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赴加拿大为期一年访问研究的亲身经历,从导师素养、课程教学、学术交流三个方面总结了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若干特点,其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值得借鉴之处。
  关键词:加拿大;研究生教育;导师素养
  作者简介:胡伟(1982-),男,湖北松滋人,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海南 海口 570228)邓娟(1984-),女,湖北松滋人,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研究生科。(海南 海口 570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314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16-02
  加拿大一直是国际上公认的代表岩土工程领域先进技术水平的国家之一。岩土工程学科是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是工程建设中有关岩石或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的一门科学技术。
  自土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形成以来,对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中,就有很多是来自于加拿大的,这其中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Terzaghi奖获得者Gerald A. Leonards教授、被誉为非饱和土之父的Fredulund D.G.教授、边坡稳定研究方面的权威以及现代动土力学方面的先驱Norbert R. Morgenstern教授等等。在我国岩土工程领域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几位专家也都有在加拿大进行过深造或者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经历,如陈祖煜院士、李焯芬院士等。加拿大岩土工程领域人才辈出与其先进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和管理水平密不可分。有关加拿大研究生教育总的概况和特色已有相关文献进行过报道,比如朱建成、[1]刘彬[2]对加拿大的研究生教育在招生、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及管理方面进行了总结;石跃祥[3]也详细阐述了加拿大研究生教育模式、方法和经费管理等方面的一些特色;白玫[4]则回顾了加拿大研究生教育近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特色;伍建榕等[5]结合自身访问经历,对加拿大研究生课堂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介绍了加拿大的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就业见习制度。
  笔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赴加拿大师从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前主席、现任加拿大岩土工程协会主席Richard J. Bathurst教授从事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从而有幸亲身感受了加拿大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的状况。笔者所访问的学校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Kingston市,该市共有三所高校: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女王大学和圣劳伦斯学院。其中皇家军事学院是加拿大唯一一所有权提供学位的联邦学院,也是北美地区能与西点军校齐名的一所军事院校;女王大学是加拿大一直以来被公认的顶尖学府之一,素为加拿大四大传统名校之一和加拿大的普林斯顿之美誉。这两所高校的研究生教育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由于笔者的合作教授Richard J. Bathurst博士是这两所高校土木工程系共建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的主任教授,使笔者有机会同时访问这两所高校,旁听了研究生课程,参与了一些研究生学术活动。本文从导师素养、课程教学和学术交流三个方面总结了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以期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导师素养
  在2007年《麦克林》杂志对高校各方面素质排名中,女王大学的全体教员水平位居加拿大榜首,从笔者的合作教授Richard J. Bathurst博士以及其他教授身上来看,的确名副其实。Richard J. Bathurst教授对研究有着非常执着的热爱精神、治学态度严谨务实、专业知识系统宽广、生活态度随和乐观,这些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授对每一篇他署名的科研论文都实实在在的付出了自己的精力,大到研究方向的选取、论文整个框架的构建,小到论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图、每一个公式,都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并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沟通合作者之间或者是导师与学生之间各自的思想,最后达到精益求精、无懈可击的效果。教授对一篇好的论文是如下定义的:“能够真正改变或改进目前人们实践方式的论文才能算是好论文,否则只能是垃圾。”对于学生取得的成果,不论大小,教授都会用不同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示称赞;即使在学生暂时还没有取得进展时,他也会随时鼓励学生,而这些称赞和鼓励都是建立在他已经给予充分指导的基础之上的。在学术上已取得如此成就的人,言谈举止中仍无不折射出对他人成果的尊重。要求学生在平时作业以及论文中涉及到对他人成果进行引用时,都要在参考文献中进行详细而正确的标注;如若是对他人论文里的图表进行直接拷贝引用,除了要进行上述标注外,还需征得期刊出版社的同意;系里用餐休息室的墙壁上一直粘贴着被发现学术造假、抄袭的文章,借此来提醒学生要坚守学术诚信;此外,教授们平时也会不时提醒学生要使用正版软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从这些教授的身上,都体现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但他们往往把这些成就归功于运气好,称自己做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刚好赶上了一个相应的时代。在对自己专业领域国际前沿性有充分理由自信的同时,又能有如此谦虚的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二、课程教学
  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导师一般根据各自的研究来教学,上课时间与方式各具特色,一般有讲授讨论启发式、提问讲解式、分析论文表达观点式、学生自己讲解讨论总结式等授课方式。[3]由于学生数量较少,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课程学生数量只有十人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几人,这样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机会较多;另外,由于学生很多来自不同的国家,就某一个问题,教师除了介绍其所了解的不同国家的情况外,也会向学生提问来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这样在不知不觉的问答中,学生都具备了国际化视野。
  教学中,教授们往往都会融入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或者自己的最新成果,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研究思考时对前沿领域的嗅觉灵敏度。研究生课程很少以卷面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考核,更多的是从课程开始时就给学生布置了考核所需完成的工作,比如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是带着问题来学习该课程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文献的能力。除了授课外,学生在其他时间与教师的讨论也较多,教师会安排每周与学生讨论的时间,这种讨论还会记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另外,教师会把之前学生讨论过的热点和难点等问题放在网上,供其他学生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到该课程中的精华,掌握关键的知识。   三、学术交流
  听学术讲座、报告和自己作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每一个学期初,系里都会列出本学期学术讲座的具体时间安排表,基本每周都有,该时间表包括讲座人介绍、报告题目以及内容简介。国内高校的学术报告则一般不是像课程一样在学期初就固定安排好,而是不确定的。如果安排有人作报告,就提前若干天通知学生,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听讲座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甚至很多学生完全不了解报告人将要讲授的内容,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育而已。每个研究生每个学期也需至少做一个报告,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报告内容可以是自己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也可以是对他人成果的系统总结。高校之间或者学院之间每年都有关于作学术报告方面的竞赛,这种竞赛并不注重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成果的突出性,而更多关注的是作报告的本身,包括着装、仪态、表达等方面。笔者所访问的女王大学每年都举办全校性的学术报告竞赛,岩土工程专业每年也都参加由多伦多大学、渥太华大学等高校岩土工程专业联合组织的此类竞赛。这类竞赛不仅扩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更提升了一种整体的科研素养。对于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人员的安排上,笔者所访问学校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在他们的人员名单中,不仅有剑桥大学国际顶尖的学术权威,也有工作在尼亚加拉隧道工程现场的工程人员。从讲座效果来看,后者的受欢迎程度并不亚于前者。由此可见,高校里的学术交流不能全是“阳春白雪”,而应该也能接纳“下里巴人”,这对工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更为重要。工科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术研究需要紧密联系工程实践。而在工程实践方面,工程一线的工程人员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应该将他们请进来。
  四、总结
  当前,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调查,加拿大的教育质量已位列全球第二,已成为国际上留学的首选国家之一,而我国则是其第一大留学生生源地。在访问期间,笔者接触到的中国留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先在国内完成本科教育,之后来加拿大接受研究生教育,或者是博士毕业后,来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其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也直接证明了其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从导师素养、课程教学、学术交流三方面初步总结了加拿大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的一些特点,以期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建成.加拿大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1):113-116.
  [2]刘彬.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9,
  (4):71-73.
  [3]石跃祥.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一些特色[J].大学教育科学,2008,
  (2):128-130.
  [4]白玫.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特色[J].中国研究生,2006,
  (6):49-50.
  [5]伍建榕,马焕成.管窥加拿大研究生教育[J].中国林业教育,2010,
  28(2):77-78.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