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艺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广场文化这一特有的文化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不仅在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广场文化是指在特有的活动区域内组织开展的群众广泛参与的自娱自乐型文化活动。这种文化形式对于集中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充分展示地域经济建设风貌和文化特色,教育人民,激励人民,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
思想教育的阵地
广场不仅仅是一个大型聚会活动的地方,更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大众课堂。利用重大的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广场文化,举办广场文艺演出、文艺晚会、少儿现场书画、乐器表演、体育比赛、科普宣传、书法美术展览等,将宣传教育的主题寓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为一炉,能够吸引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走进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在启迪感悟中净化灵魂。
陶冶情操的途径
由于广场敞亮的空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人民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广场已经成为调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的广泛开展必然为城市生态环境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展示着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和优化市民的群体文化人格,陶冶人们的美好情操,使人们的情绪更加饱满,心情更加开朗,思想更加向上,相互之间更加团结,工作更加努力。
休闲娱乐的场所
广场文化是荟萃群众文化的开放式大舞台,是市民休闲娱乐交际的开放式大客厅。吹、拉、弹、唱、歌、舞、戏、曲不分艺术门类,无论专业还是业余都能登上开放的大舞台。这些群众演、群众看的自娱自乐活动,让群众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自我表现的一种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
信息传播的渠道
广场文化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政府与市民之间的纽带,很多全市性的重大节庆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都被安排在广场进行。同时,广场文化也是各种信息发布、传递和辐射的好频道,成为商家发布信息的好地方。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商家为扩大知名度也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中来,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繁荣文化的举措
广场文化是大众文化的缩影,大众文化的特点和内容在广场文化上都可得到体现。广场以海纳百川的容量,欢迎着来自各行各业的文艺创作者及爱好者,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演员,都得以在这个开放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进行相互交流、切磋,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在这里得到丰富,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推广,群众也在参与中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因此,广场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广场文化是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接受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整体提高,如何进一步保持广场文化良好的态势,更好地打造广场文化品牌,更好地发挥广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我认为必须遵循广场文化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广场文化的主体
广场文化是大众文化,无论从表演的角度,还是从观赏的角度讲,群众能不能参与,这是一个显著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同样需要丰富,社会愈发展、进步,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就越来越多,需求的层次越来越广,对文化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广场文化则正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不仅能够观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而且能够身临其境,直接表演文艺节目,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这不单单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让使他们在活动的参与中得到极大的精神享受和快慰,以满腔热情投身到生产劳动中去,无疑这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突破。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广场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广场文化则集中体现这一原则。尽管需要文化经费的投入,而这种注入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及转化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价的。其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第一,广场文化活动集中的宣传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直接取材于他们的自身生活,质朴亲切,对群众的教育更具说服力;第二,广场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第三,广场文化在通过对经济建设成就的宣传中,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鼓舞了人们生产实践的斗志,振奋了人们的精神; 第四,广场文化在录像、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庭、台球、电子游戏等多元文化项目兴起的过程中,引导了人们健康的文化消费,消除了赌博、封建迷信等消极颓废的文化消费观点,抵御了黄赌毒的侵袭,保证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广场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文艺占领思想阵地,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迷信腐蚀的重要途径,不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经济建设和保持社会稳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需求是广场文化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文艺工作者带来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条件下,文化活动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就肯定没有生命力。广场文化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就是广场文化的诸多形式和活动内容迎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就是市场的需求。广场文化拉近了文艺与群众的距离,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享受,这正是体现了对市场的适应。如果抓不住群众需要什么形式的文化生活,什么样的文化生活,什么时候需要这一基本点,就不能找到突破口,就不可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适应市场需求,这是对广场文化的基本要求。
组织、引导是广场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
群众文化活动无论其规模大小,层次高低,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以正确引导,离开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组织,文化活动就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或主题不鲜明,内容不健康,或组织不完善,措施不得力,从而造成活动要么中途而废,要么一盘散沙,而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引导,一方面体现在政策上,即对活动的目的、意义,限定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之内,从活动主题上给以明确,从而使健康的思想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活动之中;另一方面是对活动的方式、方法、规模上给以界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使文化活动能够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开展好广场文化就必须加强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繁荣广场文化的基本条件
