体记者的提问机会略多于境内媒体记者。以笔者的现场感受来说,境外媒体记者的问题时常比较尖锐,如“如何看待达赖喇嘛提出的‘高度自治’和‘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等。不同国别、不同背景的记者会将不同的信息点和兴趣点辐射到茶座中,一名记者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另一名记者新闻写作的素材。这样一来,各国记者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会反作用于沙龙活动,无形中增进了记者与记者间的对话,形成更多元化的交流。   茶座现场提供绿茶、咖啡、水果及点心供记者选用,记者席的小圆桌、舒适的椅子营造了类似中国茶馆的对话交流空间,中外记者轻松愉悦地品茶畅谈,颇有以茶论道、以茶会友之感。
  找准角度:话题设置
  “新闻茶座”的话题设置有三个特点:涵盖广泛,聚焦政经;提供背景,解读热点;回应关切,多面解读。其中,回应关切,多面解读可谓一大亮点。
  涵盖广泛,聚焦政经。一方面,茶座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旅游和民俗等方方面面,甚至涉及中医、书法、故宫建设、残疾人事业,还有一期专门探讨茶座的举办模式(2014年9月4日“进一步办好新闻茶座中外新闻界座谈会”);另一方面,“新闻茶座”侧重政治和经济议题,其中以政治和经济为议题的茶座分别达到61次和35次,话题设置重点突出。
  提供背景,解读热点。“新闻茶座”兼顾背景信息的提供和时政热点的解读,且呈现出越来越紧跟热点的趋势。在2013年之前的27期茶座中,“中国新闻产业3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和“中国10年来的经济发展与未来走向”这类提供中国发展大背景的话题占到70%;从2013年开始的95期茶座中,背景类话题占到64%,比重有所下降,且多为与当时热点议题有关的背景。茶座紧跟时政热点,及时为记者提供有关信息,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其报道需要。
  回应关切,多面解读。“新闻茶座”针对国际关切问题,加强策划,实现多侧面的深度解读。例如,针对南海问题,中国记协共推出5期相关茶座,介绍了南海问题的由来和走向、南海的形势和政策等,全面积极地回应了国际关切。再者,茶座针对国际社会持续关注我国西藏、新疆的情况,主动加强涉藏、涉疆的信息服务,解释疑惑,正面澄清,逐步加深了境内外媒体记者对西藏、新疆的真实了解。其中,记协推出了8期与西藏相关的茶座,内容涉及农奴制的废除、活佛转世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文化保护和当代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层次丰富,对话深入。茶座的内容也被境内外媒体采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舆论环境。


  挖掘深度:嘉宾构成
  “新闻茶座”的信息服务是否有效,对话互动是否深刻,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讲嘉宾。茶座的嘉宾构成有四个特点:专家为主、领域多元、相互搭配、反复邀请。其中,反复邀请可待探讨。
  相较而言,记协平台服务比外交部蓝厅发布更具专业解析功能,这是因为“新闻茶座”的主讲嘉宾体现出权威性(政府官员)与学术性(专家学者)相结合,且以专家为主。虽然政府官员对政策的宏观背景各有深刻的了解,权威性的发言,能为记者提供官方表态;但专家学者在各自领域掌握专业话语权,能为记者提供更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在122期“新闻茶座”的嘉宾中,来自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占比很大。其中,有90期邀请到专家学者,25期邀请到政府官员,另有4期邀请了境内知名媒体的记者作为主讲嘉宾。
  茶座的主讲嘉宾来自多元领域,从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到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和中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嘉宾领域的多元,保障了茶座中观点的多元,由他们来介绍当前社会舆论焦点、国际和国内重要时事热点话题,观点纷呈,引人入胜。
  茶座在嘉宾的选择上有时会采取相互搭配的策略。在122期茶座中,有15期邀请到了两位以上的嘉宾(甚至有一期请到了9名嘉宾,即2017年3月23日“西藏文化保护”议题),有时是两名专家,有时是两名官员,有时是一名专家搭配一名官员。他们或来自相同机构的不同分支,或来自不同的机构;他们特点不同,风格各异,互为补充。以2016年4月5日“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的茶座为例,廉湘民和格桑卓玛两位专家都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但分属于当代研究所和社会经济研究所,前者侧重从政治角度、后者侧重从社会和经济领域,介绍西藏65年来的发展情况,回答记者不同方向的提问。
  由于茶座的对话环节对嘉宾的要求较高,嘉宾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较快的临场反应,在122期的茶座中,存在着反复邀请同一位嘉宾的情况。例如,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廉湘民受邀7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受邀7次,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法学博士谢春涛受邀6次。虽然这种反复邀请是双向互动良好的一个侧面写照,也说明被反复邀请的专家在相关领域确实影响力较大或者该领域的专家比较少。但是嘉宾面孔重复率高,可能會降低部分记者参与茶座的积极性,减少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减弱对话互动的效果,影响媒体信息服务的质量。
  结 语
  基于对中国记协十年间举办的122期“新闻茶座”的研究,本文对这类以提供信息服务、增进理解为目标的对话式记者外交模式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政治经济议题对中国和世界最重要,对职业国际记者是最具吸引力的,而政治中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显示度最高的话题,敏感话题往往是热点话题、重大话题,受关注度高,积极正向运用不回避可以发挥其资源价值;以专家为主的主讲嘉宾结构适合非官方性质的交流,知名专家深厚的知识储备、专业素养、热点问题解读能力满足“提供背景、解读热点”的记者需求;少讲(提供基本背景)多问(回应记者关切)是对话式记者外交的有效模式,是满足记者信息需求的模式。
  媒体信息服务主要是为满足媒体的报道需求,为其提供新闻素材和写作背景的服务。对话式媒体信息服务的流行,证明在信息来源丰富多样的时代,面对面的对话仍然十分必要。中国记协“新闻茶座”的模式值得借鉴。在多次“新闻茶座”结束之后,一些记者提出中外记者之间缺少交流对话;热点还不够热;希望多开展提升记者素质的活动;能否邀请更多国外的专家来进行座谈等期许。由此可见,媒体信息服务的供给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和优化。
