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t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二五”规划更是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因地制宜为前提、以农业现代化为依托、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保障,积极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并以此为锲机,积极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 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92-02
  农村与城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两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农村由于其特殊的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地位决定了其与城市相比的长期落后,但是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中,我们不能任其助长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对立而忽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曾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80年代初在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迈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历史环境与条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不仅是依据“两个趋向”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一重要论断,同时这更是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需要。鉴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本文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1 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仅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靠农民,而且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也将直接惠及农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有6亿5千多万人(其中有2千8百多万人为非农户口)居住在乡村[1],另外由于我国农业的长期落后,广大农村地区在各个方面都滞后于城市,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包括农村房屋的规划与建设,更包含有众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网、自来水供应系统、乡村电网、医疗体育文化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建设工程。马克思在对唯物史观进行初步阐述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2],由此可见,“实践作为人的最基本活动,也与人的主体在场性密切关联”[3]。因此,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土生土长农民的积极投入,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依靠当地村民来大搞建设,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新农村的建设不仅要靠农民,更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4]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也必须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不切实际地搞强制措施。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各地风俗习惯不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否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将直接取决于是否尊重了农民的意愿。好多地方政府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只看到了政策的万般好,于是就不顾实际地强制推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必须要实地调研,与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新乡村运动”中,新村住户的房子大门朝着北方,因为上级要求房门朝着公路,而公路恰恰在北边,但是韩国农民习惯了门不能朝北边。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非理性现象,它没有因地制宜,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损害了农民的利益。[5]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试点建设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示范作用来吸引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
  2 以尊重差异、因地制宜为前提,充分发展地方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在此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的现状参差不一,再加上各地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人口密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这种自然、人文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形式到内容、从發展途径到发展模式都将是多种多样的[6]。因此,必须要实事求是,以尊重差异、因地制宜为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前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居纯收入为6977.29元,同时各地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差距,上海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6053.79元,全国最高;甘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全国最低,为3909.37元,前者为后者4倍有余。另外,浙江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070.69元,河南为6604.03元,贵州为4145.35元。各地区的经济差异必定导致各地方新农村的建设标准、速度及发展目标不一,这是我们要认清的客观事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背景来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此外,各农村地区例如南方与北方地区、平原与山区之间,由于气候环境不一,新农村在房屋规划、道路布局等时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不必强制性的要求统一,这样既尊重了当地农民的意愿,同时也避免了各地千篇一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融入当地自然环境,相互映衬,彰显各地不同的风格,提升新农村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统一的整体美感。
  3 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依托,坚持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最终是要解决“三农”问题,缩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新农村的建设更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必须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挖掘农村潜在的生产力,进而激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现状,这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持续稳步推进的重要经济基础。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关键是要提升农业发展的内生力量,在推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中不断提升农业自身的竞争力与内生力,促进促进农村与城市两个区位资源与市场的相互开发与互动。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向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会有农业的真正现代化。[7]可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根据2008年联合国FAO数据库资料,我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量为27.7部①,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收割机使用量为5.8台,而日本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量为433.9部,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收割机使用量为221.2台②。其次,还要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最佳切入点,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最佳途径。[8]农作物偏低的市场价格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要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品牌效应,生产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市场机制,政府要建立一定的市场信息平台,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避免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再次,还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批农民工入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现状,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一个机遇。当前我国农村就已经出现了新的多元土地经营方式,一是以合作组织出现的村级集体经济,二是成立“股田公司”,这种土地经营方式是农民以土地为股金入股到股田公司,按土地分红, 把土地完全交付股田公司管理,三是土地租赁承包或返租承包。[9]我们应该顺应时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使得耕地更趋集约化管理,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益。此外,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还必须要进行农业生态化作业,不仅要保护农业的生产资源与生产环境,包括耕地、水、农业种子等,更要保护农业产品安全,要积极生产绿色、生态、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确保农业粮食安全,为社会提供放心安全食品。   4 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构建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现实要求,更是未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未来社会描述中就曾提出“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10]。