广场文化涉及面宽,在整个组织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没有社会各界支持,广场文化就活不起来,就缺少营养。各行各业都可以利用广场文化,进行业务宣传,扩大企业形象,拉近了各行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一些部门得到了群众的信任,而这些行业对活动的支持则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既保证活动的经费,又为活动注入了活力,因此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对广场文化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广场文化是指在特有的活动区域内组织开展的群众广泛参与的自娱自乐型文化活动。这种文化形式对于集中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充分展示地域经济建设风貌和文化特色,教育人民,激励人民,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
思想教育的阵地
广场不仅仅是一个大型聚会活动的地方,更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大众课堂。利用重大的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广场文化,举办广场文艺演出、文艺晚会、少儿现场书画、乐器表演、体育比赛、科普宣传、书法美术展览等,将宣传教育的主题寓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为一炉,能够吸引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走进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在启迪感悟中净化灵魂。
陶冶情操的途径
由于广场敞亮的空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人民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广场已经成为调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的广泛开展必然为城市生态环境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展示着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和优化市民的群体文化人格,陶冶人们的美好情操,使人们的情绪更加饱满,心情更加开朗,思想更加向上,相互之间更加团结,工作更加努力。
休闲娱乐的场所
广场文化是荟萃群众文化的开放式大舞台,是市民休闲娱乐交际的开放式大客厅。吹、拉、弹、唱、歌、舞、戏、曲不分艺术门类,无论专业还是业余都能登上开放的大舞台。这些群众演、群众看的自娱自乐活动,让群众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自我表现的一种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
信息传播的渠道
广场文化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政府与市民之间的纽带,很多全市性的重大节庆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都被安排在广场进行。同时,广场文化也是各种信息发布、传递和辐射的好频道,成为商家发布信息的好地方。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商家为扩大知名度也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中来,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繁荣文化的举措
广场文化是大众文化的缩影,大众文化的特点和内容在广场文化上都可得到体现。广场以海纳百川的容量,欢迎着来自各行各业的文艺创作者及爱好者,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演员,都得以在这个开放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进行相互交流、切磋,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在这里得到丰富,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推广,群众也在参与中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因此,广场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广场文化是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接受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整体提高,如何进一步保持广场文化良好的态势,更好地打造广场文化品牌,更好地发挥广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我认为必须遵循广场文化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广场文化的主体
广场文化是大众文化,无论从表演的角度,还是从观赏的角度讲,群众能不能参与,这是一个显著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同样需要丰富,社会愈发展、进步,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就越来越多,需求的层次越来越广,对文化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广场文化则正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不仅能够观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而且能够身临其境,直接表演文艺节目,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这不单单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让使他们在活动的参与中得到极大的精神享受和快慰,以满腔热情投身到生产劳动中去,无疑这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突破。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广场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广场文化则集中体现这一原则。尽管需要文化经费的投入,而这种注入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及转化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价的。其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第一,广场文化活动集中的宣传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直接取材于他们的自身生活,质朴亲切,对群众的教育更具说服力;第二,广场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第三,广场文化在通过对经济建设成就的宣传中,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鼓舞了人们生产实践的斗志,振奋了人们的精神; 第四,广场文化在录像、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庭、台球、电子游戏等多元文化项目兴起的过程中,引导了人们健康的文化消费,消除了赌博、封建迷信等消极颓废的文化消费观点,抵御了黄赌毒的侵袭,保证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广场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文艺占领思想阵地,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迷信腐蚀的重要途径,不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经济建设和保持社会稳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需求是广场文化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文艺工作者带来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条件下,文化活动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就肯定没有生命力。广场文化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就是广场文化的诸多形式和活动内容迎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就是市场的需求。广场文化拉近了文艺与群众的距离,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享受,这正是体现了对市场的适应。如果抓不住群众需要什么形式的文化生活,什么样的文化生活,什么时候需要这一基本点,就不能找到突破口,就不可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适应市场需求,这是对广场文化的基本要求。
组织、引导是广场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
群众文化活动无论其规模大小,层次高低,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以正确引导,离开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组织,文化活动就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或主题不鲜明,内容不健康,或组织不完善,措施不得力,从而造成活动要么中途而废,要么一盘散沙,而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引导,一方面体现在政策上,即对活动的目的、意义,限定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之内,从活动主题上给以明确,从而使健康的思想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活动之中;另一方面是对活动的方式、方法、规模上给以界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使文化活动能够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开展好广场文化就必须加强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繁荣广场文化的基本条件
广场文化涉及面宽,在整个组织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没有社会各界支持,广场文化就活不起来,就缺少营养。各行各业都可以利用广场文化,进行业务宣传,扩大企业形象,拉近了各行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一些部门得到了群众的信任,而这些行业对活动的支持则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既保证活动的经费,又为活动注入了活力,因此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对广场文化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