  钟 新: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崔 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物探方法中的瞬变电磁法(TEM)和高密度电阻率法(HDRM)作为野外考古工作常用的无损探测方法之一,技术比较成熟。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某考古现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探测古墓葬遗址,通过分析地下电性特征,初步确定了墓室的位置、宽度、顶部埋深。经挖掘证实瞬变电磁法在该区域更准确有效,且更满足无损探测要求。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考古;无损探测 
期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走出去”战略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且须高度重视和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以及先进发展理念等“软力量”的“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不仅需要文化本身必须是优秀和具备吸引力的文化,而且需要与时俱进地提高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方法,需要善于寻找进入当地文化的“切入点”及与当地文化产生共鸣的“共振点”。经过改革开放40年砥砺奋斗的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期刊
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方兴未艾,对旅游外交、首脑外交、休闲外交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均展开了研究并予践行。在这其中城市外交之地位日渐凸显,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中跨文化交流愈发蓬勃之大背景下,城市作为对外交往主体的地位与功能得到前所未有之重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旧金山两市及周边地区注重发挥地区优势,城市外交屡结硕果,国际舞台绽放异彩,对于中国若干城市的相关工作颇具启迪。  中国对于公共外交的研究与应用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事业的快速发展,中石化在全国各地的加油站总数已达三万余座,单站资产从几百万到上亿不等。加油站的资产总额占整个中石化销售企业资产总额的70%。当前的加油站造价与预算过程当中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措施进行处理与解决,这对降低建站成本、实现中石化高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中石化销售企业加油站工程预算及造价控制难点和措施展开了深入地探究分析,期
期刊
城市外交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效手段,而建立国际友好城市是开展城市外交的重要载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讲话中强调,要推进城市外交,大力开展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了邦交正常化。1973年6月,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建立了友
期刊
2001年由中国倡导成立的国际性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经过17年的发展已成为处理区域国家间尤其是相邻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典范,它提倡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的新型邻国关已为世界国际交往提供了范例。2018年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轮值主席国——召开了系列峰会,其中5月25日在司法领域召开的上合组织最高法院院长会议无疑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不同的国家有
期刊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公共外交也走进了新时代。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世界,中国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进不同
期刊
改革开放与对外传播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宣传和传播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就下设国际新闻局,统筹新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外文版的《人民中国》《中国画报》《中国文学》《中国建设》《北京周报》等对外传播期刊纷纷创刊;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北京广播电台”的呼号通过多种外语开展对外广播,北京广播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新华社对外部一直承担向海外媒体发布信息的重任,满足海外受
期刊
结缘新疆  赵新利:小岛先生您好,感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我们知道,您早年经商,后结缘新疆,并成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重要推动者。我们想知道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一切发生?  小岛康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新疆在这40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第一次訪问中国是在1972年,从1982年至今,已经访问了新疆150多次,见证了我的第二故乡新疆的发展。作为新疆各族人民的老朋友,我感到十分欣慰和高兴。多年以来,
期刊
“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掀起了救亡图存的全民族抗战高潮。学界、新闻界自觉把通过舆论宣传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鼓舞中华民族的抗战士气,视为自己的重要使命,积极配合国民政府的对日宣传方针。其中在期刊方面,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全国主要的日本研究杂志就达30余种。《日本研究》《日本评论》《战时日本》等期刊以宣传抗日救亡主张、为全民族抗战服务作为办刊方向和宗旨,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