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规范 细话分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禹锡在《杂曲歌辞·浪淘沙》中写道:“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这句诗中我们了解到,早在唐代,人们就掌握了将沙子和金子分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分离物质,如用漏勺捞出肉汤中的丸子,用滤网除去中药里的药渣等.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呢?
  考点1:实验操作步骤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l.溶解.
  (1)粗盐是混合物,含有氯化钠、可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杂质等.10 mL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粗盐?我们无从知晓,因为不知道杂质是什么,它们的溶解度又是多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称取5g粗盐,将其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然后称量剩余粗盐的质量,再通过计算得出溶解的粗盐的质量.所以此处有两次称量操作.
  (2)注意事项:使用托盘天平时,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游码先归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2.过滤.
  (1)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烧杯内壁相接触.
  (2)过滤后,若滤液仍旧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有破损,过滤时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3.蒸发.
  注意事项:蒸发皿里的溶液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
  (1)注意事项:要尽量用玻璃棒把所得精盐全部转移到纸上,以减小实验误差. (2)计算公式:精盐产率=精盐的质量/溶解粗盐的质量×100%.
  以上操作力求规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精盐的产率,当然,除去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并不表明就得到了纯净的氯化钠,得到的样品中往往还含有易溶于水的Ca2+、Mg2+、SO2-4等杂质,还需要用化学方法进一步提纯,
  例1 (2018.青岛)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A选项中,瓶塞没有倒放.B选项中,量筒不能用来溶解物质,应该使用烧杯进行溶解操作.C选项的过滤操作中,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D.
  考点2:玻璃棒的作用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是: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能够加速物质溶解;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用来引流;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能够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例2(2018.南京)下列有关玻璃棒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A选项中,研磨物质应使用研钵,而不是玻璃棒,
  答案:A.
  考点3:分离物质的物理方法
  1.过滤:用于固体不溶物与液体的分离,如除去粗盐中的泥沙,除去KN03溶液中的Mn02等.
  2.蒸发:用于溶液体系的分离.如从NaCI溶液中提取NaCI,从蔗糖溶液中提取蔗糖.
  3.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如除去NaCI中的KN03;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如除去KN03中的NaCI.
  4.蒸馏:用于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如制取蒸馏水,
  例3 (2019.海南)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解析: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和计算产率,没有蒸馏.
  答案:D.
  考点4:误差分析
  分析实验误差,需利用精盐产率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具体实验操作来进行判断,
  例4实验结束后计算精盐的产率时,发现产率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滤纸破损
  B.粗盐没有完全溶解
  C.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E.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F.蒸发皿中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称量
  G.蒸发时待水分完全蒸干时才停止加热,导致食盐颗粒飞溅
  解析: A、c選项会使精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使精盐产率偏高.E选项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会把水的质量当成精盐的质量,使产率偏高.B选项粗盐没有完全溶解,最终导致精盐质量减少,会使精盐产率偏低.D、G选项都会因液滴或固体飞溅导致精盐质量减少,使精盐产率偏低.F选项蒸发皿中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称量,使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
  答案:BDFG
  考点6:实验综合考查
  例5(2019.河南)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CaC12、MgCl2、Na2S04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如图1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探究.   (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
  (2)写出一个加入Na2C03溶液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上述流程中,若将过滤和加盐酸的操作顺序颠倒,所得精盐产品中会含哪些杂质?(BaS0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解析: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则:(1)“不增”.除去杂质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3)“易分”.选用的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產物容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操作简单易行.(4)“复原”,若除杂的过程中被提纯的物质发生了反应,应将生成物再复原成被提纯的物质.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是:先找到被提纯物质与杂质之间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与联系,再决定选用何种试剂或操作方法.提纯物质的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发生化反应将混合物分离或除去其中杂质,以达到提纯的目的.在这道题目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将硫酸根离子沉淀下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将镁离子沉淀下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将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沉淀下来.