  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不仅包括硬件方面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包含有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事业的软件建设。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保障农村与外部的联系包括道路、通信等的畅通,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得以顺利进行,让现代化的成果惠及到农民,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仅对新农村建设是必须的,而且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也是有益的,政府以有限的财政支出要达到启动市场的目的,必须把钱用在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以農村电网、电视网、自来水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建设投资正是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最能产生这种效果的地方。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事业。继续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适当发展农业专职院校,培养农民科学种田技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继续发展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推进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建设。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数据显示,我国新农村医疗合作参加人数为8.32亿,参合率为97.5%,基金支出为1710.2亿元,补偿受益人次为13.15人次。[11]但是与城市医疗卫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的就医难、看病难现象依然有待解决,我们要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新农合的质量,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另外,还要继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并与个人家庭支付一起形成综合的社会保障网络,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5 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保障,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靠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虽然各地具体情况不一,新农村的发展模式可以多样化,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是各个地方的单打独斗,是全国一盘棋的重要一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公共财政的支持是其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深入落实“惠农、支农、富农”的财政政策,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形成多级联动的财政支持,并建立相应的财政管理与监督机制,确保专项资金切实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去。一套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不仅仅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们,特别是农村居民,享受相对均等的服务,因而,构建以公共财政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投资的“三公”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选之路。[12]2011年,各级财政部门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其中,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10497.7亿元,增长22.4%,另外还支持为1.69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500亿元。在建立财政支农体系的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完善对农业、农村的财政补贴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更要改革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放宽农业贷款的门槛,鼓励乡镇企业,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2008-2011年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之比分别为17.79%、18.27%、20.02%和25.09%,实现了连续上升,表明信贷供给结构正在向支持“三农”方向发生有益的变化。另外还要积极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76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同比增长近1倍;贷款余额1316亿元,同比增长近1倍,远高于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幅,其中80%以上为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成为金融支农的新生力量。[13]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动态的过程,需要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及广大农民的普遍参与,不仅要根据现时各地的不同情况,更要根据各地不同时期的发展现状与条件,及时有效地调整政策,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与实践,积极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邹广文,王纵横.论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体论意义——析马克思对黑格尔“经验”概念之本体论维度的继承与超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4] 王晓冬,索志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J].商业研究,2007(1).
  [5] 赖晨.论韩国新村运动的得失及其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J].2006(11).
  [6] 郭杰忠,黎康.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6(6).
  [7] 张蓝水.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J].中国农机化,2001(5).
  [8] 高煦照.农业产业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7(12).
  [9] 张宪彬,代新.解放思想与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8(5).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 林毅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市场[J].农业经济问题,2000(7).
  [12] 胡鞍钢,魏星.财政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挑战与策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7(5).
  [13] 中国财政年鉴.2012.
  注释
  ①2008年数据。
  ②2007年数据。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业批改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备受重视,教学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教法学法双主体转化,但是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与表现欲都比较强,非常可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而对于老师的批评就会表现得非常脆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合理的设计课堂
对裂隙介质渗流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作了尝试和研究。由大坝原型观测资料对坝基的渗透性作了反分析,得到了基岩的裂隙张开度及渗透张量,并对裂隙介质与连续介质的等效条件作
职业技能大赛因行业企业与专家的参与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导向性。显性技能不明显的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要树立以赛促教理念,对标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把准专业人才技能培
结合宜兴抽水蓄能电站面板堆石坝坝料的渗透性和渗透稳定性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粗粒土渗透仪,使用该渗透仪进行了20组坝料渗透试验和一组坝料的渗透变形试验
阐述了自动电子全站仪的基本特点,介绍了自动电子全站仪矿区地表形变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工作过程。
导波在杆中多模态及频散特性对研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然而利用时频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杆中多个模态.本文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杆中导波进行了时频分析,时频分析结果与自由杆
教育事业的进步,让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推进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的养成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初中学生个人数
着重研究了竖向承重网架墙体的整体稳定。采用拟夹层板法,将网架墙体比拟为受纵横向荷载共同作用的平板,推出了拟夹层板的压曲方程;引入边界条件,求出了网架墙体的临界荷载;经计算
针对调(引)水对下游航道影响、水库对下游航道影响的评估和典型浅滩整治工程的方案优选等航道工程问题,给出了一、二维全沙数学模型的验证及应用情况,这些研究成果为南水北调中线