  去除粗盐中的多种可溶性杂质时要注意:(1)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前面加入的试剂过量,是为了将杂质除净,但也会引入新的杂质,因此后续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所加入的过量的试剂.过量的氯化钡可用碳酸钠溶液除去,因而加入试剂时,氯化钡溶液要加在碳酸钠溶液的前面.(2)先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当完全沉淀后再过滤,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用稀盐酸除去,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最后蒸发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答案:(1)玻璃棒 (2)Na2C03+CaCl2=CaC03↓+2NaCl或BaCl2+Na2C03=BaC03 ↓+2NaCI (3)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钡(或CaC12、MgCl2.BaC12).
  你学会了吗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l)步骤①的名称是____.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步骤③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____时,停止加热.
  (4)将氯化钠与泥沙分离所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了氯化钠
  的性质.
  参考答案 (1)溶解 (2)引流(3)较多固体 (4)易溶于水
其他文献
中考重点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遵守客观事实,即写正确化学式、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明了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常用的读法).(2)表明了各物质微粒参加反應的个数比,即化学计量数之比.(3)表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1)设未知量.(
期刊
中考重点难点  1.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1)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常量元素有钙、钠、钾等.钙: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它使人体的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人体内钙过多会导致结石、骨骼变粗,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钠和钾:Na+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存在于细胞内液中,它们能维持人体内体液恒定的pH.  (2)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见表
期刊
《2020年中考声学与光学预测题》参考答案  一、1.振动液体2.音色响度3.甲和乙 乙 丙4.A H 5. 10:10  12:056.光沿直线传播折射  二、7.C8.D9.B 10.D 11.A  三、12.如图1所示.  四、13.(1)8.0 同一高度 (2)照相机 能 (3)远视  14.(1)音调频率(2)不同振幅(3)音色 (4)控制变量法B《2020年中考热学预测题》参考答案  
期刊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 1.C 2.CaC03+2HCl=CaC12+H20+C02↑ 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C02中混有HCI气体,不能得到CaC03沉淀  第2节1.C 2.C  第3节 1.Cu+2AgNO3=Cu(N03)2+2AgFe、Cu Fe(N03)2和Zri(N03)2 2.(1)Fe203+3CO=高温=2Fe+3CO2. (2)可節约药品(或绿色环保、污染小).  
期刊
酸、碱、盐知识作为初、高中化学最重要的衔接点之一,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了解酸、碱、盐的考点,对中考取胜至关重要,本文以典型中考题为例,剖析酸、碱、盐这部分知识的常见考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考查酸、碱、盐的概念  例1 (2019.绥化)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氧化钙、熟石灰、Ca0、氧化物  B.氯化氢、盐酸、HCI、酸  C.氢氧化钠、火
期刊
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节中,有一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与此判定定理相关的习题“占据”了相似图形问题的“半壁江山”,因此我们透彻理解这个定理的内涵,掌握这个定理所蕴涵的基本的相似图形,对解决与此相关的相似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图1、图2,DE//BC,△ADE∽△ABC.  为了在解决问
期刊
作者简介  王丽平,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从事物理教学工作30多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优秀辅导员,曾获苏州市试题“命、解、评”竞赛一等奖.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科学家们纷纷转向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就有法国科学家安培,安培集中精力研究,最后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定则——安培定则.今天,让我们跟随科学家一起讨论学习电流的磁效应.  什么
期刊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李春  第1节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考重点难点  1.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按体积分数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  (2)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在密闭容器里,用红磷燃烧或铜丝加热的方法消耗或除去氧气,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倒流人密闭容器里,水的体积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相等.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注意:可燃物要足量、反应产物应是固体
期刊
电路图的连接与识别是电学的基础,“玩不转”电路就没有解题的思路。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电路,是中考得分的“分水岭”,更是同学们的“心头大患”。为此我们安排三节内容来“破解”电路。  第1节  电路图的连接  重点考点  电路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是串联和并联。为了便于控制电路,电路中会使用开关和滑动变阻器:为了便于测量,还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中考常见题型  电路图是每年中考必考内容,题型包括两种:已
期刊
中考重点难点  1.混合物和纯净物  从宏观上来说,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从微观上来说,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注意: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混合物,如化合物的分子中就含有不同种的原子.  2.单质和化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